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近兩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眾健康意識與風險意識已明顯提升,並積極打造適度風險保障,為自身的保障規劃增添價值,重要提醒最好養成定期檢視保單的好習慣,才能因應個人需求適時增減「買對保險、把錢花在刀口上!」
文 / 小花平台保險
距離年底只剩 10 天左右,而每到這個歲末年終之際,小花平台總是不忘殷殷提醒:「記得要做保單健診,很重要啊!」事實上,近兩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眾健康意識與風險意識已明顯提升,並積極打造適度風險保障,為自身的保障規劃增添價值;對此,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同時也提醒最好養成定期檢視保單的好習慣,才能因應個人需求適時增減「買對保險、把錢花在刀口上!」
所謂的因應個人需求適時增減
指的是隨著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當然會有不同的保障規劃,最聰明的做法是定期整理自己手中既有的保險、看看有哪些漏洞?只是,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很容易產生迷思而不自知,以下小花平台保險顧問為讀者整理保單健診經常忽略的 4 大地雷,趕快一起看看你踩到了幾個?
保單健檢經常忽略的 4 大地雷
地雷 1、保戶資料變更、保單卻未更新
首先,呼應前面說的,隨著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當然會有不同的保障規劃,舉例來說,最初購買保單時,可能尚未結婚生子,也尚未搬家甚或換工作……;舉凡這些個人基本資料的變更,建議在做保單健診時,都要一一比對保單上面的相關資料、資訊是否都正確無誤?尤其重要的是常見的變更受益人,也要一併確認是否都有全部更新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常見的保單理賠糾紛就是換了工作後卻忘記變更「職業類別」,或是因為搬家卻沒有通知保險公司更改地址,在遲遲未收到催繳通知的情況下,導致保單停效或是失效,諸如此類的變更都會影響後續理賠權益,需特別留意。
地雷 2、預算有限時,該優先買哪一險種?
「當預算有限時,我應該先買哪一種保險?」這個問題相信是許多人曾經問過自己的問題,尤其對於手頭不甚寬裕的小資上班族而言,建議掌握「依輕重緩急」、「先保大後保小」的投保原則,優先考量可以支應外來突發事故致使喪失工作能力或是急需一筆可觀的醫療開銷,像是定期壽險、意外傷害險、日額型醫療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癌症險或是重大傷病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地雷 3、手中可動用資金有限時先保障誰?
對於這個地雷提問,不用懷疑,當然是先做好大人的保障,再進一步考量孩子!
先前在小花平台《該買保險?要買多少才夠?買保險前,先搞懂 3 問題……》一文中,就已明確提及,家庭財務一旦發生風險,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唯有將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先顧好了自己,才有餘力去顧及他人,「父母是子女的主要照顧者,也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一旦突然倒下中斷收入時,自己都顧不了,還遑論子女的保障?」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強調,在安排一家大小保險規劃時,一定要「先保大後保小」,優先做好大人的保障再來考量孩子的部分,尤其重要的是,最好同步思考在各項不同人生風險中,有哪些後果是自己比較難以承受的,這些都應該在優先考慮之列。
地雷 4、保單買了就放著、從不拿出來翻閱?
許多人買了保險就放著,幾乎從不拿出來翻閱,這絕對是錯誤的行為!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在人生每個不同的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和現實狀況各有不同,保障需求及規劃自然也不同,定期檢視保單並適度調整保障內容,看看是否買對也買夠,以釐清自身保險需求及保障缺口。
舉例來說,說到未來醫療發展大趨勢,逐漸走向住院天數少、門診手術不需住院及日漸漲價的自費醫療支出……等,致使後續衍生影響傳統的住院醫療險可能已經不夠用了,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則相形重要,因此建議保單規劃除了跟著自己的人生步調隨時做調整外,同時也要因應政府政策添置新穎保障,才不致花了大錢卻不符當前醫療趨勢,這樣豈不買心酸的?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一張表讓你看懂,各種「退休必備保險」優缺點!(內含 年金、長照、醫療險等比較)
- 為家人留下最好的禮物!壽險「這樣保」 每天一顆茶葉蛋的錢,就能有 500 萬元保障!
- 騎機車跟汽車對撞死亡,他保的「駕傷險」竟不賠!這 2 種駕駛人傷害險理賠差很多... 一張圖就懂!
- 買「儲蓄險」急用錢想解約,卻被扣 10 幾萬解約金... 市面上 3 種儲蓄險,根本不能和定存相比!
- 別以為「實支實付」就會付全額!1 個案例看:想全額理賠,合約有「這條款」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