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上半年出現的黑馬股
今(2020)年 3 月股災期間,恐慌情緒瀰漫股票市場,
幾乎所有的股票,不論疫情對業績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
都在短短 1 ~ 2 周內出現 20 ~ 30% 的跌幅,
4 月無限 QE 讓市場資金氾濫之後,
受惠於疫情的防疫股、居家辦公電子股瞬間從空頭變為大多頭,
雖然進到 8 月份,資金已經有從居家相關電子股往低淨值比、儲能等其他板塊移動的趨勢,
但這些股票過去 3 個月有如花式表演般的漲勢,
還是留下了不少籌碼面的資訊可以供投資人鑽研,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聰泰(5474) 3 個半月漲 5.7 倍
圓剛(2417)及聰泰(5474)是台股兩間長期專注於影音視訊技術與產品的公司,
過去該產業雖然毛利率高達 40 ~ 50%,
但礙於市場小眾,營收規模始終無法擴大,
今(2020)年疫情爆發後,相關遠距教學、異地辦公、視訊會議、活動直播等需求突然暴增,
疫情之下時勢造英雄,這兩家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電子業的合一,
除了營收動輒年增 100% 以上,漲幅也是用倍數計算,
圓剛(2417)股價從股災最低 8.1 元衝到 8/11 最高 55.8 元,
聰泰(5474)也由 49.5 元衝到 8 月初最高 283.5 元,漲幅高達 5.7 倍。
聰泰 8/10 日發布 7 月營收,月增 29%、年增 134.3%,
除了連續 5 個月月增,也刷出近年新高水平。
(資料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公司派成為大贏家
1/14 在「鉅額交易是甚麼?透過交叉比對,竟然找出聰泰(5474)公司派的買進成本!」一文中,
除了針對鉅額交易做了簡單的介紹,也透過聰泰(5474)這個案例,
交叉比對出 2019 年初市場大戶將股票用鉅額交易的方式轉售給公司派,
轉讓張數 2,440 張,每股成交價格 71 元,金額大約 1.73 億元,
2019 年配息 3.8 元後,公司派的成本已經從 71 元向下修正到 67.2 元,
如果再加計今(2020)年配息的 4.58 元,成本進一步下降到 62.62 元,
以 8/17 收盤價 251 元計算,公司派 2019 年初這筆交易,
已實現 + 未實現的獲利高達 4.58 億,
在這次由疫情帶動的飆漲中,成為最大贏家。
3 月底發動庫藏股
3 月股災期間,不少帳上現金滿滿的公司被法人及一般投資人拋售,
不少公司也趁著 3 ~ 4 月份股價低於價值的時候,
發動庫藏股買回自家股票,一方面可以達到護盤的效果,
另一方面則是買回價格夠低,可以用少少的成本,就減少在外流通股數,
提升之後幾個季度的 EPS,3 月股災期間,聰泰(5474)發布 2019 年 EPS 高達 7.72 元,
同時配息 4.58 元,但股價卻在 50 元附近搖搖欲墜,甚至遠低於公司派成本,
為此,聰泰(5474)在通過 2019 年財報的同時,也一併宣布買回 1 千張庫藏股,
從分點來看,3 ~ 4 月買進庫藏股的分點位於群益金鼎總公司,
買進張數 599 張,與 5/22 公告的庫藏股期間屆滿執行情形張數相同,
庫藏股的買盤,讓股價在遠距商機營收尚未出現前,就從 50 元站回到 70 元之上。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魚尾給別人賺
今(2020)年 QE 的力量及遠距商機的需求遠遠超出投資人的想像,
不少 3 月中勇敢買進的投資人,到 5 月份獲利 30 ~ 40% 後,
都紛紛心滿意足的獲利了結下車,6 月份投信發動作帳行情,
除了投信認養股拉出大波段外,也帶動一票法人未涉足的題材股一起飆漲,
投資人原本以為是賣在相對高點,事後看卻是賣在起漲點,
6 月底開始,網路上也因此流傳一張「魚尾(超大塊)給別人賺」的梗圖,
而聰泰(5474)也剛好符合這種狀況。
(圖片來源 : 網路梗圖)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研華(2395)魚尾整段踏空
去(2019)年 8/20 在「研華(2395)低點佈局晶焱(6411),單月大賺 42%!同一時間還買進這 5 檔...」一文中,
介紹了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成立了一間叫研投一號的投資公司,
進軍台股買賣股票,當時除了晶焱(6411),
還另外買進了 5 間公司,其中就包括聰泰(5474),
買進分點位於兆豐 - 內湖,一共買進了 249 張,
當時筆者認為,以研華與聰泰的上下游關係,應能準確掌握上游供應商的業績狀況,
但今(2020)年聰泰(5474) 5 倍的漲勢,研華(2394)卻是魚尾整段踏空,
研華(2395)分別在 2019 年 5、7、10 月分批買進聰泰,平均成本落在 79.6 元,
卻在 6 月初股價突破 100 元後,就大舉賣出,到 6 月底持有張數已剩不到 70 張,
錯過了後續 130 ~ 280 元的漲幅(8 月中已賣到一張都不剩)。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根據研華(2395) 2020Q1 財報附表五,截至 3/31 帳上持有 249 張聰泰(5474),
與兆豐 - 內湖當時持有的張數相當。
(圖片來源 : 研華 2020Q1 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根據研華(2395) 2020Q2 財報附表五,截至 3/31 帳上持有 59 張聰泰(5474),
兆豐 - 內湖 6/30 持有 65 張。
(圖片來源 : 研華 2020Q2 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公司派高點加碼
最後一個聰泰(5474)籌碼面的變化,則是公司派加碼持股,
從 2019 年鉅額交易到 2020 年準確出手的庫藏股,
都是在價格明顯低於價值時才出手,
但今(2020)年 7 月,一向保守的公司派卻反常的在高點加碼,
內部人持股比率、張數分別增加 0.56% 及 189 張,
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019 年跟市場大戶購買 2,440 張的
董事會大股東 - 威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張數又上升了 200 張,比對 7 月份的分點資料,
最有可能的買進分點是富邦 - 仁愛,金額落在 180 元。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019 年跟市場大戶購買 2,440 張的
董事會大股東 - 威聖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張數又上升了 200 張。
(圖片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今年 Q2 出現不少疫情之下的黑馬股,其中聰泰受惠遠距商機,3 個半月漲 5.7 倍
2. 聰泰公司派在 2019 年 1 月以鉅額交易購入 2,440 張股票,目前已實現 + 未實現的獲利高達 4.58 億,
在這次由疫情帶動的飆漲中,成為最大贏家。
3. 大客戶研華本來買進 249 張,但也低估了遠距商機的需求,100 元就早早出清,後半段魚尾整個踏空
4. 與過去價格明顯低於價值時才出手不同,,今(2020)年 7 月,
一向保守的公司派反常的在高點加碼 200 張,成本大約落在 1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