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儘管週三及周四美國發生川普支持者大鬧國會的亂象,
但從目前兩大黨內部風向,以及川普鬆口將進行政權和平轉移來看,
過去 2 個月的選舉爭議將會在 1 月中告一段落,再加上市場預期民主黨將掌控參眾兩院,
不確定因素完全消除下,道瓊指數終於擺脫 3 萬點平台,
1/6 上漲 437.8 點後,1/7 繼續上揚 211.73 點,
衝破 31,000 點,收在 31,041.13 點,納指昨(1/7)日亦突破前高,
收漲 326.69 點,來到 13,067.48 點,受美股不斷上漲激勵,
台股本周繼續維持大漲步調,周一(1/4)到周四(1/7)累積上漲 481.47 點後,
今(1/8)日開盤再度大漲 185.54 點,尾盤漲點擴大到 249.95 點,
收在 15,463.95 點,逼近 15,500 點關卡,
但由於這波上漲主要是由台積電(2317)及權值股推動,
中小型股表現依舊疲軟,過去 5 個交易日有三天下跌家數大於上漲家數,
許多股民看著指數創歷史新高,手中持股卻一直在下跌。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留意軋空燃料是否減少
過去 2 周我們認為指數會上演跟 11 月中上旬一樣的噴出走勢,
原因很簡單,散戶又開始在期貨市場放空了,
雖然散戶在 12 月中轉為淨多單,但現在散戶似乎不知道放空台指已經等於放空台積電(2330),
只要台積電(2330)大漲,帶動指數又一輪突破,
小台散戶淨多單就又會上升,而結果也確實如此,
12/30 指數大漲 215.658 點,散戶淨空單立刻從 5,146 口暴增到 12,908 口,
且在接下來 7 天都維持在 1 萬口上下的水平,
而這 7 個交易日,雖然大漲了 991.9 點,
但其中不是漲台積電(2330),就是漲其他大型權值股,
散戶愛買的中小型股反而多數走跌,整體狀況與 11 月的軋空行情一模一樣。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積電(2330)溢價繼續擴大
從 6 月初台積電(2330)變飆股以來,ADR 與原股的折溢價就變成判斷台股是否會續漲的一個指標,
因台積電(2330)占台股的權重已超過 30%,台積電(2330)每上漲一元,
就帶動指數 8 點,而美國的台積電 ADR 雖然在美股投資人及機構的追捧下不斷飆漲,
但台股因有加權指數的問題及內資懼高症的困擾,
幾乎每次台積電 ADR 大漲,隔天台股的漲幅都只有 ADR 的一半,
這樣的次數越來越多,ADR 的溢價就不斷擴大,
到今(1/8)日溢價已暴增到 17.12%,遠遠超出 7 月底第一波飆漲時的 7% ~ 8%,
假設這 17% 的溢價收斂至 7%,則指數至少還有 400 ~ 500 點的上漲空間。
(圖片來源 : 小編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台積電(2330) ADR 成為飆股,半年大漲 142.8%,市值突破 6 千億美元,達到美國科技巨頭的水平。
(圖片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中小型股依舊沒有過熱
大盤雖然連續 5 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 3,400 億台幣,
但這種爆量是權值股飆漲所造成,而這些權值股當中,
除了半導體板塊相關的公司,很多傳產股、金融股或下游代工業者,
其股價一直到 12 月下旬才開始上漲,落後補漲還不一定追的上大盤報酬率,
中小型股更是在權值股吸走資金的打壓下,每天開高走低,
而台股回檔通常是投資人情緒陷入多殺多恐慌,
既然中小型股無論從漲停家數,或 OTC 指數來看,都還沒有過熱的跡象,
短時間內還不至於出現 7 月份中小型股大跌的劇本。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軋融券的股票
由於目前的盤面很明顯就是在軋空,因此本文使用
1. 融券過去 5 個交易日(12/31 ~ 1/7) 增加 5 千萬元以上
2.外資過去 5 個交易日(1/4 ~ 1/8) 買超 1 億元以上
3. 借券賣出過去 5 個交易日(12/31 ~ 1/7)增加 1 億元以上
篩選出目前外資一直買超,空軍卻不斷加空,
軋空氣勢強勁的外資軋空股。
1. 聯發科(2454)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早在去(2020)年 6 月份市場剛開始討論華為禁令時,
就一直有雜音干擾聯發科(2454)的走勢,但其股價還是在 6 ~ 7 月份從 500 元大漲到 750 元,
里昂證券分析師侯明孝甚至在 7 月份出具目標價 1,200 元的報告,
理由很簡單,買聯發科(2454)買的是 5G 趨勢,無論華為是否被制裁,
都不會改變聯發科(2454)所處的產業產值增加的事實,
政治風暴的影響,頂多是造成終端客戶從華為變成其他廠商,
最終營收的增長不會改變,事後來看聯發科(2454)的營收走勢也確實如此,
雖然因華為搶在最後時間出貨,導致 2020 全年應收高峰落在 9 月,
但 10 ~ 11 月的營收年增率都還是優於市場預期,
11 月更是較 10 月份增加 10%,隨著明年小米、OPPO 和 VIVO 三間公司的 5G 手機開始放量,
聯發科(2454) 2021 年業績預期還會繼續上升,
近一個月已經兩 2 間法人將聯發科(2454) 2022 年 EPS 上調到接近 50 元的水平,
既然市場開始有 2022 年 EPS 的預估出現,若給予 20 倍本益比,
則里昂侯明孝的 1,200 元確實有機會達陣。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聯發科(2454)股價在 12/28 明顯脫離月線,
當天亦呈現土洋合買,之後 8 天跟台積電(2330)開啟權值股飆車模式,
股價攻破 750 元後,進一步挑戰 800 元大關,
到 1/8 收在 844 元,融券及借券則看股價漲多放空,
反而成為聯發科(2454)上漲的燃料,
總計過去 10 個交易日,外資、投信分別買超 1.3 萬張及 1,606 張,
融券及借券則上升 308 張與 362 張。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