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存股是近幾年最流行的投資心法!在疫情爆發後,國際上各國家陸續開啟量化寬鬆政策後,全球各大股市持續地創新高,使許多投資人更有信心將資金投入股市中。而台股中最被推崇的存股標的就屬 0050 跟 0056。但究竟 0056 是個什麼樣的 ETF,能讓散戶們瘋狂搶買?本文讓你快速了解何謂是 0056 後,並提出兩大投資心法,讓你在股市高點時,也能無顧忌的投資 0056!
文 / 慢活夫妻
0056 這一檔號稱「國民 etf」的被動式基金,從 2007 年上市到現在,很多人一直在講「無腦投資 0056」、「有錢就買 0056」。
我相信你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同事都在「存股 0056」,但這時候你是不是在想存一張 0056 要花 3 萬塊台幣,現在「存股 0056」會不會不划算呢?
如果有這個疑問那就繼續幫我往下看完這篇文章吧!
0056 台灣高股息:基本介紹
0056 這檔 ETF 的全名是「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也有人會直接叫它「台灣高股息 ETF」。
而這檔 ETF 非常有可能是剛接觸股票的你最先認識的其中幾檔股票,比如說我們自己在接觸股票時就最先認識 0056 和 0050 這兩檔 ETF。
剛好這兩檔 ETF 對新手來說也是波動相對小的投資標的啦~
0056台灣高股息ETF從上市到現在的股價走勢圖。圖片來源:Google Finance
0056 的指數篩選規則
0056 是追蹤 「臺灣高股息指數」的一檔 ETF,它成分股篩選標準是:「從台灣 50 指數和台灣中型 100 指數中,挑選“預測”股息殖利率最高的 30 支股票當作成分股。」
也就是從台灣前 150 大公司中,挑選「預測」股息殖利率最高的 30 間公司,所以這邊有點主動篩選的感覺,並不是完全被動式的投資台灣大盤指數,這點和 0050 會有點不太一樣。
公開說明書也說明了 0056 的選股方式是用「預測」的方式來篩選成分股,而且是半年篩選一次。所以如果有那種一度停發股息、或是即將不發股息的公司都會從 0056 的成分股中踢除。
0056 的成分股
0056 台灣高股息的成分股是「被預測」的 30 檔個股,而且他們都會有「汰弱換強」的機制。
簡單一點說就是如果在 0056 裡面表現不好的話,該成分股就會被踢除 0056 的組合,然後再篩選符合資格的個股進來組合。
所以 0056 你就可以想像成是「台灣 50 指數 + 台灣中型 100 指數」中的股息殖利率資優班,只要表現不好就有可能被踢除,唯有一直表現良好才有機會留在組合裡面!
所以你可以看到下方我幫你整理好的圖表,0056 目前的 30 支成分股從第一名的和碩、光寶科、華碩、緯創、開發金等,一直到最後一名的成分股:創建。(統計至 2021,02,09)
每一檔個股的持股都在 2%~5% 左右,整體來說分散風險做得非常好,而且個個都是「被預測」認為是股息殖利率很好的個股。
0056 台灣高股息ETF的30檔成分股,但這些成分股每半年會重新篩選一次。圖片來源:元大投信
你除了知道 0056 有 30 檔成分股這件事情外,你還必須知道這 30 檔個股是怎麼樣的一個組合!
所以看到產業的部分,你會很明顯可以看到電子股就佔了 0056 的「70%」左右。金融股部分目前只有「開發金、兆豐金、京城銀」,不過也佔了 0056 的「9.51%」。
水泥股和營造股則是少得可憐,分別只佔 0056 的「7.6%」和「5.1%」,是比較小眾的產業類別。
也就是說你如果持有 0056 這檔 ETF,你的資產就會有很大一部分的「科技業+金融業」,因為這兩個產業的組合就佔了你的組合大概 80% 這麼多。
或許在你買 0056 之前,你就可以想一想這樣的投資組合,會不會是你想要的投資組合,畢竟台灣的科技業有很多是代工廠,一般人都會比較難理解自己到底是把錢投資在怎麼樣的產業上。
0056 台灣高股息其中有接近 70% 的科技股,和接近 10% 的金融股。圖片來源:慢活夫妻自製
0056 怎麼買?
買 0056 之前,我們可以先幫他算出一個合理買入的價格,這樣你才比較有預期心理說到底是買在相對便宜還是相對貴的價格,對吧?
