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這個星期一在 youtube 直播,主題是「老闆驚句」。很多勵志人心的金句到了老闆嘴裡,一說出來,都讓人心一驚,怎麼會說出這句話,並憂心接下來是不是有什麼「居心叵測」,所以「金句」成了「驚句」。可是不惟老闆或主管,即使同事都會說出「驚句」,問題是為什麼連他們也說得出口?我後來得了一個結論:你的善,養大他的惡。
文 / 洪雪珍
年輕時在報社做主編,創意佳﹑肯努力,做出來的內容每每獲得普遍的讚賞。當時另一塊版的主編企圖心強,一路很會布局職涯,給自己貼了不少標籤,跳到報社時,大家都以為來了明日之星,給他不少例外待遇,比如他動不動就申請各種名目出國考察。相比之下,他是鑽石,我們每天勤勤懇懇的人有如一粒沙。當然,鑽石走到哪裡,都會被看見,也不乏吹捧。
有一次他又申請到政府補助,出國研究半年,版面沒人編。照理說,他的薪水要讓出來,給報社另外請人。沒有,兩邊領!結果你猜怎麼著?我那個也經常請領各項補助的男主管走過來跟我說:「你能者多勞,他賞識你,你編他的版,他出國比較放心。」我楞住了……我需要他來賞識?這是主管調派人力的責任,卻變成我的事?心想有沒有搞錯呀!可是我的個性溫和退讓,鼓起極大勇氣才說出個「不」。
同事都知道,凡是有人來找我幫忙,我向來二話不說是一疊聲的「好!好!」第一次破天荒拒絕工作。哪知道這位同事隔天來跟我說:「你要顧大局﹑識大體,接下這個版。」什麼?他的工作不做,不是乾領薪水﹑尸位素餐;反而是我格局不夠寬廣,這是什麼道理!我這個人頂多只能做到不理他,這是我的不禮貌極限。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後來主管感慨地說:「團隊合作很重要,這兩個女人的戰爭,是要鬧到哪天。」
啊?我自始至終沒把他當對手,哪裡稱得上敵人!就算是兩個女人的戰爭,我看著主管,心裡想著,那你這個男人是跑到哪裡去啦!從此以後,我仔細觀察男性主管,遇到同事之間的爭執,比如勞逸不均,不少都是這種料,袖著手說風涼話,活脫脫是個不管事先生。
十大職場「驚」句
你注意到上面這三個對話框了嗎?它們是典型的驚句。網路溫度計曾做過調查,列出前十名老闆或主管經常說的驚句,你聽過哪幾個?
- 共體時艱。
- 薪水不重要,學到東西才是重點。
- 能者多勞,你就多幫忙點吧!
- 年輕人要多忍耐,別衝動。
- 大家甘願做就要歡喜受。
- 吃虧就是占便宜。
- 失敗為成功之母。
- 我們都是一家人。
-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 有話不要藏在心裡,有問題可以跟公司反映。
拿共體時艱來說,不只是老闆或主管掛在嘴上,連政府也會說,只不過是換個說法罷了。最近三級警戒期間,一開始缺疫苗,民間有很多聲音出來,記者問官員,官員回答,這是什麼時候了,我們的敵人是病毒,全民應該團結至上。可見得只要是非常時期,都會聽到這個第一名驚句。營運困難時,說共體時艱,是為了少發薪水。訂單爆增時,說共體時艱,是為了加工作量。
而你發現到這背後有個邏輯在運作嗎?明明是對方的問題,當他想把肩上的猴子丟到你身上時,心裡發虛,便產生一個心理機轉,自圓其說,把這件事轉個180度,給個冠冕堂皇的說詞,說得好像是你錯了。這個做法是這樣的:他以為在戴高帽子,但是你聽起來就像是在給你扣大帽子。
看看上面十個驚句,哪個不是?比如明明你很忙,隔壁同事在滑手機揪團購,老闆或主管叫不動他,來跟你說「能者多勞」。先給你戴了高帽子,指稱你是能者,其實是要塞工作。你聽起來舒服嗎?不舒服呀,因為如果拒絕,好像在扣自己大帽子,既不是能者,也不願意幫公司忙,罪惡感油然而生。
年輕人都說這些是「瞎話」,一聽就知道「心懷不軌」,不明白老闆或主管智商為什麼這麼低,用來唬弄他們。道理很簡單,金光黨能夠行騙天下,因為知道「或然率」這個概念,十個有八個會中,另外兩次會失手,但是中八個也夠撈本了。同理可證,這些驚句能夠被不時拿來說兩下,也是靠「或然率」,十個有八個中就值了。
你的善良,養成了他的惡
多數人一進到公司,都是講情分的,真心相信「我們是一家人」,願意「共體時艱」,所以「能者多勞」。遇到委屈則自我催眠「甘願做歡喜受」,也同時領受古訓「吃虧就是占便宜」。真的氣不過要翻桌子,再告訴自己「年輕人要多忍耐,不要衝動」。這時候有人高薪挖角,聽到「薪水不重要,學到東西才是重點」,又留下來。
這是我們的本性,台灣人相信「善良是一種選擇」,結果是我們的善,養大他們的惡。今周刊去年公布一個多數人不察的事實,台灣上班族的薪水中,固定薪占比 64 % ,其他國家都在七八十左右,像是香港 84 % ﹑日本 73 % ,就連東南亞的國家,菲律賓 88 %﹑馬來西亞 82 % ,而去年首度連越南都超車台灣!
越南將固定薪占比提高至 84 %。沒錯,我們是亞洲最低!固定薪低,反面即是變動薪高,像是遇到疫情就會實質薪水大幅縮水。現在你明白了,為什麼企業經常要將「共體時艱」掛在嘴上。而年輕人不買單,是因為看透驚句徹頭徹尾是謊言,看似勵志人心,背後是利用員工的善良。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拿出你的實力,戳破他們的驚句,把善良用在值得的地方。
更多職場觀點,好文推薦你:
- 台灣 19 歲桌球好手林昀儒 首次奧運就奪銅!3 年後可望爭金牌?洪雪珍揭 8 大職涯關鍵年齡
- 社會價值 ≠ 年薪!但你的年薪 到底由誰決定?首先你得打破「市場價值」的迷思...
- 他用對「策略」,成為創校以來 第 1 位考上名校的學生!邊緣人 CEO:怎麼用手上的牌獲勝,比苦練說話技巧更重要
- 想要變有錢,你真的付出努力爭取了嗎?首富、集團會長告訴你就差這一點!
- 疫情肆虐下 最擔憂的十大問題!工作保不保、股市跌不跌...焦慮指數直直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