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人對於養身的意識漸漸提升,主打清淡少油少鹽的水煮便當也就隨之盛行。但是通常這類型的便當價格卻都賣得比一般傳統便當店還要來得昂貴許多。先前便有網友在批踢踢實業坊以「水煮健康餐,為何都要賣到 100 多元?」為題,好奇難道標榜健康就可以賣這麼貴嗎?
本文目錄:
水煮便當賣 100 都是誰在買?
相信有不少外食的上班族每到午餐時間總是會苦惱要吃什麼,但公司附近油膩的乾麵、炒飯不只熱量高還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由於台灣運動風氣和健身觀念興盛,加上擔心頻傳的食安事件,大家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吃得更健康、安全,「水煮便當」因而成為一股潮流。
根據康健雜誌報導,開業 5 年的「肌肉海灘」水煮餐盒共同創辦人王智俊表示,光是台北市 1 年就可能新增 30、40 家主打健康的餐飲業者;「 Dr.Salt 」水煮餐盒創辦人林建宏更指出,購買健康餐盒的消費者在這 2 年之間成長了 6 成,且以 24~34 歲的上班族女性居多。
到底在貴什麼?水煮便當 vs. 一般便當大比拚
水煮健康餐夯歸夯,但是和一般傳統便當相比,價格卻貴了 2~3 倍。前陣子便有人在批踢踢實業坊發問:「明明看起來料沒有很豐富,到底在貴什麼?」而另一位自稱目前正經營水煮便當店的網友則回文揭露高價背後的成本內幕,筆者也實地探訪健康餐盒的店家,歸納出以下四點:
1、食材
為了賣相好看,水煮餐盒內的蔬菜份量、種類大多都會比一般傳統便當還要來得多。而為了健康,水煮便當的調味通常較少,食物就相對必須要非常新鮮,新鮮又高品質的食材價格自然不低。店家更坦言牛肉及雞肉的成本特別高,「肉質一旦不好,客人一吃就會知道。」而傳統便當店則因為調味較多,比較難貼近食材本身的品質。
2、工序
在工序的部分,強調低卡、少油、少鹽的健康餐盒店大多使用水煮、舒肥等烹調方式,店家表示,「光是舒肥雞肉就要花一小時。」傳統便當店則是煎、炸、炒等,食材處理相對較為快速。
3、廣告
廣告行銷這方面,一般傳統便當店最常看到的只有發放傳單,且傳單紙質輕薄,印刷成本 500 張 180 元,較無美工設計僅羅列便當種類;而水煮餐盒由於客群年輕,大多都會需要再經營社群、買廣告、logo設計,建立品牌形象並提高網路聲量,且發放的菜單文宣精緻、紙質厚實、加工設計較多樣,印刷成本 500 張 770 元,店家也不諱言在行銷就已經花費 1 萬元左右。
4、特殊經營模式
筆者也採訪到水煮餐盒較特別的經營方式,午餐時段除了原本的店面以外,也會再另外租借附近辦公大樓的臨時攤位或早餐店的前方販售。而傳統便當店多為菜色可於餐檯上自選的自助餐形式,所以幾乎不太會看到先在店裡做好再至別處同時販賣的情況。
自己煮是否比較划算?
既然想吃得健康,那何不乾脆選擇自己下廚?以金錢成本來計算,可以至傳統市場購買一週的菜量,一次準備好一整個禮拜的便當,平均下來的支出每一餐能控制在 50~70 元左右,比起一個就要價新台幣 100~180 元的水煮便當,更加便宜也更衛生,省錢之餘也能兼顧身體健康。
但是採買食材、烹飪所耗費的「時間」也是成本之一,就有人表示自己下班後只想好好放鬆,不願在廚房忙碌。更有民眾認為如果以目前最低時薪 160 元計算備餐所需的時間成本,假設一周花費 3 小時備餐,就已經超過水煮便當的價格了。
水煮便當吃多會不孕?
水煮餐盒體現「花錢買健康」的概念,例如有人會為省錢覺得三餐吃泡麵也沒關係,但有些人卻願意每餐花 100 多元吃得更養生,或者是犧牲時間自己煮。不過「水煮」不一定就等於健康,大部分的水煮便當都是以少澱粉、少油、多蛋白質為主,也就會有營養攝取不均的隱憂。根據 ETtoday 健康雲報導,營養師孫語霙便指出油脂不足嚴重可能導致女生停經、甚至不孕。所以不論選擇何種的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4 關鍵 讓她大學畢業就存 200 萬!她說:若當初 早點理財,存到 2 桶金不需要 6 年
- 週年慶下殺到 5 折省很大 ?!你可能走進折扣帶來的陷阱... 這 3 件省錢行為,反而會讓你多花錢
- 月薪 22K,也要存到錢!儲蓄達人親授:「16.7% 儲蓄法」 每 3 年就能多存半年薪水!
- 就是這 10 大原因,害你存不到錢!改掉一個小習慣,現省 4 萬
- 沒有存錢毅力,也能 3 個月存下 4 萬元!「幽靈帳戶存錢法」讓她每年帶家人出國玩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圖:CMoney編輯部攝影 / 撰文者:Wi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