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不會聊天”?看完立刻學會抓住人心!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5-03-23 14:14
  • 更新:2018-07-17 15:02

什麼叫“不會聊天”?看完立刻學會抓住人心!

(圖/shutterstock)

 

下意識的語言模式影響著我們的聊天。

 

先看兩組追女孩時的常見對話。

對話1

男:週末打算怎麼過?

女:在家休息。

男:這麼好的天氣應該出門呀,

    我和朋友們正商量去郊遊,聽說xxx挺不錯。

女:那祝你們週末愉快了。

 

對話2

男:終於下班了,你在做什麼?

女:感冒了,剛從醫院回家。

男:最近是流感高發期,要多加小心,

    我們辦公室不少同事也中招了,今天公司還給我們發口罩呢。

女:沒事的,謝謝關心……

 

以上對話的結尾,

“週末愉快”和“謝謝關心”是追女孩不順時經常會遇到的回答,

稍微有點兒情商的人都能體會到,

一旦女孩說出這樣的話,

就好像主人要“端茶送客”一樣,今天的會客就到此為止了。

 

 

 

 

 

 

當我意識到這類口號式的語言有結束談話的效果時,

我曾經打算盡量不用在自己的朋友那裡。

可是有一次我正準備出門赴約,

一個很久沒有聯繫過的朋友突然在QQ上跟我打招呼,

他興致勃勃地講起了自己的創業計畫,

我剛開始還挺有興趣地聽,並且問了些簡單的問題,

但他越講越詳細,話題越來越收不住,

眼看時間來不及了,我打算結束談話,

可直覺告訴我如果此刻對他說我要遲到,恐怕會顯得突兀,

於是我試著不再說話,只用表情符號回復,

但這樣並沒有抑制住他的表達欲,

突然間我發現口號式的語言才是這種情況下最好的選擇,

於是我在他講完又一段宏偉藍圖時,

及時插入一句“那就祝你成功了”,

朋友的情商倒也不低,

他立馬回答:“嗯,但願如此,有空再詳聊吧。”於是我這才終於下線。

 

這次經歷讓我有一個發現,

那就是在交談的時候,

願意聊天的人總喜歡把話題說得更具體,

而不想聊天的人則會順著話題的方向直接概括出結論,

言下之意是“我已經都知道,你不用再多說。

 

 

在約會學裡,

我們把概括化的語言模式稱之為“上堆”

把具體化的語言模式稱之為“下切”

上堆就像在對話中升起一個防護罩,拉開了你和對方之間的距離,

而下切則能傳達出更友好更信任的態度。

 

需要強調的是,上堆並不一定是因為不願交流,

比如宅男面對自己的女神,

內心雖然很想多聊,但由於過分緊張,

說出來的話經常卻是上堆的,結果導致交流冰冷生硬。

所以更準確些說,上堆的原因應該是內心的不安全感。

 

 

 

 

 

例子

男:你下班後喜歡做什麼?

女:最近在學瑜伽。

男:哦,瑜伽很好。(評價總結式的上堆)

男:今天一起吃飯嗎?

女:要加班。

男:哦,那改天再約。(解決問題式的上堆)

 

反之,人在安全感高的時候表達往往都是下切的。

比如有些閱歷豐富的女孩,

即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她們也能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應付,

如果仔細分析她們的語言模式,就會發現關鍵時刻她們說話都會帶有下切。

 

例子

男:週末打算怎麼過?

女:在家休息。

男:這麼好的天氣應該出門呀,

    我和朋友們正商量去郊遊,聽說xxx挺不錯。

女:太羨慕了(下切感受),

    可惜我還要收拾屋子(下切原因),祝你們週末愉快了。

 

那麼為什麼人在安全感低的時候語言模式會上堆,

而在安全感高的時候語言模式就會下切呢?

 

因為上堆屬於男性思維的一種,下切屬於女性思維的一種,

男性思維是人在低安全感(應激狀態)時下意識會採用的思維方式,

女性思維是人在高安全感(自然狀態)時下意識會採用的思維方式。

 

 

 

 

 

 

 

之所以把應激狀態的思維方式叫男性思維,

是因為男人生活多處於這種狀態;

之所以把自然狀態的思維方式叫女性思維,

是因為女人生活多處於這種狀態。

但是當女人處於應激狀態時,

她也會使用男性思維(職場上咄咄逼人的女人);

當男人處於自然狀態時,

他也會使用女性思維(酒桌上喋喋不休的男人)。

 

所謂應激狀態通常都有一個明確目標,

或是進攻或是防禦,或是獲取或是逃避。

為了有效地完成任務,

我們只關心跟目標相關的事物,並且儘量找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

我們需要經常預測未來的走向,

即使關注過去也是為了探尋動機以便進行推理。

面對一個現象,我們會馬上抽象出它與目標相關的特質,

設想它的各種可能性,並且讓自己做出相應選擇。

 

作為適合應激狀態的男性思維,其語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徵:

上堆、抽象概括、做出評價、解決問題、探求動機、預測未來、建立因果、

推理總結、防禦否定、目的優先、結果導向,以客觀為標準。

 

