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聯陽 (3014) WFH給了一對成長的翅膀
【公司簡介與重點】
結論:
疫情改變民眾生活模式,在WFH的大趨勢之下,NB、Chromebook大幅成長態勢維持,聯陽高速I/O、EC出貨暢旺,預估2021年聯陽業績成長將遠高於IC設計產業平均與NB成長率。公司2021年訂單強勁,營運能見度佳,且順利轉嫁成本到客戶端,公司布局非PC產品線的成效也逐步顯現,將成為新的營運動能,預期2021年營收有望達70.03億元,YoY+45.37%,稅後EPS 9.31元。
展望2022年,雖NB/PC需求可能略降,但仍有望維持在高檔水準,由於聯陽非PC產品線營收可逐漸放大,預料將可適時彌補NB/PC端的小幅衰退,帶動2022年營收續增,由此預估2022年營收可達73.16億元,YoY+4.47%,稅後EPS 9.49元。
聯陽股本為16.11億元,已連續9年發放現金股利,2020年現金股利為6.00元。21Q1每股淨值32.98元,股價淨值比(PBR)相較於歷史處於高。2021年EPS預估9.31元,本益比(PER)略處於歷史中軸水準之下。
就股價趨勢來看,本土疫情爆發後雖讓聯陽股價回防半年線附近,但在業績題材保護下,股價迅速落底反彈,之後又被NB/PC端傳出長短料、面板報價調漲,以及品牌廠下修全年出貨量等雜音限制彈升空間,股價呈現月餘的橫向震盪,同一期間法人買盤也見縮手,外資更有逢高收割、低檔接回的短打操作。觀察目前股價趨勢雖頗為黏滯,然中長期均線的多頭排列仍在,考量旺季出貨動能仍在,預料可支撐多頭架構,股價仍有向PER 15倍挑戰的機會。但後續須留意21Q3有望成為營運年度高峰,21Q4整體NB市場出貨恐轉為季減3%,屆時恐放大對產業界重複下單的擔憂,隨疫情漸獲控制,各國官方將逐步收回過度寬鬆的資金,訊息面與資金面對股價恐將造成一定程度的下行風險。故在操作上,建議21Q3利多向上時可適時拔檔,21Q4之後雖市場對NB市場反轉恐會擴大,且但考量公司非PC產品有望適時填補NB/PC端的下滑,營運仍可望維持正成長,在21Q4之後當股價有拉回一段後,初步守住支撐,仍可擇機介入布局。
聯陽隸屬聯電旗下,高速I/O及EC全球市佔領先:
聯陽是Fabless IC設計公司,公司深耕PC及NB控制晶片的開發設計,在Super I/O(輸出入晶片)的全球市占率約45-50%,應用於NB的EC(Embedded Controller,嵌入式控制IC),全球市佔率約4成。
21Q1產品營收比重為:PC佔60-65%(其中NB 30-40%,DT(桌機)28%),非PC部份,Video+HDMI佔25-30%、SoC(系統單晶片)佔5-7%、Touch+數位晶片佔3%。前年度內銷比重72.13%,外銷比重27.87%。
公司的策略優勢是將軟、硬體依功能分別進行產品設計的模組化,經由不同的模組搭配以開發出各項產品,此舉可彈性調整產品設計,並大幅縮短產品開發時程,有利公司維持市場領先地位。有鑑於NB/PC屬成熟產業,聯陽積極進行產品多角化,拓展非PC類產品,投入電子紙驅動IC、影像截取、多媒體處理、數位電視接收晶片等。而隨著行動式產品的持續發展,對低耗電、工作電壓低、可充電等功能的要求更高,更須具備更高的資料處理能力與介面速度、更大的記憶體、更複雜的演算法、以及更多的擴充介面,增加對高速影音介面 IC、SoC等非PC端的晶片需求,預期未來非PC類產品將可望接續NB/PC推升營運動能。
聯陽為聯電(2303)集團旗下一員,相較同業IC設計廠商,可獲得聯電的產能後盾與集團的奧援。公司的上游投片廠為集團的聯電與和艦,封裝廠有超豐(2441)、華泰(2329)、日月光(3711)等,測試代工廠則為京元電(2449)、超豐、華泰、久元(6261)等。客戶群涵蓋各主要個人電腦製造廠商,如廣達(2382)、仁寶(2324)與英業達(2356)等。
資料來源:聯陽
而競爭對手方面,IO控制IC競爭對手有新唐(4919)、精拓科(4951)、Microchip、PLX Technology等;安控IC方面有倚強(3219)、凌泰(6198)、Nextchip、NXP Semiconductor、STMicroelectronics、Texas Instruments等;鍵盤控制IC廠商包括迅杰(6243)、新唐、Microchip、Renesas Electronics等;數位電視IC的對手有凌陽(2401)、瑞昱(2379)、聯發科(2379)、Broadcom、CSR、Pixelworks等。至於高速傳輸介面的對手包括祥碩(5269)、智微(4925)、譜瑞-KY(4966)、Maxim、NXP Semiconductor、Texas Instruments等。
