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為何人們常常會在股價下跌時開始瘋狂賣股票?儘管知道這個時候股價變便宜,可以逢低買進,卻還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恐慌,結果漲回來才在埋怨自己...其實,這就是人類的本能,但想要投資致富,就要克服這點,才能成功。
文 / 郭相俊
迄今為止,經濟學被分類為古典經濟學、凱因斯主義、新古典主義,以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我非經濟學學者,要議論經濟學似乎不太合適,而且這也不是本書寫作的目的,只不過我想指出,有許多投資人認為經濟學的學說並不太適合用來解釋投資。
像「宗教」的經濟學理論
華倫.巴菲特經常批評一種投資理論,就是效率市場假說(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EMH)該理論認為市場和股價反映了所有訊息,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理論,許多投資人,至少我周遭的人,都認為這個理論是個無稽之談,不過,直到現在這個理論依然有人相信,但感覺這不是一種科學理論,而是接近宗教教義般的學說。
雖然我是文科生,離經濟學有點遙遠,但是從人文學科的角度來看,經濟學似乎有某種意識形態。一旦建立起一個理論,好像就得拚命維護,當我聽到凱因斯學派和古典學派間,激烈的爭執時,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稱呼這樣的理論像教義並不誇張,當然,所有理論幾乎都有這樣的傾向,不過我認為經濟學的理論比其他學科更為頑強。
像「科學」的經濟學—快思慢想
然而,最近卻出現了一個受到投資人熱烈歡迎的經濟理論,就是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所主張的行為經濟學理論。閱讀關於此學說的主要著作《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後,我發現行為經濟學實際上是一門透過觀察和實驗建立的學說,本質接近於科學,而非以往以理論為主的經濟學。
《快思慢想》書中針對人類的許多非理性和低效率行為進行實驗。這裡不是要詳細介紹這本書,如果覺得提到的內容很有趣,可以自行參考閱讀,我認為這本書的內容對投資人來說,受益良多。
當然,許多投資大師寫的書也是必讀之書,但是我推薦這本書給投資新手,因為能夠從書中了解投資一開始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強烈建議不要直接閱讀與投資相關的書籍,而是先閱讀這本書,了解投資時會面臨的情形與狀況。
人類大腦的兩種系統
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是 Thinking, Fast and Slow,在讀完並理解這本書後,我認為原文的書名非常貼切,而且相當容易理解的標題。根據作者的解釋,人腦裡有兩種結構。大腦裡的系統 1 會迅速、自發地做出本能反應。
舉例來說,如果一座建築物突然著火,建築物裡的人會有什麼反應?會先關心火災發生的原因和情勢,以及整個失火過程,評估現在所在的地方、衡量自己面臨火災時的危險性,以及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於火災發生的損害和長期影響等,都仔細思考完後才採取行動嗎?
錯了,其實結論很簡單,多數人只會頭也不回地逃離火災現場。
遇到危急時,人類只會靠「系統 1」
再舉個具體的例子,應該常聽說過類似的事,在擠滿人的劇院裡,有人大喊「失火了」,結果劇院裡所有的人都四處逃竄。這裡談到了人類的本能反應,即使根本沒有發生火災,一句「失火了」就能讓劇院變成地獄,許多人在逃生時被絆倒和踩踏,導致多人受傷。
發生火災時,很多人只會不假思索地狂奔,逃跑後才會想到問題。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當發生事故時,如果人們不運用本能反應,而是慢條斯理地思考,只會讓問題更加惡化,遭受更大的傷害。
然而這種本能、即時並且無須思考的反應,真的是在不動大腦的情況下發生的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反應也是需要大腦的運作和處理,只是這些反應的確也是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發生。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種情況,某人喝完酒後對自己酒後所做的行為一點記憶也沒有,對自己怎麼回到家感到驚訝,這種沒有經過思考的方式,丹尼爾.康納曼稱之為系統 1,我則稱其為「即時腦」。
需要思考的,才會用「系統 2」
在這裡出一個本書唯一的一道計算題:
238,574 × 6,887 = ?
答案是多少?
你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算出答案?
我已經猜到會有人開始按計算機,我出這道數學題的目的不是要你計算,這道數學題是為了說明系統 1 和其他大腦部分的差別。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解答這個難題。
來看下一個問題:
現在讀到的這段句子裡,含有多少注音符號「ㄓ」?