第一步:計算 0056 的股息殖利率
首先,我們先排除掉 0056 在 2010 年沒有發股息的數據做計算,也就是 0056 從 2009 年~2020 年平均發放的現金股利大概是 1.5 塊。
那如果從 0056 的股息殖利率來看,平均有 5.59% 左右的股息殖利率。(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現金股利和股息殖利率的話,名詞解釋的部分我會放在下面給你)
【名詞解釋】:
- 現金股利:
現金股利(股息)就是一檔股票或是 ETF 會發給你多少現金的意思。比如說今年 0056 會發 1.5 塊股息給你,就代表說你有 1 股 0056 的話你就會領到 1.5 塊新台幣。
但假如說你有一張 0056,也就是有 1,000 股 0056 的意思,在今年配發股息的那一天,你就會領到「1.5 × 1,000 = 1,500 塊新台幣」的股息。
2. 股息殖利率:
股息殖利率從公式來看「股息殖利率 = 股息 ÷ 股價」,所以今天每股可以領 1.5 塊的 0056,股價若剛好是 30 元的話,「股息殖利率 = 1.5 (股息)÷ 30 (股價) = 0.05 = 5%」。
0056 這檔 ETF 近 10 年的平均股利和平均股息殖利率。圖片來源:慢活夫妻自製
第二步:計算 0056 的合理價
基本上 0056 從上市到現在幾乎都有配息,只有少數一兩次沒有配息。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用殖利率的方法來幫 0056 估價。
如果一檔 ETF 是會一直發股息的話,你就可以利用它的股息殖利率來計算合理價,意思也就是說你可以把 0056 當作是「股息股」來看計算合理價。
那其實合理價的計算也沒有太複雜,就只是把上面所講的「股息殖利率」做點國中數學的運算,你就可以得到「股價 = 股息 ÷ 股息殖利率」。
換句話說只要你可以找到「0056 的平均股息」和「0056 的平均股息殖利率」,你就可以估算出一個 0056 的合理價格。
那如果你套用上個一小段落我幫你整理出來的 0056 平均股息、平均股息殖利率,也就是把「平均股息 1.5元」÷「平均股息殖利率 5.59%」,你會得到 0056 一個的合理價格,大概就是 26.8 元左右!
0056 台灣高股息:還能存股嗎?
依照現在 0056 的價格大約是 30 塊左右(統計至 2021, 02, 09),如果你計算出來覺得 26.8 元才你是入手 0056 合理價格的話,那你至少還要等大盤跌 10% 以上,你才比較有進場的機會買 0056。
所以你心中現在最大的疑問應該是:「那我現在不就不能存 0056 了?」對吧?
既然你心中有了這個疑問,那我們現在提供兩個方法給你參考,也許就能解答你心中到底可不可以買 0056 的疑惑了!
方法 1:直接先買一張 0056
你可以搭配看下面的圖,你會發現 0056 這檔台灣高股息的 ETF,自從 2007 年上市到現在,隱隱約約你會覺得它的股價好像就不斷在 21~28 塊之間遊走。(當然你必須排除掉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特殊狀況)
再加上前面有算給你看 0056 近十年的股價大概就是 26.8 元(如果忘記怎麼算的話,趕快先往前看怎麼計算),你就會覺得最近 0056 的價格有一點點偏高的感覺。
0056 長期價格似乎在 21~28 塊之間,但 0056 不代表不會超出這個價格範圍。圖片來源:tradingview
也就是從 2020 年 4 月之後,你幾乎非常少看到 0056 有比 27 塊還要再更低的價格了,所以你說估價到底準不準?
嚴格來講,我覺得股票市場中沒有任何一種估價是準確的,只能說有沒有比較貼近的一種估價方式,更何況 0056 是一檔 ETF,裡面有 30 家成分股不斷換來換去。
這30間公司的股價每天在市場上也會以不同方式的漲跌呈現,所以真的很難對 ETF 做出一個 100% 正確的估價方式,所以與其在那邊等合理價出現,我會建議你不如就先買一張 0056 讓自己參與這個股票市場!
【你可以想想看】:
3 萬塊的台幣放 1% 的定存:一年只有 300 塊利息
3 萬塊的台幣買 5% 殖利率的 0056:一年就有 1,500 塊股息
我知道你會說:「萬一股價跌了怎麼辦?」不用擔心,你就繼續領股息就好了!
你同樣的成本領 20 年的股息,也就是說你只用 3 萬塊台幣就領到總共3萬塊的股息,對你來說是 100% 的回報欸,總比 3 萬台幣放 20 年的定存好對吧?
方法 2:定期定額存 0056 零股
如果你覺得不是在合理價的 0056 你不想買太多,或是你沒有這麼多的資金可以一張一張買進的話,或許你可以考慮買0056的零股。
降低投資金額、慢慢定期定額累積 0056 的資產,你可以每個月選擇投入 5,000 元或是 1 萬元來投資 0056,我覺得也是很棒的方式!
因為有時候你觀望了久了,你想買的股票或 ETF 也一直沒有機會掉入你想買的合理價格,不如就建議你直接先參與股票市場,先讓你的錢去工作、幫你賺錢。
千萬不要覺得買零股沒什麼意思、賺不多,所有財富的累積本來就是從「零」開始,沒有人一開始就很有錢(當然要撇除掉富二代之類的啦 XD)。
所以真心建議有想投資台股、美股 ETF 的你,可以從小小的股數開始買起真的沒關係。少少的股息也算是一種被動收入啊,只要定期定額累積久了,你的被動收入肯定會是越來越多的!