延伸閱讀
2021/05/20 【研究報告】聯電 (2303) 產業結構正改變,漲價效應助陣,營運已非吳下阿蒙
2020/07/08 【研究報告】凌陽 (2401) 漲價、車用、Sound bar、轉投資加持,營運看增
高速I/O、EC出貨動能強,加以漲價效應,聯陽21H1高速成長:
2020年起新冠疫情多次重創全球,反而刺激遠距商機(WFH)與宅經濟的成長,拉升半導體的需求。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研究,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幅度達5.1%,金額來到4331億美元。工研院IEK的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IC產業產值達3.22兆億台幣,較2019年成長20.9%;其中IC設計業產值為台幣8529億,2019年增加23.1%。即使2020年基期已有墊高,2021年全球半導體成長動能依舊強勁,但5G持續帶動各項應用迅速增長,預計將持續帶動相關的IC設計與半導體產業,拓墣研究院預估2021年全球IC設計產值預估仍將成長5.4%。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令遠距商機(WFH)興起,帶動NB與Chromebook銷量成長,聯陽2020年營收48.18億元,YoY+31.46%,稅後淨利9.35億元,YoY+73.45%,其中來自業外的收益 953.10萬,稅後EPS 5.71元。
2021年WFH需求持續,PC、NB及Chromebook需求維持高檔,聯陽21H1高速I/O、EC出貨動能達到雙位數成長,因應上游晶圓代工與封測報價調漲,聯陽21H1二度調漲高速I/O及EC報價,聯陽21H1營收明顯成長。21Q1營收15.22億元,QoQ +12.04%,YoY+80.25%,毛利率50.81%,營業淨利 3.99億元,OPM 26.22%,其中來自業外的收益 3055.90萬,稅後淨利 3.75億元,稅後EPS為 2.30元。
聯陽6月合併營收6.26億元,YoY+51.7%,21Q2合併營收18.31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QoQ +20.28%,YoY+58.4%,預估21Q2EPS可達2.33元。累計1-6月營收33.53億元,YoY+67.62%。
WFH強勁動能延續,2021年聯陽PC產品線暴衝:
2020年的新冠疫情意外促成WFH商機,也讓景氣低谷循環已久的NB/PC市場回春,根據Gartner資料統計,2020年全球NB出貨量達2.3億台,YOY為28.3%。而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認為2021年強勁動能將可延續,預估出貨量將突破2.36億台,年成長率約15%。
值得注意的是,21H2市場需求雜音頻傳,半導體長短料、低毛利的Chromebook所使用的11.6吋面板大幅漲價等壓力,近期市場傳出NB、Chromebook等廠商開始削減全年出貨目標。TrendForce認為雖然21Q3歐美消費需求逐漸收斂,但通路市場仍因低庫存而有回補需求,21Q3出貨將呈現持平。21Q4在疫情獲致控制,加以市場與教育標案需求持續放緩,且重複下單問題將更受市場關注,預估出貨季減3%。展望2022年,NB需求將會放緩,但在混合工作模式成形與商用NB產品回溫的支撐下,TrendForce預期2022年整體NB市場出貨量將小幅修正,年減約6%、達2.2億台。
目前NB/PC仍是聯陽最主要營收來源,2021年營收隨疫情下的WFH商機延續,熱度不減,加以產品售價陸續反映成本上漲,受到出貨量價同升推動下,預估聯陽PC產品線將有逾5成的成長空間。展望2022年,雖市場整體需求恐出現衰退,然而電競PC、VR應用的發展對進個人電腦的需求仍有助益,加上PC晶片組均採用外加I/O晶片設計,I/O市場持續存在,預估2022年聯陽PC產品線衰退幅度將達低個位數,且可略低於研究機構所預期6%的年減幅度。
SoC是聯陽非PC成長最佳的產品線:
聯陽Video Link高速傳輸介面相關IC包含 High speed ADC/DAC、HDMI、DisplayPort、MIPI、USB C等,多應用在投影機與PC,少量應用於TV與車載(以日系品牌車廠後裝市場為主)。
