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回到股票市場,在交易的過程中,更是無時無刻不面臨抉擇:「我該賣嗎?」「這邊要停利了嗎?」「要選哪檔股票買?」許許多多的疑問不斷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然而,做選擇需要經驗,經過一次次的錯誤、一次次的修正,才得以在股市中成為一個快、狠、準的厲害角色。因為交易的經歷與經驗還不夠多,考量的條件孰輕孰重也還不能明辨,我曾經將一個錯誤的條件納入決策中,偏偏我又將這個錯誤條件看得很重,以致最終錯失了賺取暴利的機會。
文 / 鄭雅瑄
階段 1 – 尋找標的
從今天回頭看 2008 年,許多人都知道這一年發生了金融海嘯,但對當時的我而言,根本不可能知道會發生金融海嘯,造成全球金融交易市場的崩潰,我唯一分析的工具就只有 K 線,從中理解當下的走勢並推演行情未來的發展。
◀圖中當周最高價為 9,309 點,當周最低價為 6,708 點,由跌到,一共跌了 2,601 點,跌幅約 28 % 。在 2007 年 6 月到 2008 年 4 月的時候,我就一直密切注意加權指數的動向,因為這時候加權指數進入了整理勢,而且是高檔整理勢。整理勢就是走勢在做區間整理,走不出明確的漲跌方向,而在整理勢前面多加了「高檔」兩個字,則是表達整理勢的位置出現在 K 線圖的高處。
有道是「高處不勝寒」,加權指數來到了高檔的價位區間,我時時刻刻都在提防,生怕哪一天指數會從高處墜落。每每在做多的時候,心裡都想:「會不會明天就崩跌?」而在做空的時候,心裡又會想:「會不會明天又噴上去?」這時候的我並不只是一味地追求技術上的精進,在操作心態的培養上也持續下工夫,常常自問自答,不斷地對自己的想法提出質疑,。
將時光回溯到上圖,以 K 線的技術而言,加權指數有可能要脫離高檔整理勢,轉成下跌勢,這是從技術上,客觀的分析得出來的結果。我心想:「終於等到一個明確的方向,不用再過著杞人憂天的生活了。」當我認為加權指數準備要走入空頭走勢的時候,我開始挑選可以放空的股票標的,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加權指數是代表台股上市公司的集合體,眼見加權指數一副要倒的樣子,現在不找空股,更待何時?
在圖 2 - 5 的那個時點,我挑出了三檔標的分別是創意( 3443 )、美律( 2439 )、南亞科( 2408 ),這三檔都是當時我認為未來可以跌很深的股票。我以前看過《作手》一書,書中說道:「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想要在投機市場中賺一筆錢,最佳策略就是找機會大賭一次。對一個投機經驗豐富,在交易市場中有勝算、有優勢的人,每次下注反而應該小一點,以減少偶然性運氣的影響程度,讓概率法則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階段 2 – 價高跌深?
▲每一張圖在時間上都與加權指數的相同。
當判定出台股即將有可能走一波熊市後,我選出了創意、美律與南亞科三檔股票,作為我做空的標的,但最後我只空了創意,並空在圖 2 - 6 處,價位約在 230 元左右。理由其實很簡單:
- 我對創意這一檔股票特別有印象。
- 創意相較於其他兩檔股票為高價股。
對於空創意的第一點理由,「我對創意這檔股票特別有印象」,這極大可能是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再來就是「高價股」,高價股的概念與交易金三角中的「觀念」有關。理論上,股票的最高價可以到無限大,即使高價位的股票,還是可以繼續往上漲。
「既然股價的最低價是 0 元,那如果我今天選了一檔高價股票放空,不就意味著,從高處下墜的絕對數字會比較多嗎?」這是我當時準備放空前的想法。創意的股價在上圖處是 200 多元,美律是 50 幾元,南亞科則是 10 多塊,如果同樣都可以跌到 0 元的情況下,那麼挑選創意作為放空的標的比較合理。
其實上述的觀念沒有錯,以價位的觀點來看,價位高的比價位低的可以下跌的空間來得大,但若將它作為選股與操作時的判斷準則,那就大錯特錯了,更何況有更多更重要的因素應該去考量,如圖形告訴我們究竟支撐在哪?壓力在哪?空下來有多少利潤?做錯了停損幅度有多大…?
