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事情要成,不是只靠熱情,
你一定要有對的做事方法!
「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做法,說不定成果會更好……」
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上班族一定都有過這種感覺,
但多數人會把這種感覺悶在心裡,想著:
「我自己的事就已經很忙了……」
「雖然很想改變,
可是連自己的主管都不支持我,就算了吧。」
結果,日復一日,
辦公室變成讓人提不起勁、讓人不快樂的地方。
不管你是想建議新的作業方法、工作流程,
或是新產品,甚至成立新部門,
身為第一線實際在做事的上班族,
其實最知道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好。
但想改變現狀,不能只有熱情,更要有方法。
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第一步,認清職場改革的本質:
改革就是改善工作的方法而已
改革的意義很廣,
包括改變、調整、改善、變更等等,
不管是哪一種意義都好,
改革就是針對某一個目標改變一下自己的行動,
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以達到目標。
從處理事情的SOP,
到整間公司運作的流程,
每個細節都有值得改善的地方。
第二步,在公司內部製造輿論:
放著沒意見的人不管,他們多半會變成反對派
絕對不能忽略的就是不贊成也不反對的人,
這些沒有明確意見的中立派,
最後可能投贊成票,也可能投反對票。
以一般的邏輯來判斷,
大多數的人對新事物都抱持保守的態度,
如果放著不管,他們多半會往反對派游移,
因此要針對中間族群好好訂立對策。
(贊助商連結...)
首先,就是要在這些不反對也不贊成的族群中,
找出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不管是在公開或是不公開的場合都引導著周遭的人、
並且能夠影響企業形成內部輿論,
只要把自己對於改革的熱誠和想法告訴對方,
如果能讓中立族群的意見領袖說出:
「雖然我不太清楚改革的內容,
不過他(改革者)的熱情是真心的。」
拉攏中間選民的對策就算成功了一半。
總之,就是要一邊讓和緩的贊成派逐漸形成,
一邊製造出企業內部的輿論。
你會發現,只要公司內部的氣氛改變了,
反對陣營的信念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
第三步,尋求主管或老闆的支持:
從親信摸清老闆的意向與喜好
每個人都有跟自己比較合得來的朋友,
當然老闆也一樣!
老闆身邊的秘書、重用的主管,
常在交談中吐露真言,這些話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把這些話題與內容記下來,
下次再跟老闆交談時,絕對能讓他對你印象深刻。
開口閉口,常用老闆的「關鍵字」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鏡像效應」,
藉由重複說對方說過的話,
來達到提升信賴關係的效果。
試想,如果你常常重複說老闆說過的關鍵字,
也會讓老闆覺得你很懂他的想法,
有認真在聽他說話,進而對你產生好感。
第四步,堅持你的改革鬥志:
要別人聽懂,至少要說3次半
通常人對於只說過一次的事情,
都不太能真正了解意義,
更不用提會有後續行動了。
所以,第一次說明是
「今後希望怎麼樣?」
第二次是「再說一次第一次說過的事」
然後第三次是
「雖然很囉唆,可是還要在說明一次」
最後第四次,對方才終於會有
「那件事我們已經了解了,可以了」的感覺,
然後阻止我們再次重複,第四次就不需要講完,
只需要講半次,所以是三次半。
所以 說明改革內容要有「窮追不捨」的耐心,
這是最基本的三次半原則。
想要把事做得更好,你還需要...
不管你是一般上班族或中階主管,
你都需要學會這些化解阻力的技術與氣度,
讓所有阻力變成助力,
工作更順手、事業更上層樓。
更多小秘訣 以及收服人心的方法
都在這本書裡
有興趣的人 快去書店翻來看看吧!
本文為 CMoney官方 原創文章,編寫皆經 授權。
如需轉載,請在文末附上 :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