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車用電子逐漸回溫
台股權王台積電(2330)於 10/15 召開法說會,
由於股價已經從 300 元上漲到 450 元,
相比 7 月份營收爆發搭配 Intel 投產台積電(2330),
這次法說受到的關注度較低,
畢竟釋出 5G、HPC 對先進製程需求持續強勁等利多已是可預期的結果,
但除了財務數字、資本支出、先進製程進度等消息,
台積電(2330)也對車用產業拋出風向球,
眾所皆知,疫情讓歐美各大車廠 Q2 停工,導致車用零組件雪崩式下滑,
一直到今(2020)年 7、8 月都還未回溫,
而台積電(2330)在法說會裡預期 Q4 車用半導體營收將恢復成長動能,
也直接證實全球車市已逐漸回溫的說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車用二極體廠朋程(8255)
二極體廠鵬程(8255)為矽晶圓大廠中美晶(8255)集團旗下公司,
有別於同業大多以家電及消費性電子為主,
朋程(8255)早在 1998 年成立之初就開始鎖定車用市場,
當時車用二極體大多有歐美廠商把持,
加上車用從認證到出貨需要耗費 2 ~ 3 年,
導致台灣廠商大多選擇只做消費性電子,
朋程(8255) 2000 年開始出貨車用二極體,
並於 2000 ~ 2005 年陸續打入歐美日大型車廠,
營收從 2001 年的 1.48 億成長到 2006 年掛牌時的 13.45 億。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車用整流二極體
一般大型電廠都採用交流發電機,
通過變電站送到家戶時也是交流電,
必須要透過電源供應器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才能給電子產品使用,
同樣的狀況到在車子上亦然,
汽車上的電子器材無法使用車用發電機產生的交流電,
必須要透過車用整流二極體,將發電機產生的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
再儲存於汽車電瓶上,以供應車上各項電器產品所需的電力,
而汽車相較於電子產品,使用區域及環境更為廣泛,
高山、海邊、沙漠各種極端環境,讓車用二極體的品質要求更為嚴格,
加上關係到乘客安全,通常打入供應鏈後,車廠就不太會輕易更換供應商。
(資料來源 : 朋程法說會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也因為車用整流二極體與車用電子息息相關的緣故,
10 年前朋程(8255)剛掛牌時,剛好搭車用電子爆發的浪潮,
車用電子不再侷限於空調、雨刷,娛樂系統、導車雷達等,
都逐漸被導入成為標準配件,
在題材加持下,朋程(8255)股價於 2007 年達到 345 元高價,
然而還原權值來看,當年的最高價幾乎已反應朋程(8255)之後 10 年的成長性,
雖然 2013 年營收相比 2007 年翻倍,
但市值卻一直在 2007 年的半山腰附近卡關,
之後業績亦遭遇到成長性停滯的問題,
2014 年之後營收一直停滯在 35 億元上下。
(資料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危機與轉機並存
朋程(8255)目前高達 85% 的營收都是車用整流二極體,
業務雖然穩定,但卻在今年遭遇到兩個極大的危機,
首先是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車市,
終端市場固然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 3 月開始歐美車廠紛紛為了防疫停工,
導致車用產業營收出現雪崩式下滑,
電動車的崛起也對車用整流二極體構成威脅,
由於電動車電池發出的電本身就是直流電,
並不需要把交流電轉成直流電的二極體,
如果電動車市佔持續擴大,必然會造成車用整流二極體市廠萎縮,
第一個危機在台積電(2330)透露出車市回穩訊號後已看到轉機,
而針對第二個危機,公司也在 2 年前開始轉型計畫。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