未來的職場與工作──父母如何協助孩子?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 2015-10-02 11:03
  • 更新:2022-12-07 13:46

職場

(圖/shutterstock)

 

 

作者:彭漣漪

 

你還抱持「讓孩子自由選擇想要的工作」、

「他自己想清楚要什麼,我會支持」的想法嗎?

請三思,工作職場詭譎多變,

父母如果沒有及早自己也做點功課、

做孩子未來生涯的諮詢輔導,

可能讓孩子「跟著羊老大跳下懸崖」。

 

今年五月,一個校園消息引起職場的關注:

大學個人申請報名人數最熱門校系,

國立大學由政大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拔得頭籌,

招生名額49名,吸引1082人報名,錄取率最低。

 

這則消息引起關注的原因是:

「平面媒體記者」這個行業,

剛獲得美國職業諮詢網站CareerCast

選入發展前景最糟的工作。

 

記者前景這麼糟,

卻成為高中生擠破頭要搶讀的大學科系,

實在令人擔憂。

至少目前看起來,平面媒體未來的展望沒有轉好跡象,

這些年輕人念完大學出來後,怎麼辦?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父母的態度

或許記者工作再過個五年又夯起來,

未來職場的事的確沒有人敢說。

不過,父母不介入也不對,過度介入也不對,

到底該如何關注孩子未來性向生涯?

 

以下幾個例子,是台灣常見的父母態度典型:

1.強力主導型

天母C媽媽:「女兒念幼稚園就讓她學鋼琴、捏陶、

繪畫、跳棋等。女兒很愛畫畫,

小學時畫卡片送給老師,大家都稱讚,激發了興趣,

在家經常自己畫。

 

「高中她想考美術班,我不贊成,她學科也不錯,

應該去讀一般高中;但女兒很堅持要考,我想了想,

可以當做第一次人生大考,但她考上了,

我也不會給她念,一定要她念一般高中,再進大學。」

 

2.順性自由型

李汪柱:「我女兒到小六都沒上安親班,

小五有去補英文,原本功課不錯,後來玩直排輪溜冰,

在小三、小四時從前三名掉到十多名,

我讓她停止社團活動,才把成績拉回來。

 

她功課較弱的是理化及社會,不想讀也沒什麼不好,

平安快樂長大就好。現在訊息這麼多,

我不覺得我懂得更多,只要走得正就好。」

 

3.專業輔導型

朱益賢:「女兒喜歡服裝設計,目前就讀相關科系。

在台灣做設計好像很好聽,但很累、很辛苦,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年薪百萬。

 

我不反對也沒贊成,我做家具設計,

這行的助理,比狗還像狗,薪水2.5萬元,

但這行就是這樣。

 

在家裡自己畫畫很快樂,但萬一是老闆叫你畫,

你看看還會不會快樂?我知道這個行業是如何,

只能為孩子分析這行的實際狀況,

會告訴她:『我沒辦法幫助你快樂。』

最後是她自己要做選擇。」

 

 

 

 

 

如何介入?如何協助?

這些父母的做法沒有對錯,也都有各自選擇的理由。

關於父母要不要介入,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立昇這樣建議:

「對於自動自發、學習表現也不錯的孩子,

父母應該放鬆一點,由孩子自己主導;

對於學習表現在中間及後段的,父母要給更多的鼓勵、

更多的要求,沒有壓力,孩子會鬆懈。」

 

若父母想介入,最好先研究一下未來的職場與工作,

以免現在認為前景好、強迫孩子念的產業,

在孩子大學畢業時成為夕陽產業;

你不支持的,後來反而很夯。

 

七年級生陳頌成淡江交通管理系畢業,

因為興趣,大學時期開始自學設計。

他說,十五年前如果告訴家長,未來設計行業會紅,

他們一定不相信,只覺得孩子若念這些科系,

畢業後只能當畫家、教畫或畫電影看板,一定會阻止。

畢竟,誰能預料設計產業會發展起來?

 

那麼,父母應當關注孩子的什麼面向?

又該怎麼協助他們?

 

師大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吳武典觀察過很多的學生,

他發現,熱情與性向比學科成績重要。

一個數理類科拿100分的學生,但對科學科技沒有熱情,

不參加科展、不看科學類雜誌、

不參加與科學科技有關的活動,跟只拿90分,

但對科學科技充滿興趣、有熱情的學生,

最後是後者在這個領域成就較大。

 

還有,一些看似前途或發展較不理想的職業,

大部分父母會極力反對孩子選擇,然而,只要有熱情,

或許就能走出一條路。

 

李仕翔與黃傑妮是三十出頭的年輕夫妻檔,

當初因為喜歡所以選擇音樂做為職業時,

父母都有一堆意見,能勸就勸、能攔就攔。

 

李仕翔說,他父親是公務員,也希望他考公務員,

當他從淡江經濟系轉讀真理大學音樂系時,

父親很擔心。黃傑妮就讀文化中文系,

兩人因電子音樂相識結婚,

開始在電子音樂領域闖蕩生涯,父母剛開始都很煩惱。

 

不過,他們憑著對音樂的熱情,逐漸闖出名堂,

曾為兩廳院25周年慶展覽開幕做音樂編曲,

平常還在飯店、活動各種場合公開表演,

薪水比一般上班族好。

黃傑妮說,母親讓她學鋼琴,但不讓她讀音樂系。

今年,他們在大陸某個選秀節目拿到才藝表演冠軍,

幾千萬人在看,母親總會驕傲的介紹:

「這是我女兒、女婿。」

 

 

 

 

 

未來職場的機會在哪裡?

