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常看到上市櫃公司「增資、減資」的報導,
增減資主要是對當時的股本進行增減,
雖然都是稱為增、減資,但其實目的和動機不一樣,
對於股價的影響,也是大不相同...
不過因為增、減資一起講的話篇幅會太長,
光減資我就預計分為上、下 2 篇來呈現
增資的話沒意外也是 2 篇,等我寫好會再放到下方延伸閱讀,
那麼這篇就先介紹「減資」。
(贊助商連結)
減資的題材很廣,Peter 分成 3 個項目來說:
1.減資目的、2.減資方式、3.其它...等
這篇以公司減資目的為主,2、3 點會在下一篇介紹。
公司進行減資的目的常見 4 種:
首先要了解,公司進行減資的目的,
為什麼一家公司好好的要突然進行減資,
比較常見的 4 個原因及相對有利或不利股價發展,Peter 整理如下:
1.改善財務,提升ROE、EPS(有利股價)
2.引進新的大股東(或稱借殼上市)(有利股價)
3.為了彌補虧損(股價??)
4.公司現階段沒有規劃(中性)
1. 美化財務指標,提升 EPS、ROE(有利股價)
EPS 和 ROE 這 2 個指標很類似,都是衡量公司獲利能力,Peter 簡單說明如下:
EPS 是指「每一股」賺得的錢,是投資人常使用的指標,
公式為:稅後淨利/流通在外股數,
所以當股本越大(股數越多),EPS 就會越小,
ROE 則是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巴菲特主要使用的指標
公式為:稅後淨利/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包含:股本、保留盈餘、資本公積...等,
可以理解成公司的全部資源,
和 EPS 只有用到股本的概念不同,
所以 ROE 更能反映整個公司的「獲利能力」,
而公司進行「減資」等同於
「股本」減少=「股東權益」減少,
這會讓 EPS 及 ROE 的分母跟著變小,
也就是在 稅後淨利 不變下,使 EPS 及 ROE 放大,
因此減資有利財務指標的改善,間接有利股價。
2. 引進新的大股東(或借殼上市)(有利股價)
減資有可能是為了下一次的增資再做準備,
這個動作可以解釋成 2 種目的:
1. 一樣是為了先改善財務比率,保留彈性,未來再做增資;
2. 為引進新特定股東,做「借殼上市」的動作
第一點應該不用另做解釋,
第二點則是公司透過「減資」來讓現有股東股份變少,
未來做增資讓特定的股東進場持有,
而這也有可能演變成「借殼上市」,
※公司的上市程序及規則繁雜且時間成本高,
所以就 入股現成公司來達到上市的目的。
這些特定股東願意拿錢進場持有 甚至是 借殼上市
代表未來公司有不錯的展望或是轉機,
所以常有一波炒作,對股價來說也是相對有利。
經典案例-因虧損而在 2016 年減資的卓越(2496)
經典案例如:2016 年的卓越(2496),
公司原先連年虧損,決議在 2016 年 08/03 進行減資,
減資前 流通在外股數 46,917,586 股,
減資後 流通在外股數 7,560,000 股,減資比率超過 83%,
減資沒多久後,便在同年 08/17 決議辦理私募...(新聞網址)
私募後,「陳立教育」再以反向併購的方式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
這是市場中很經典的先減資再借殼上市的案例,
不過卓越(2496)的整個事件還蠻長的,
這邊就先簡單帶到就好,日後有寫到併購的主題再說。
※裕隆(2201)子公司納智捷也有出現過「先減資後增資」的動作,
像是去年底(2019年)及今年 8 月,有興趣的可以再去查一下。
3.為了彌補虧損(股價??)
一般來說,公司會要以減資來彌補虧損,
除了補掉虧損、改善財務以外,
還有是為了讓每股淨值提升,
使信用交易恢復、避免變成全額交割股...等,
會採取這樣的減資,大多都是已經虧損一段時間
而公司不願維持龐大的資本時所採取的下策,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公司過去的虧損
是因景氣循環、大環境造成...等的因素,
而公司是有計劃性的選擇以「減資彌補過去虧損」
來美化財務試圖「轉型」的話,就還有一線生機。
至於對於股價的影響,Peter 認為每家公司狀況不同,
所以這邊給的股價影響,是以問號作結,
舉例來說,如果股價原本就已經跌到不行也沒有成交量,
那此時突然來個減資彌補虧損,
市場上的投資人可能會認為公司有轉型企圖
反而藉由這樣的減資作為「短線題材」再度吸引到人氣,
不過,股價能走多長,就真的得看公司本事以及是否轉型成功了。
※有個重點先說一下,減資彌補虧損,不會影響投資人的持股市值
這一點會在下篇詳細說明,這邊先大概知道就好。
4.公司現階段沒有規劃(中性)
減資除了能夠「美化財務」以外,
也會因為股本縮減,整個體質「瘦身」後
股價在上漲時更加輕盈,
也就是主力拉抬時漲勢更強(當然下跌時也是)
因此公司如果現階段沒有資金使用的計劃,
認為不需要維持這麼多的資金也會進行減資,
這類的減資對於公司及股東來說,
對於股價的影響就沒這麼大,
就是看公司在減資後的後續發展了。
結論
1. 公司減資常見的 4 個目的:改善財務、引進新股東、彌補虧損、沒有規劃
2. 減資後,流通在外股數變少,ROE、EPS 會上升(有利股價)
3. 為了引進新股東,先減資再增資,或有目的的借殼上市(有利股價)
4. 公司長期虧損,以減資彌補虧損,對股價不利,
但若是有對未來的規劃而成功轉型,對股價有利
5. 如果沒有擴廠或是進行中的計畫,認為不需要維持太多資本,
公司也會進行減資,對股價影響則是中性。
延伸閱讀
下半年迎旺季,Q3 營收找「財報潛力股」!15 檔 營收年增最高達 305%...
零股交易致命傷沒了,10/26 上路「盤中零股交易」!懶人包 7 大重點 整理給你
Peter投資去
點擊加入 → FB 社團(不定期發布籌碼、線型圖文教學)
點擊按讚 → FB 粉專(不定時發布新手教學文章)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