所謂自然狀態則是一段與目的無關的過程,

我們會關注情境中的每一件事物,收集它們的資訊,

但這樣做並不是為了下一步,而是為了保持眼前的和諧。

面對一個現象,我們會瞭解它的細節,以便把握它與整體環境的關係。

我們也會關注過去,但那只是為了從以往的經驗中獲得參照來確認當下的狀態。

自然狀態並非拒絕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只不過不去人為干涉而已。

 

作為適合自然狀態的女性思維,其語言模式具有如下特徵:

下切、具體細節、表達感受、描述問題、關注過去、對照眼前、

羅列現象、就事論事、開放肯定、忘卻目的、活在當下、以自我為標準。

 

同樣一個情境,

對於有些人可能屬於應激狀態,對於另一些人卻可能屬於自然狀態,

這取決於當事者的生活經驗與性格個性。

我們既可以通過別人採用的語言模式來判斷他們屬於哪種狀態,

也可以通過主動選擇語言模式向別人傳遞出我們處於哪種狀態。

 

 

 

 

 

 

 

以搭訕為例,搭訕對很多人都屬於應激狀態,

所以那些缺乏經驗的人往往會表現出典型的男性思維:

 

例子1

男:認識一下可以嗎……

女:為什麼呀?

男:因為我們很有緣(抽象概括的男性思維) /

    因為你很特別(做出評價的男性思維)

 

例子2

男:留個電話可以嗎?

女:這樣感覺好唐突……

男:人不都是從不認識到認識的嗎?(防禦否定的男性思維)

 

例子3

男:你在等人嗎?

女:在等我男朋友。

男:那咱們可以做個普通朋友嗎(解決問題的男性思維)

 

例子4

男:我想認識你

女:可以呀

男:那留個電話吧(目的優先的男性思維)

 

 

接下來再看看有經驗的人,

在搭訕時是如何使用女性思維來傳遞安全感的:

 

 

 

例子1

男:認識一下可以嗎……

女:為什麼呀?

男:剛才在電梯旁看見你,

    突然覺得如果不過來跟你說句話的話我今天一定會後悔的。(具體細節的女性思維)

 

例子2

男:留個電話可以嗎?

女:這樣感覺好唐突……

男:我也覺得有點兒唐突,

    但實在很想認識你,找不到其他辦法了(表達感受的女性思維)

 

例子3

男:你在等人嗎?

女:在等我男朋友。

男:你男朋友真有福氣,能讓女朋友等著(就事論事的女性思維)

 

例子4

男:我想認識你

女:可以呀

男:我今天恰好路過這裡買些東西,

    你也是專門來逛街的嗎?(活在當下的女性思維)…………

 

 

多數人在交談時都是通過下意識選擇語言模式,

並且還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緒的左右。

比如一個單相思男士講述他的失敗邀約,

如果只是陳述事實(事實就是:他發出邀請後女孩拒絕了),

那麼會很容易得出人家不喜歡他的結論,

因此為了回避這個倒楣的認知、逃避負面的情緒,

他會使用因果關係的男性思維語言模式

(他會這樣說:“因為上周我約她的時候,她說看看這周有沒有時間,

所以我昨天約她下班後一起吃飯,

但她好像心情不太好,所以最後我只好放棄了。”)

——因果關係的語句看似增加了行為的合理性,

但可惜當事者只在那些符合自己願望的事實之間去建立聯繫,

人經常就是這樣自己騙自己的。

 

應激狀態與自然狀態既是我們應對外界的姿態,同時也決定著我們的心理狀態,

所以語言模式與心理狀態也有著一定的相關性。

 

拿缺乏經驗的說謊者來說,比如被妻子盤問的出軌丈夫,

掩蓋真相的目的再加上緊張的心態,

會讓他們的語言模式呈現出明顯的男性思維。

 

 

 

 

 

 

 

妻子:昨晚幹什麼去了?

丈夫:跟個朋友吃飯。(抽象概括的男性思維,如果是女性思維表達,

      會把那個朋友的資訊講得具體一些

      ——“我跟我們部門的xxx一起去吃飯了”)

妻子:真的嗎?

丈夫:騙你我天打雷轟。(轉到未來的男性思維,

      如果是女性思維表達,會回到過去

      ——“真的呀,我們昨晚在yyy吃的”)

妻子:還敢撒謊,昨晚我就在yyy,根本沒看到你!

