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下載【股市內部大戶APP】
體驗7日,立即找出內部大戶大買股
1,上綫周五大盤上漲12.2點,但K綫上卻收了一個帶長下影綫的的黑K,也就是說大盤是開高盤中殺低尾盤回升收紅但收在開盤下之下,我説過我不用技術分析,但我會看K圖,K綫圖很好的反應了整個大盤過去每一天的走勢,但一根K綫各自解讀,同樣的K綫形態經過統計并不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所以用K綫來看過去是很清晰,但用K綫來預測未來股價真的不是很科學,同樣的技術分析派常常得到不同的結論,各對50%,然後說對方學藝不精。
周五會收那樣的K綫只是説明現在的投資人有居高思危的心態,面對各種大盤的風吹草動就會出現一幕心中的小劇場,很多投資人心中的小劇場是這樣演的:周五開高,但金融强於電子,就得出了結論:【拉金融出電子】,大盤進入最後的狂歡,於是開始殺出電子股,一路最低殺到14081,高低差280點,但劇情跟投資人預測的不一樣,尾盤電子股急拉,電子指數甚至收紅。
2,造成投資人心中不穩的根本原因就是【外資崇拜】,很多分析師說過往外資只要期貨净多單為負數,指數都要崩盤,所以這個點位很危險。外資期貨净多單為負值已經三天,這只説明外資現在的心態是偏空,但即便外資净多單很多時,都不能説明外資不會轉空,現在外資净多單負值也不能說明外資未來不會轉多,而且外資已經賣超台股一年了,這一年卻是台股大放異彩的一年,台灣的電子業很多年都沒有這麽好過了(當然有很多傳產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電子股確實表現的很好),過去外資賣台股跌很正常,因爲當時台灣的資金是源源不絕的流出去對外投資,現在這些資金是源源不絕的回流台灣,内資本來就一直在台股提款,加上外資同時提款當然股市要跌,但今年内資流入股市的金額遠大於外資提款的金額所以股價漲,這道理很難嗎?
10月的M1b又創近年新高,11月只會繼續創高。PT=MV是很簡單的大盤股價判斷公式,其中P是價格,也就是大盤指數,T是股票發行總量,M就是貨幣供給,V就是周轉率,成交量越大就代表周轉率越高,請問M跟V是不是都在增加,T基本增加很少,P就會增加,也就是大盤只要貨幣繼續寬鬆,錢沒有其他地方去(房地產在打房,吸引不了太多資金)大盤只能繼續往上走,這是很簡單的邏輯,不是嗎?
3,【價量關係】是很多技術分析派的重要解盤工具,我常常一邊看一邊笑,很多分析師說大盤爆大量就是不好,他們說爆大量不好是看過去,確實如果量最大的時候通常都是股價的相對高點,分析師老説大盤成交量超過3000億就是不好,就是出貨盤,我真的很好奇他們哪一隻眼睛看到【出貨】,大盤真的有所謂的主力嗎?持有台灣股票40%的外資今年不是一路出貨嗎?爲什麽一路漲?其實關於資本市場的價量關係至少有兩位經濟學家提出價量關係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但他們的觀點跟現在我們的這些電視上的分析師不一樣。
他們的研究表示成交量大的股票表示比較沒有被低估(整個資本市場被低估是常態,因爲投資人不喜歡風險,導致主要的股市長期都年投資報酬率有10%,你自己的年投資報酬率如果長期沒有10%你就是被大盤擊敗了)我個人認爲大盤的成交量越大越好,也就是PT=MV的V越大越好,只要關注M有沒有變小,如果M持續變大,成交量就有機會持續變大,那麽P就是繼續變大,也就是股價指數會繼續漲。不要執著股市的成交量大小,股市成交量到5000億也很正常,特斯拉常常一天的成交量就超過臺幣5000億,特斯拉也沒有因此崩盤。關鍵是成交量是不是見頂了,成交量是不是見頂要看M有沒有見頂,資金有沒有其他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