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退休後,你希望每月有多少收入?
以目前的生活條件來看,
3萬元有點陽春、10萬元又過於高調,
看來,5萬元應該是可以讓你過不錯日子的金額。
現在手中有500萬元,如果希望退休後,
每月都有5萬元的收入,
什麼樣的投資工具最可靠?
500萬元又該怎麼配置,達成率最高?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如果設定退休後要月月有5萬元的現金流入,
那等於是確定好理財目標了。
「再來就是盤點手上的現金,
並且找尋可以達成目標的工具。」
安睿投顧諮詢顧問趙文通如此表示。
40 歲存到500 萬,利變險年賺2% 就夠用
現在假設你手上握有500萬元的現金,
什麼樣的投資工具,
可以幫助你達成月入5萬元的目標呢?
元大銀行資深副總經理吳鴻麟以位處不同年齡做解說,
「一般情況,40歲有房貸、有子女教養金要支付,
所以手上要有500萬元現金做退休規畫,並不容易。
但是如果有能力在40歲就開始以500萬元做規畫,
那退休後要月入5萬元,算是很輕鬆。」
經過試算,40歲以500萬元做退休規畫,
只須找尋年化報酬率2.0192% 的投資工具,
對於最為保守的族群來說,
吳鴻麟指出,保險商品中的利變年金險可考慮。
他解釋,雖然現階段看來,
利變年金險的內部實質報酬率(IRR)
僅1.7~1.8%,但是未來升息可期,
宣告利率有往上調的空間,
長期下來,有機會達到年報酬率2%多的目標。
如果能承受市場些許波動,
納入債券型基金則可以提升整體報酬率,
趙文通就表示,做為退休規畫的投資工具
風險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風險過大退休金可能不保,
但風險過小則達不到退休目標,
兩相權衡,債券型基金是最符合期待的產品。
一般的情況下,
風險最為分散的全球債券型基金,
長期下來年報酬率可達4~6%,
比起利變年金多了抗通膨的優勢,
但是,利變年金可活到老領到老,
可抗高壽風險,因此,
兩種產品互相搭配會是最佳策略。
以40歲、手握500萬元現金做退休規畫為例,
除了超保守的人可以全數以利變年金險
做為理財工具,其餘的人,
最好方法還是保險與債券基金同時做配置,
可以保險占4成、基金占6成,
或者各一半的比重,如此一來,
退休後的月入金額就可望超過5萬元,
而這才與現實狀況比較吻合,
因為加計通膨,現在的5萬元,
可能屆時就不好用了。
50 歲才開始規畫,保險、基金混搭最佳
至於現年50歲,希望65歲退休能月領5萬元,
手上500萬元的現金該做何處理最有效率?
吳鴻麟強調,50歲的人存有500萬元最有可能,
但50歲才要開始做退休規畫,
卻有「欲保守而保守不來」的難處,
因為距退休時間縮短,要達到目標,
選擇的投資工具就必須略為積極。
50歲才著手退休規畫,
目標報酬率升高為3.388%,
定存不可能、利變年金也不可能,
混搭仍舊是最好的方法。
吳鴻麟建議利變年金及債券基金
兩者在配置上應各占一半,達到目標的機會最大。
愈早開始愈輕鬆,精算目標、難度減一半
當然,如果你現在只有30歲,
那麼時間是站在你這邊的,
可以運用的工具多很多,趙文通強調,
只要將投資時間拉長,紀律投資,
全球股票型基金也是好用的工具。
因此在30~50歲儲存母金的階段,
建議選擇全球股票型基金,
經過試算,如果希望於50歲存下500萬元母金,
假設年化報酬率5%,
則現在起每年須投入15萬多元,
相當於每月投入1萬多元,對於一般30歲族群,
並不算太困難,且年化報酬率5%的假設也算合理。
其實不論哪一種理財規畫,
知道起點、終點後,難度就減一半了。
現在,不論你是30、40、還是50歲,
只要按部就班,就會發現退休不再遙不可及,
而且退休後還是可以過得很有品質。
本文內容由Money錢提供,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