丈夫:你竟然這麼不信任我!(探求動機、否定防禦的男性思維,

      如果是女性思維表達,會進一步針對客觀事實進行解釋——

     “親愛的,yyy最近新開了分店,你去的是哪家呢?”)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被冤枉的好人由於極度緊張會也會導致男性思維,

而一個有經驗的說謊者因為訓練有素卻可能會使用女性思維,

所以我們並不能單憑語言模式就去斷定真偽,

語言模式只是我們瞭解說話者心理狀態的一個途徑。

 

名人應對公關危機也能看到語言模式跟心理狀態的關係,

比如當年韓寒被質疑代筆,

在事件爆發的初期,賽車手是這樣男性思維地——

寒:沒有作家可以自證(上堆的男性思維)

寒:如果代筆,我看不到孩子長大(因果關係+未來時)

寒:他們就是想搞臭我(動機論)

事後韓寒自己也承認當時的表現太衝動了,

男性思維的應對方式給他帶來了更多的麻煩。

 

不僅名人如此,網民吵架的語言模式經常也有同樣套路:

——這個傻x(做出評價的男性思維)

——有本事你去如何如何(因果關係+未來時,完整句式

    ——如果你對,那麼你應該如何如何。姊妹句是

    ——如果我錯,那麼我將會如何如何。

    但由於這裡描述的未來一般是不會發生的,所以——我沒錯&你不對)

——一看就是為了炒作(動機論)

如果一個人在網上經常這樣發言,

那麼同樣會洩漏他的生活可能比較缺乏安全感。

 

 

 

 

 

 

社會學有一派認為,

群體心理也具有女性思維特徵,應對公眾就像應對女人。

你看那些老練的政客個個都是下切高手,

好萊塢電影經常讓總統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條小狗。

我一向覺得對泡妞最有啟發的電影不是言情片而是政治片,

外交辭令中經常會有極致的曖昧語言。

 

在對付女性思維的物件時(女人或群體),男性思維也並非毫無用處,

不過既然是應激狀態的工具,就應該用在刀刃上。

我個人十分喜歡的一部電影《福斯特對話尼克森》裡有這樣一場戲,

記者福斯特現場採訪尼克森,福斯特先聲奪人地質問道:

“你承認把美國帶入深淵嗎?”

緊跟著就播放大段災民流離失所的戰地錄影,

按說如此下切的內容已經把總統釘死在案板上了,

但老奸巨猾的尼克森一個出乎意料的上堆——

“全都是我們的對手幹的,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

他把對畫面解讀完全引向了相反的方向,接著總統又是一個漂亮的下切,

他說出了一大堆繳獲敵軍槍支武器的具體數字,

最後再充滿深情地講了一個故事:

“我在匹茲堡遇到一個斷臂的退伍軍人,他用剩下的一條胳膊握著我的手說,

如果你們再早一點出兵,我弟弟就不會被那幫暴徒殺死了。”

——就這樣,政客用上堆下切的組合拳把記者打得落花流水。

 

要使用男性思維,最好需具備鮮明的觀點或者獨特的視角,

而那些人云亦云的道理或者顯而易見的結論其實不講也罷,

但宅男跟女孩子的乏味聊天卻往往都是在重複這個毛病。

 

比如在找女孩要電話的時候,女孩問:“為什麼要給你電話呀?”

 即使同樣做上堆式男性思維的回答,

——“因為我不是壞人”就比較俗套,

——“因為你不是壞人”則比較有趣。

 

作為聽話者,語言模式的最大用處是幫我們判斷說話者的心理狀態,

但前提是對方並不打算刻意欺騙,

所以這個方法尤其適用於男女關係的初期階段。

因為在沒有厲害關係的交往初期,女人沒必要對追求者口是心非,

儘管她們也經常有話不直說,

但那是因為你對她而言還不具備個體意義,

你只是她某一種社交關係的成員之一,

她要用對那一類人說話的方式對你說話。

可是缺乏經驗的追求者,

卻往往由於錯誤定位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而曲解女孩所說的話。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語言模式是我們進行理智判斷的好幫手。

 

 

 

 

例子

女:不要再喜歡我了,

      喜歡我會讓你受傷,我現在不想傷害任何人。

聽到追求的女孩這樣對自己說話,

很多男人的第一反應是表忠心的時刻到了,

於是各種赴湯蹈火的豪言壯語外加故作輕鬆的俏皮話就奔湧而來。

但是,還是先冷靜地分析一下女神的語言模式:

1、不要再喜歡我了(明確的指令)

2、喜歡我會讓你受傷(未來時+警告)

3、我不想傷害任何人(上堆)

 

顯而易見全是男性思維,人家充其量是在跟你坦誠相待有話直說,

千萬不要以為女神是有苦難言,在用反語暗示你來英雄救美……

這時候最合適的回應可以是:

“好吧,我都聽你的,你好好保重,等想傷害人的時候從我開始。”

 

而作為說話者,恰當選擇語言模式可以讓我們在交流的時候發揮更好的效果。

對此我的粗淺經驗是:

在沒有衝突(或者靈感)的時候,多使用女性思維,至少可以氣氛友好;

在有衝突(或者靈感)的時候,要使用男性思維,這樣才能確保優勢(或者有趣)。

 

 

最後總結一下:

男性思維適合解決問題矛盾,女性思維適合處理人際關係。

仔細觀察生活,你會發現那些厲害的人物,

往往都能兩種思維方式切換自如。

 

西方有句諺語說:

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西方的表述方式很男性思維)。

而咱們古老的東方智慧則是這樣形容:

男人上年紀後長老太太模樣是福相(東方的表述方式很女性思維吧)……

不理解老祖宗的話什麼意思嗎?去天安門城樓下面往上瞧。

 

 

說話也是一門學問,

一個會說話的人往往更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同時也能讓生活過得更加愉快!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