近年數位電視市場逐漸萎縮,但新冠疫情下,網路直播及遠距教學需求增加,且市場應用走向4K/HDR或更高的規格,對HDMI轉USB3.0及PC直接輸出至TV的需求也因此加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指出2018年全球USB裝置市場規模為190億美元,並以每年13.9%以上的速度成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60.8億美元。目前公司隨勢逐漸轉至直播(High Speed)市場並推出新產品HDMI to USB3.0 Bridge IC,效益應會逐漸顯現。預料疫情下直播需求大幅增加,2021年公司Video Link高速傳輸介面相關業績將有3成以上的成長。
公司SoC晶片主要應用在白色家電,包括洗衣機、水平移、智慧樓宇、智慧門鈴等,並以中國市場為主。受惠白牌家電、電動機車、水平移等小螢幕的顯示控制板由黑白轉彩色,公司開案量已達200-300個,在晶圓代工產能短缺下,預估仍有超過三成以上的顯著年成長,2022年成長性仍在,將為非PC產品線中成長性最佳的產品。
在電子標籤方面,聯陽已有提供電子書大尺吋Display的T-con及小尺吋all in one功能的IC,由於便利商店與賣場電子貨架使用量有持續提升,且公司亦送樣彩色電子標籤及小尺吋(2.9 吋)all in one (包括Driver IC、MCU、MFC 等)產品,有望與台系客戶長期合作,此部分業績成長可期。
聯陽觸控主要應用在穿戴式裝置,已打入小米、華為供應鏈,2020年有新增白牌新客戶。由於此產品線單價較低,因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造成排擠效應也較大,預料2021年觸控業績恐將呈現衰退。
聯陽接單強勁、順利轉嫁成本,2021年預估EPS 9.31元:
聯陽2021年出貨主要動能為8吋晶圓,因此受到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影響,由於公司與聯電合作關係緊密,在此波缺貨潮中,公司產能取得相對其他IC設計廠無虞。公司也積極爭取21H2更多產能,以滿足客戶訂單需求。目前聯陽接單維持強勁,訂單能見度長達1年,21Q3旺季出貨動能有機會達到全年高峰,預估21Q3營收19.15億,QoQ+4.63%,YoY+31.25%,稅後EPS 2.44元。
疫情改變民眾生活模式,在WFH的大趨勢之下,NB、Chromebook大幅成長態勢維持,聯陽高速I/O、EC出貨暢旺,預估2021年聯陽業績成長將遠高於IC設計產業平均與NB成長率。公司2021年訂單強勁,營運能見度佳,且順利轉嫁成本到客戶端,公司布局非PC產品線的成效也逐步顯現,將成為新的營運動能,預期2021年營收有望達70.03億元,YoY+45.37%,稅後EPS 9.31元。
展望2022年,雖NB/PC需求可能略降,但仍有望維持在高檔水準,由於聯陽非PC產品線營收可逐漸放大,預料將可適時彌補NB/PC端的小幅衰退,帶動2022年營收續增,由此預估2022年營收可達73.16億元,YoY+4.47%,稅後EPS 9.49元。
評價與結論:
聯陽股本為16.11億元,已連續9年發放現金股利,2020年現金股利為6.00元。21Q1每股淨值32.98元,股價淨值比(PBR)相較於歷史處於高。2021年EPS預估9.31元,本益比(PER)略處於歷史中軸水準之下。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數0.68分,成長面0.81分,獲利面0.93分,技術面0.75分,籌碼面0.39分,綜合評比為3.55分,屬於中上水準。
就股價趨勢來看,本土疫情爆發後雖讓聯陽股價回防半年線附近,但在業績題材保護下,股價迅速落底反彈,之後又被NB/PC端傳出長短料、面板報價調漲,以及品牌廠下修全年出貨量等雜音限制彈升空間,股價呈現月餘的橫向震盪,同一期間法人買盤也見縮手,外資更有逢高收割、低檔接回的短打操作。觀察目前股價趨勢雖頗為黏滯,然中長期均線的多頭排列仍在,考量旺季出貨動能仍在,預料可支撐多頭架構,股價仍有向PER 15倍挑戰的機會。但後續須留意21Q3有望成為營運年度高峰,21Q4整體NB市場出貨恐轉為季減3%,屆時恐放大對產業界重複下單的擔憂,隨疫情漸獲控制,各國官方將逐步收回過度寬鬆的資金,訊息面與資金面對股價恐將造成一定程度的下行風險。故在操作上,建議21Q3利多向上時可適時拔檔,21Q4之後雖市場對NB市場反轉恐會擴大,且但考量公司非PC產品有望適時填補NB/PC端的下滑,營運仍可望維持正成長,在21Q4之後當股價有拉回一段後,初步守住支撐,仍可擇機介入布局。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徒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