再將這個數字減去自己姓名出現「ㄓ」的次數,寫在紙上。
你現在正在腦海裡計算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花多少時間?是不是還挺花時間的?還必須集中注意力?會覺得頭疼或麻煩嗎?
沒錯,會感到頭疼是因為大腦中有什麼東西正在運轉。覺得動腦這件事簡單嗎?還是覺得累人?動腦是很累的,不僅累還很消耗時間,而且計算的速度還不夠快,正因如此,大家才會佩服計算速度很快的人,對於所謂的天才感到羨慕和欽佩。
這個難以駕馭的大腦部分就是所謂的系統 2,我稱之為「自我腦」。
投資需要花腦力,但人討厭動腦
有一個與大腦活動有關的實驗叫「隱形大猩猩」,實驗的內容其實很荒謬,一群身穿白衣的人互相傳球,受試者會被要求數出這些人互相傳球的次數,你也可以在 YouTube 上找到這個影片,並計算看看身穿白衣服的人傳球的次數。
再回到這本書的原文書名「Thinking, Fast and Slow」,現在是不是比較有頭緒了?
書裡主要討論的是「如何思考投資這件事」。投資領域可以不用思考就進入嗎?還是必須先經過充分的考慮和分析?
當然人的大腦不會單單只使用系統 1 或系統 2 其中一種方式來思考,肯定會有相互交錯重疊的部分,然而,投資領域是刺激大腦系統 2 活動的過程。比如說去鄰近的超市看到了一個令你印象深刻的產品,如果想要成功在這個產品上投資,必須先了解該產品的實際銷售情況,以及該產品在公司裡的銷售比例,才能決定是否要進行投資。
如果在吃完火雞辣泡麵後,感覺產品不錯而有了投資的想法。幸運的是可能押對寶了,因為這個產品占該公司很大的銷售比例,也是令公司成長的一個關鍵產品;相反地,如果你買了一個靜音風扇,試用後覺得不錯就決定買該公司的股票,那就選錯了。因為該產品在公司全部營業額中的比重,可能連指甲的大小都不到。
投資與人類本能背道而馳,想成功就要「克服人性」
總而言之,當自我腦(系統 2)的活動量顯著增加時,投資方面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結果,這也是投資從根本上較困難的地方。為了生存,人類的大腦進化成更有效率的模式,經常使用直覺式的大腦,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少,而且能即時進行反應,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就可以正常運作,例如當人類看到危險時,就會立即本能地逃之夭夭。
相反地,在面對重要事情時,用大腦謹慎思考既費時又費力,感到頭疼,其實就是因為頭腦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雖然大腦這個器官不大,只占體重的 2%∼ 3%,但是活動時會消耗人體大約 23% 的能量。在食物不充足的狩獵採集社會,如果用太多頭腦的話很有可能會餓死,這就是為什麼頭腦使用過度時會感到頭疼的原因。這是為了生存而避免過度使用頭腦的一種人體機制,我想你應該有過努力學習後,腹中飢餓難耐的經驗。
書中對這樣的過程做了如下的描述:
假設被要求在 1 ∼ 2 分鐘內記住 7 個數字,專注於數字的同時,還必須在兩種甜點中做選擇─ 對身體不健康的巧克力蛋糕以及健康的水果沙拉。實驗結果表示,當人滿腦子都是數字的時候,選擇巧克力蛋糕的機率會提高;當系統 2 忙碌時,系統 1 對行為的影響會更大,而系統 1 喜歡甜食。
─ 《快思慢想》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明明買的是台積電、聯電…怎麼還被套牢?財經專家揭密:財報好壞不重要!想靠投資致富,終究要做對一件事!
- 一根跌停 就害你嚇到賣股票!?搞清常見的6種「不理性情緒」,別讓後面的大漲 通通沒賺到…
- 價值投資人注意了!疫情大鬧股市後,專家分析 這2支股票仍穩穩成長…
- 小資女如何 從 0開始買股票?入門韭菜 安全上路3法則,一年也有 20%報酬率!
- 封關在即!台股會崩嗎?「短線、長線」操作二選一!你是哪一種投資人呢?
本文摘自《投資常勝的高勝率金律》,作者:郭相俊、出版社:采實文化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