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股市殺進殺出,賺得都被手續費吃掉!理財專家:找出適合投資策略,理財才有意義!

理財+1課

理財+1課

  • 2021-04-08 16:55
  • 更新:2022-01-06 11:08

每日股市殺進殺出,賺得都被手續費吃掉!理財專家:找出適合投資策略,理財才有意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

一早起來就趕著看盤,午休就趕著買賣金融產品,回家後趕著看電視播出的的股市講解,你的人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放鬆?其實,該快一點的是財務規劃,該慢一點的是投資,短線投資從來不怕你無法獲利,只擔心獲利了卻守不住錢,也不怕你沒空盯盤,只擔心你盯盤盯到忘了本業…

 

文 / 蔣竣植 (CFP)

 

多年來的財務諮詢案例,累積了不少案例,在提供建議調整方向的同時,也悟出不少道理。

 

原來,很多財務問題都是「自找」的.....

當「手機沒電」所產生的恐懼感大過於「皮夾沒錢」的那天,其實就是宣告將有許多訊息傳入你的腦袋、許多刺激將映入你的眼簾、許多商品將瓜分你的戶頭內的數字......當手機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使用手機等同於「呼吸」的情況之下,此時「自律」就成了能否改善未來生活的關鍵。

買了太多東西給自己

「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在諮詢生活收支時很常問的一句話。而答案不外乎是「當時覺得還蠻需要、當時工作壓力大.....」或者,看著我傻笑不說話。當慾望多了,家裡的東西就跟著多了;相對的,所居住的空間就感覺小了,荷包也跟著瘦了,最後可能因環境與財務的紊亂而讓心情糟了。若已確認每多買一項商品,所延伸出對後續的影響是如此的巨大,體悟在消費時的量力而為,執行先儲蓄後消費的習慣,或許是較為簡易的調整方式。

知易行難,對吧?最近看到一篇外國的文章提到,身為財務顧問的我們,常會遇到需要相對「努力」的案例,在此所定義的「努力」並非案例內容複雜,而是指要協助一個財務上還沒做好準備接受幫助的人,是相對困難的。畢竟財務規劃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客戶也要願意做改變,否則你給他再好的建議也是徒勞無功,很多時候甚至其實他們自己也都知道哪裡要改,但就差在一個破釜沈舟的決心與執行力吧!

找了太多事情給自己

「你真的要把自己搞的那麼忙嗎?」在諮詢投資理財時很常問的一句話。而答案常是「對未來感到恐慌,所以想在線上課程多學點東西、就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的請求、錢不夠用想透過投資多賺一點......」其實常在想,對未來的恐懼這件事到底是誰造成的?其實到頭來還是社群媒體,尤其很多人習慣性在社群媒體上報喜不報憂,相較之下常會覺得那自己怎會把日子過成這樣?而當瀏覽越多新聞及影片,許多對未來的想像,無論好壞都會無限延伸。各位可嘗試擱置手機個幾天,只接電話不上網,會發現日子會輕鬆許多,沒什麼大不了。

 

投資其實也該慢一點,緩一下

短線投資從來不怕你無法獲利,只怕你獲利但卻守不住錢;短線投資從來不擔心你沒空盯盤,只擔心你盯盤盯到忘了本業。投資理財應該是讓未來的日子過的更好,未來的財務更健全,但卻為何成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一旦理財,財離開你?」唯有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能體會投資理財的意義,將阻力化為助力。減法人生指的無論是物質或是人生其實不用那麼地「充實」。少一點慾望,就能少一點支出與困擾;少一點擔憂,就能少一點壓力與行動。調整一下,別再給自己「找麻煩」了,好嗎?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由 理財+1 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理財+1課

理財+1課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