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於 2021.07.14 表示,將參與 SES(Solid Energy Systems)鋰金屬高能量密度電池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PIPE)增資案,透過核心技術以及資金股權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高能量密度之車用電池。
鴻海(2317)本次參與的 PIPE 增資案,主要是因 SES 與艾芬豪資本收購合併,而目前和 SES 簽訂共同開發協議的車廠,還包括通用、本田、現代、BMW、上汽等。鴻海(2317)在資金入主後,有助於集團發展電動車領域的佈局,而在此之前鴻海(2317)也與碩禾(3691),將透過股權合作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顯示鴻海(2317)近期持續積極透過股權合作佈局電動車電池領域。不過電動車業務要對鴻海(2317)具有實質意義的營運貢獻,最快需等待 2023 年開始製造與 Fisker 的電動車生產計劃才會顯現。
展望鴻海(2317):1)在 2021 下半年新款 iPhone 13 系列的組裝訂單分配中,囊括頂規的 6.7 吋 iPhone 13 Pro Max 全數訂單,6.1 吋 iPhone 13 也有 68%,另一 6.1 吋 iPhone 13 Pro 訂單也有約 6 成,整體取得 68%~70% 的訂單,相較 iPhone 12 系列的 72%~74% 小幅下滑,主因中國立訊也加入 iPhone 組裝行列,然而下半年新機備貨量預期為 8,500 萬~9,000 萬,相較 2020 年的 8,000 萬高,因此影響不大、2)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全年預估將接近雙位數成長、3)電腦終端產品因基期較高將呈現持平至小幅成長、4)元件及其他產品將因 CMM 模式(零組件模組化快速出貨)擴張市佔率而有高雙位數成長。
市場維持 2021 年預估 EPS 為 9.65 元(YoY+31.5%),並預估 2022 年 EPS 為 10.85 元(YoY+12.4%),2021.07.14 股價為 116 元,以 2022 年市場預估 EPS 計算目前 PE 為 11 倍,位於近 5 年 PE 區間 8~16 倍均值附近,雖電動車題材持續,但股價已充分反應相關利多,目前評價並未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