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晶片大廠還有機會恢復榮耀嗎?
先前 Intel 傳出 7 奈米晶片開發進度落後,
股價硬生生大跌 16%,
過去在晶片市場叱吒風雲的企業也淪落到今天這樣的窘境,
Intel 還有機會恢復榮耀嗎?
製程將會是未來 Intel 的關鍵
Intel 是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商之一,
同時也是電腦、網路和通訊產品的晶片領先製造者,
是全球最大的 CPU 製造商,
Intel 業務依終端市場分為兩大事業群,
分別是 PC 業務部以及數據中心業務部,
PC 業務部下有客戶運算事業群(CCG),
而資料中心事業部則有 4 個事業群,
分別是數據中心(DCG) 、物聯網事業群(IOTG)、 非揮發性記憶體事業群(NSG)
以及可程式化解決方案事業群(PSG)。
而每一個子事業群則依據產品又區分為
晶片核心產品(Platform Products)以及周邊產品服務(Adjacent Products)。
PC 事業部主要以生產 PC、筆電、平板電腦用的晶片。
以 CPU 架構、製程及封裝、其他(記憶體、內部連接、安全防護、軟體等),
主要以 CPU 為主向外開拓產品組合。
在 2018 年底提出六大技術架構:製程、封裝、記憶體、內部連接、安全防護及軟體,
並提升 CPU 架構至 XPU 架構。
2019 年推出 Xeon CPU、GP GPU、AI Inference、FPGA 5G、Networking 等產品;
另外數據中心業務部以數據中心(DCG) 為主,
主要負責生產電腦伺服器晶片。
公司在數據中心業務展開一整套的運算傳輸產品組合,
在數據中心配置上更有優勢。
20Q3 財報表現:
- 營收 183.3 億元(QoQ -7.1%,YoY -4.7%)
- PC Centric 營收 98.5 億元(QoQ +3.7%,YoY +1.4%)
- Data Centric 營收 83.8 億元(QoQ -17.0%,YoY -11.0%)
- 毛利率 54.8%,稅後純益率 23.32%
- EPS 1.11 美元(QoQ -7.2%,YoY -21.6%)
Intel Q3 營收支撐主要來自 PC 業務,
受惠疫情越來越多人在家工作及遠距學習,
也因此讓筆電需求強勁成長,
筆電出貨量季增19%,年增25%,
而過去成長強勁的數據中心業務放緩,
主因為受到客戶調整庫存及企業用戶需求而表現疲弱。
未來展望
公司預期今年下半年將有超過數十種筆電
將搭載 Intel 第二代 10 奈米產品 Tiger Lake 的 CPU,
此款 CPU 的效能將較去年發表的第一代 Ice Lake 全面提升,
並且加強搭載的內顯性能。
在伺服器 CPU 方面,
Intel 認為 2021Q1 可看到首款 10 奈米的伺服器 CPU(Ice Lake)開始小量出貨,
預計 2021Q2 開始放量。
此款伺服器 CPU 原生核心數最高可達 38 核,
突破過去 28 核的瓶頸,並沿用原生多核設計,
而非多晶片封裝技術(MCP)整合而成,
每瓦特效能可望明顯提升,
另外匯流排 UPI 傳輸速度由 10.4GT/s 提升至11.2GT/s,
PCIe 從 Gen 3 升級到 Gen 4,
為 Intel 首款搭載 PCIe 4.0 的伺服器主流 CPU,
過去雲端業者若有 Gen 4 需求僅能去購買 AMD 的CPU,
加上 AMD 的 CP 值高,也造成為Intel 市佔率節節衰退。
新產品伺服器晶片問世後,
微軟、亞馬遜及 Google 等雲端巨頭將率先採用 Whitley 平台,
Intel 10 奈米產品預期 2021Q2 可見到需求逐步回溫,
2021Q3 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將重回正成長軌道。
目前公司規劃 Eagle Stream 平台的 Sapphire Rapid 將於 2022Q1 推出,
該款 CPU 預計將採用多晶片封裝技術封裝,
最高階版本將 4 個16 核心的晶粒封裝成一顆 Xeon CPU,
提供了更簡單的製造流量、更好的性能、複雜性降低、增強訊號以及電源完整性;
而桌機用的 CPU Alder Lake 亦將於 2021Q4 推出,
然而 7 奈米的 Granite Rapid,Intel 則認為可能的時點是 2023 年,
且管理階層表示,為了確保產品的領導地位,
將尋求第三方代工廠進行合作,
預期以台積電的製程領先優勢,
Intel 未來有機會將先進製程繼續外包,
不讓製程影響晶片龍頭的地位。
結論
最近幾年 Intel 晶片市佔漸漸被 AMD 侵蝕,
為了鞏固長期在晶片市場的地位,
也決定跟隨 AMD 將製程外包給台積電
減少公司在晶片製造的心力,
專攻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晶片的研發,
使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可以觀察看看能不能追上 AMD 腳步,
但不論 Intel 或 AMD 誰勝誰負,
可以說台積電都是最大贏家。
附上近一年股價走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