因為是孩子長大後要面對的世界,

如果要孩子預做準備,總要知道大概的方向。

從企業在104人力銀行

開給新鮮人的產業及職務需求變化,

可看到台灣經濟過去幾年發展的一些脈絡。

當前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行業是:

 

1.餐飲類:

六年來,職缺成長1037%,

但想找這種工作的人也多,7個職缺有10人搶。

 

2.軟體工程:

職缺成長42%,一個人有兩個工作機會。

 

3.設計類:

職缺成長45%,但是太多學校開出課程,

畢業生多,一個人只有0.64個工作機會。

 

4.行政/總務類:

職缺成長376%,但太多人選擇這類門檻相對較低、

容易錄取的工作,一個人只有0.79個工作機會。

 

5.文字編譯類:

職缺成長雖然高達263%,但求職者眾,

一個人只有0.54個工作機會。

 

 

 

由此可知,父母如果沒有抓對趨勢,

只按照自己的經驗及理解,

一昧強力說服子女進入某些行業,

可能反而害了子女落入辛苦行業或夕陽產業。

如果子女的工作和興趣不符,更是讓孩子苦上加苦。

 

吳武典分析,當前台灣社會

對年輕人選擇生涯的優先順序是:學業第一,

社會流行及父母建議第二,性向第三,多元智能最後。

 

他建議:「最好的順序其實是:性向第一,

多元智能第二,學業第三,社會流行第四。」

 

太多父母因為自己也沒把握,不敢建議子女,

只說:「你想清楚,自己決定。」但孩子對社會、

職場一無所知,能想的有限,

父母有必要更積極的從旁協助,

因此還是建議多花一點心思了解相關資訊。

 

父母如果沒有抓對趨勢,只按照自己的經驗及理解,

一昧強力說服子女進入某些行業,

可能反而害子女落入辛苦行業或夕陽產業。

如果子女的工作和興趣不符,更是讓孩子苦上加苦。

 

過去十年台灣工作職務變化大

到底什麼行業有未來?父母要如何做功課?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洪廣禮原本是科技業工程師,

他分析,沒有人知道2025年的網路業還會不會紅?

或許醫療生技會紅,但很難預料。

他的建議是,不必選行業,而是要回到職務,

選擇和自己的興趣、科系有關的,還要培養軟實力,

才不會侷限在某個產業,畢竟各行都有十年輪漲。

 

「適合做工程師就去做,沒輪到你沒關係,

萬一就這樣離職,漲勢來的時候你會錯過,

一動不如一靜。」

洪廣禮認為專業和興趣能結合很重要,

如果念錯科系,現在跨系修學分盛行,

不一定要轉系,例如念哲學的可以跨修法律。

 

「企業看的是技能和軟實力,不是科系。」他指出,

像服務業是種需要軟技能的職務,

行銷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市場一直有需求,

在職場必須永無止盡的學習。

要有基本功,要有擠進企業的門票,

剩下的在職場可以慢慢學。

 

洪廣禮之所以建議不要選產業,而是選職務,

是因為在人力源資源產業待了很長時間,有所體會。

以下是他分析十年來的變化:

 

大量增加的行業:

餐飲服務業需求大增。

運輸物流業興盛,便利超商、購物中心大量出現,

電子商務盛行。

教育輔導業興起。

資訊軟體業隨著網路風行崛起。

設計業發展,商品精緻化,不再重功能,市場有需求,

但競爭激烈。

一般製造業缺工嚴重,十個工作找不到一個工人。

保全人員需求大增。

 

維持平盤的行業:

1.客服、業務類一直未退流行。

2.會計、行銷、科技研發人員維持一定需求,

屬長青類職務。

3.一般軟技能如客服、門市、業務及貿易需求平穩。

4.行政、總務隨經濟水漲船高,但沒有爆炸性成長。

 

延伸閱讀:

結縭三十年,魚夫伉儷談婚姻:婚前看優點,婚後愛缺點

下班後平均家務時間4.3小時──職業婦女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

幸福的點點滴滴,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看完影片,就能遇見最真實的幸福!

譚敦慈──冰箱,怎麼用才好?

到底該不該陪孩子一起玩3C呢?

 

( 本文由 未來family 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天下文化-未來 family

邀請真心想為家人的快樂幸福而努力的你加入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