▲兩張圖分別為加權指數與創意的周線圖,兩張圖相同的標示符號為相同時間點。
加權指數從圖中跌到,跌了一段,在圖中處反彈。我空創意是空在處,放空價位約 230 元,回補在處,回補價位約 245 元,回補的原因,是看到了加權指數在處疑似要反彈,而且自我從處空進去到處,已經持有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來除了未實現損益總是在小賺小賠間遊走外,更重要的是還將我操作資金卡死,從技術上的理由與時間上的耗損,讓我不得不在處回補空單。創意這筆單一張賠了15元,雖然不是非常多,但讓我心痛的是,當我看到美律與南亞科的走勢時,我知道我又與獲利擦肩而過。
階段 3 – 與獲利擦肩
同時期,加權指數從圖中跌到,一共跌了 2,601 點,跌幅約 28 % ;美律從圖中跌到,一共跌了 36.4 元,跌幅約 45 % ;南亞科從圖中跌到,一共跌了9.25元,跌幅約 46 % ;而我空的創意,一共跌了 56.5 元,跌幅約 20 % ,雖然下跌的絕對數值是三檔股票最大的,但跌幅卻是最小的,且跌幅弱於大盤。
我進場空創意的點位是在圖示中的處,與美律和南亞科圖示中的處時間點相同,從這三張圖可看出,美律與南亞科自處後都延伸了跌幅,只有創意的走勢是橫向發展,最終我還以一張 15 元的虧損賠錢出場。這一次的交易,算是讓我大徹大悟,面對選擇與決策時,判斷準則誰重誰輕應該要明確辨別,以下三點是這一筆交易的反思。
應該先瞭解過往 K 線走勢
我在判斷加權指數走勢的時候,使用技術,客觀分析出當前與未來的可能走勢,但我在操作創意的時候,卻以自身喜惡進場操作,直接忽略了技術上提供的訊息。如果當時這三檔股票,我有客觀地進行分析,那我絕不會操作創意,因為從技術上而言,美律與南亞科從反彈幅度可以知道,這兩檔反彈弱,代表買氣不強,未來要下跌就容易跌得比較深;而創意過往的反彈比較強,代表買氣強,未來在下跌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這些買盤的影響,就不會跌得太深,總結來說,放空要空買氣弱的,「棒打落水狗」才是明智之舉。
應該要以下跌的成數為主
小時候曾經被問到一個問題:「 1 公斤的鐵跟 1 公斤的羽毛,哪個比較重?」答案很明顯,是一樣重,因為都是 1 公斤,不會因為鐵聽起來比較重,所以答案是鐵,但是我想要空高價股的這種想法,和這個小時候被問到爛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資金相同的情況下,我能空 300 元的股票一張,也能空 30 元的股票十張,只要把低價股的張數放大,一樣有高價股的效果。更讓人想要剁手指的是,我居然會把這個錯誤的觀念當作標的挑選的重要依據。
不要浪費時間與機會成本
儘管創意從是下跌的,但因為我進場在處,之後走勢就橫向發展,最後出場在買氣湧進的地方,宣告虧損離場;但致命的是,如果空進去後,早早發現這一筆單可能不會跌得太深,就可以先出場,不用在那裡耗損時間,浪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成本。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我明明挑了三檔自認為不錯的股票,我卻獨壓創意這一檔,如果當時能將資金平均分配到三檔股票身上,最終結算下來,整體來說還是賺錢的。
重點結語
- 標的挑選的條件講究實質的意義,非以個人喜惡或消息作為汰選標準,更不應以商品價位的高低作為最終選擇的依據。
- 技術不該被心態帶著跑,兩者雖是互相消長,但心態應保持中庸、冷靜,技術應保持客觀、理性。
- 心態:錨定效應不應該是標的選擇的關鍵條件。
- 觀念:要避免產生價位的迷思。
- 技術:心態和觀念的偏差,間接導致技術上的失誤,回歸圖意且客觀分析才是操作的硬道理。
更多達人心法教學,好文推薦你:
- 【策略篇】萬點存股策略:4 位達人心法大公開
- 算利教官存股7大心法 就算是好公司也絕對不買貴
- 「達人秘傳 5 心法無私大放送」,讓你五年賺千萬不是夢!
- 巴菲特打滾股市70年,「5大投資心法」告訴你:別衝動賣股,想賺錢就要忍得住!
- 交易股票 不是你賺錢,而是幫營業員 衝高業績?全是因為 你沒先考慮這 2 點...
本文摘自《走進K線女王的交易室(隨書附贈台股動態觀測表):從20萬資金到千萬身價的獲利思維》,作者: 鄭雅瑄、出版社:今周刊出版社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