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想要理解投資的觀念其實並不難,最困難的是,要如何去吸收並轉化成為屬於自己的方法,並且有紀律地嚴格執行,還得必須要熟悉投資市場之中的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因素,如此才能夠增加你的投資勝率。
文 / 前前進固定收益
投資超過 25 年,我始終將自己視為一位門外漢;不論哪種商品,唯有抱持對市場謹慎的態度,認真面對可能的風險,才有獲利的機會。投資市場裡總是充斥著各種投資專家與達人的金科玉律,這些聽起來冠冕堂皇的話,到底好不好用?要做到真的容易嗎?最常聽見的金句排行第 1 名應該是「選擇好公司的股票買進」,但是要怎麼判別一家公司好不好呢?或許可以脫口而出過去 10 年的好企業有哪些,但是想要找出未來 10 年蓬勃發展的企業很困難,即便是找出未來可能有遠景的產業,也很難確定,在多次競爭之後,哪些企業還能存活?即便是民生必需品的產業,經過多次景氣循環的淬鍊,也很難完全保證,金融風暴來臨時,只是跟著回檔而不是變壞。
股市沒有定律 勿追逐完美的論述或工具
講到買賣股票時機時,最常聽到這句話:「覺得足夠便宜才買進,覺得貴了才賣出」。但什麼價位算便宜,什麼價格算是貴呢?企業是活的,股價會隨著企業的運作與總體經濟起伏而改變,哪裡會有一個固定價格讓你悠哉地買或賣?甚至與景氣循環高度相關的企業,股價在高檔時的本益比反而經常遠低於景氣谷底時的本益比。但一般投資人往往沒有辦法判斷企業的合理價格與產業趨勢,所以會出現股票賣掉就漲,買了就跌的窘況。
進入研究企業基本面的階段後,你可能會想起一句名言:「對企業基本面的理解從財務報表開始」。但是對於企業運作稍有理解的人應該都明白,即使有共通的會計原則與財務規範,財務報表多是反應經營團隊的企圖與意志,某種程度還是可以從表面隱藏一些不想讓你知道的細節,單純檢視 EPS、ROE、淨利或營收這些數字並不能做為最後判斷的依據,需要以更全面且交叉驗證的方法來理解財務報表。如果對於基本分析感到複雜與困擾,也有很大比例的投資人,使用技術分析投身市場,對於初學者來講,可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在指標低檔黃金交叉的時候買,在高檔背離的時候賣」。然而現實是,指標不論在高低檔,不管是不是已經背離,都還可能在原來的位置繼續背離,因為股市除了漲與跌,多數時間其實是在盤整。所以只靠單一指標做為買賣依據,是不靠譜的。
投入股市要用功,但不要在股市做學問。學問是理性,投資是理性加感性的,不要追逐完美的論述或工具;MACD、波浪理論、RSI、均線、結構、量能與動能這些技術分析都有其侷限跟優點,找出適合自己,用得習慣的方法就好。股市沒有定律,不要掉進理性的陷阱,那無助於你的績效。這些投資名言每一句聽起來都很容易,但做起來卻相當困難;糟糕的是,它們還全都是正確的。
觀察 5 重點 找出具護城河優勢的企業
那麼究竟要怎麼消化這些名言呢?「選擇一家好的公司在好的價格買進」,其實就囊括了上面 4 句話的意思。如果是從基本面來考慮,我個人的做法依序是:
- 老闆的誠信、
- 產業的趨勢、
- 商品技術的高低、
- 經營團隊的向心力,然後是
- 財報的品質與結構,
這 5 點決定企業的護城河有多寬、多深。企業的經營者主導整個企業經營運作,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老闆看誠信,團隊看專業與合作,財報則是可以拿來驗證經營團隊的成果、理解老闆的企圖與願景、分析企業本身成長週期與產業特性。
但要記住,財報是用來避開地雷股,不是用來尋找績優成長股,這點跟技術分析的指標相同,反應的都是過去與當下,沒有辦法指出未來。所以上述 5 點要交叉驗證,就如同使用單一技術分析指標無法判斷未來走勢,你可能還需要加入其他指標或者善設停損停利點,當然也可以搭配基本面的數據一起使用。最後,在你能熟用這些投資金句之前,要逐步學習建立自己的估價系統與評量標準,當然分散投資與控制持股比例一定要做,因為投資難免有「猜」的成分,投資人一定要「先想風險,再想獲利」,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句投資名言。
更多股市觀點,好文推薦你>>
- 時下最流行!AirPods將推第三代,多家台廠搶攻市..專家只推這 4檔!(一張圖看TWS績優股)
- 會計師張明輝 教你看懂 3大報表關鍵字、嗅警訊!(以台積電為例) 加碼揭露 企業財報造假手法!
- 「淨借款」百大企業排名 >> 小心!他們借款多又沒獲利...專家點名 這10間盈餘品質不ok!
- 眼科龍頭 大學光(3218)獲利創新高!原因竟是 台人從小到老 眼疾層出不窮..(6檔眼科類股一覽)
- 台股優等生 仁寶(2324) 竟被「艾蜜莉定存股」剔除?她憑 價值股法:難賺價差,就趁沒賠時賣出..
本文由 Money 錢 155 期 授權轉載
(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責任編輯:BELL;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