【小提醒】:
台股開放盤中零股交易的時間還沒有很久,像是手續費就有很多模糊地帶。
如果你沒有特別去跟券商談手續費的話,券商很容易給你「20 元手續費的低消」,意思就是如果你單次交易沒有達 NT$14,000 以上股票的話,你手續費的比率是會偏高的。
所以建議你可以多去問問看不同券商之間的零股手續費用,目前聽到有最低「NT$1」的手續費,我覺得這是蠻適合交易零股的手續費價格了。
0056 台灣高股息:高效率買法
我知道市場賞有很多人在講 0056 怎麼買這件事,但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給你一些我們的看法給你參考看看。
當然以下提供的兩種方法只適用於大盤 ETF 或是好的個股上,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用相同的辦法操作喔,要特別注意!!
方法 1:看技術分析買賣 0056
用技術分析來短期操作 0056 是一個市場上很多人在講的方法,也就是說你可以看 0056 的「週 K 值」來決定你要買還是賣 0056 這檔 ETF。
這邊有一個方法就是「週 K 接近 20 買進,週 K 接近 80 賣出」,當然這個方法屬於比較積極的操作方法,比較不像是長期投資 ETF 和企業,所有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存在。
當然這個風險就在於「你太過於頻繁在交易股票,消耗你自己的手續費」,所以我自己也是比較沒這麼喜歡這種投資的方式。
【補充】:
「KD 值」是一種技術分析的指標!
- 當 K 接近 20 的時候,就代表說市場對於這檔股票或 ETF 有過於悲觀的看法,這時候你反向操作有可能可以買到便宜的價格。
- 當 K 接近 80 的時候,代表市場對於這檔個股或是 ETF 有過於樂觀的看法,很容易是股價表現過高的時候,或許是一個賣出時機。
(ps. 但你不要走火入魔,因為技術分析只是輔助指標,他並不是 100% 會讓你賺錢的方式!)
如果搭配技術分析買賣 0056,你可以看「週 K 值」來輔助你買賣台灣高股息 ETF。圖片來源:Goodinfo!
方法 2:每跌 10% 加碼 0056
再來這個方法呢,其實說穿了就是「降低成本的買法」,也有人叫做「三角形買法、越低越買法」。
這個方法比較直觀,就是當價格越便宜的時候,你就會出越多的資金去買這檔個股或是 ETF 來壓地買入成本。
以買 0056 為例子,假如 29.00 就是你之前買 0056 的成本價格(或預設價格),每跌 10% 的時候你就會拿部分的資金來買 0056。
那如果再跌 10%(總跌幅達 20% 的時候),你就要拿比上一次更多的資金來買 0056,才可以壓低你在 0056 購買上的成本。
如果你還不是很懂的話,你可以看下面我整給你的表格和圖片,這樣你會比較好理解我想講的這個買法是什麼意思。
當然加碼資金的部分你是可以按照自己實際狀況去做調配的,或許你可以調整成每跌 10% 加碼 15% 也可以,畢竟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不一定要照上面的比例。
如果你覺得你想用比較單純的買法,那我建議你可以用「降低成本的買法」來買 0056。圖片來源:tradingview
0056 vs 0050,買誰比較好?
由元大投信所發行的這兩檔 ETF「0056 和 0050」,很多人會把它們拿來一起比較,所以這邊我也幫你簡單做個比較給你參考。
0056 vs 0050:五年績效
這邊我們不會討論哪一檔漲到比較高的價錢,而是會去比較他們的「漲幅」,也就是去看他們的「漲價的百分比例」。
你可以看到下面的比較圖,最近的五年間,如果不考慮任何股息計算的話,0050 五年總報酬率是 120.08%,相對 0056 五年總報酬率 35.84% 多了非常的多。
當然這其中的原因要歸功於 0050 有非常強大的成分股「2330 台積電」,一檔台積電撐起整個 0050,讓 0050 在 2020 年有非常高的漲幅,才會導致0050 績效近五年遠遠高過於 0056。
0056 vs 0050 的五年績效表現,藍色代表 0056,紅色代表 0050。圖片來源:Google Finance
0056 vs 0050:整體比較
老實說 0056 和 0050 本質上就是屬於不同屬性的 ETF,沒辦法做很直接的比較。
當然你還是想要比較的話也沒問題,只不過我們覺得還是要回到 ETF 的本質,就是 0056 和 0050 這兩檔 ETF 本身的成分股到底是追蹤什麼股票。
在你知道他們分別有什麼成分股之後你再去做比較我覺得才比較有意義,如果你只是單純比較報酬率或是管理費等等的話,你會很容易迷思在數字中,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投資什麼。
所以在做這些比較之前,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他們個別的成分股大致上有哪些,這樣對你來說投資才會比較安全和踏實!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績優股遲早會「加倍奉還」... 4 招克服恐懼,碰上股災 也能抱住定存股不亂賣
- 股票被套牢 千萬別置之不理!他曾買進華碩,一路攤平到破產... 專家:寧可賠錢,也別賠上時間啊!
- 存股族最愛的金融股,該一次重壓還是分批買進?財經作家:做錯了,報酬就少了 50% ...
- 高職教師陳重銘,憑存股年領 200 萬股利!超級老爸給孩子的 5 個買股建議
- 你是「存股」還是「存骨」?6 大定期定額的 迷思陷阱,小心 越存越慘....
本文由 慢活夫妻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William;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