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教官要藉網路上一篇分析欣天然(9918)的例子,來跟各位提醒一些在獲利分析上的重點。
欣天然(9918)是什麼公司?
首先欣天然公司是一間天然氣公司,價格受到政府管制,但營運範圍也受到政府保障,並不會有競爭對手。而這樣一間天然氣公司,他是存在著季節性的差異的,在冬天,因為比較冷,天然氣用量較大,那當然營收就會較高;相反地,在夏天,因為天氣較熱,天然氣用量較小,公司營收自然就會較低。
分析獲利時,須先瞭解產業特性
那麼這篇文章提到欣天然公司由於法令限制,售氣穩定但營收成長有限,公司在業外部分以利息、租金、股利為主,來增加營業利益。他主要是拿第3季的合併報表來去做分析,並警示說本業收入占比過低。
但實際上,我們在做獲利分析時,要去了解產業特性。我們如果打開算利方程式,可以看出2017- 2021年之間的不同年度的營收走勢。那因為他收入主要來自天然氣的銷售,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每年的第一季營收都是最高的,然後第二季開始因為天氣轉熱慢慢下降,那到了第三季時,會來到全年最低,因為這時候天氣最熱。第四季開始,入秋,天氣開始轉涼,所以營收走勢又開始往上。他每年都是這樣的走勢。所以我們在做比較的時候,應該季跟季比,年與年比,而不能拿6、7月去比3、4月。
圖一、每年Q3是營收最低點。(圖/截自算利方程式)
本業收入與業外收入
而那篇文章用第三季來看本業收入占比21.82%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第三季是全年營收的淡季,收入本來就比較少,以2020年來說,營業利益大概只占營收的4%,但是一些利息和股利收入和金融資產漲跌價損益卻有占到12%。因為第三季有很多公司發放股利,這樣一來本業收入就會變得更微不足道。
但如果我們看從今年初到第三季的累計的話,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營業利益占比有到16%,即使是2019年也有到11%;而業外收益大概只有占2%和4%。這樣相對而言,其實本業占獲利的比重還是比較高的。所以我們不該只拿第三季的財報來看,是有偏誤的。
批發價會影響營收
另一點,天然氣公司是向台灣中油進天然氣來賣,一般來說每單位獲利會固定在2塊多左右。那麼我們來看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1/2和2021年1/1的批發價格差距有到3塊。那麼因為我們天然氣公司是加固定價賣,而且客戶用量基本上是比較固定的。
那麼在天然氣批發價格較高的時候,天然氣公司的營收就會比較高;反之,在批發價格變低的時候,營收是會變少的。但是我們要注意,因為他量跟賺的價格是固定的,所以其實天然氣公司的獲利是沒有變少的。如果我們因為看到他營收減少,就說他今年賺的錢變少了,這樣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必須了解產業特性對月營收與季營收造成的變化後,我們才能用比較正確的方法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