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積電(2330) 7 月底漲勢熄火後,盤面轉由中小型股接棒,
並逐步收復 7/28 因台積電(2330)開高走低而出現的大黑 K,
不過大盤雖然二度挑戰 13,000 點,不少 Q2 的主流股卻出現漲勢趨緩,
甚至向下修正的走勢,且公告的 7 月營收也從 4 ~ 6 月的連續月增變成月減,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基期較低的類股,或是營收從 Q3 才開始回溫的族群,
而 7 月份營收表現較佳者,大多是在 8 月初主流股轉弱階段時仍保持續強的少數股,
反而落後補漲的類股,7 月份營收還看不到有大幅年增的趨勢
(可能 8、9 月才會看到比較顯著的營收動能)。
筆電族群營收出現月減
這次帶領台股攻向 13,000 點的電子族群,大致可以分類為四種題材,
分別是商用筆電、電競、雲端伺服器以及 MiniLED,
資金就在這四大題材來回輪動,
而幾乎所有電子股題材都能沾上邊的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
則扮演支撐指數的腳色,一支股把台股撐起四分之一的市值,
然而進到 7 月下旬,題材股的強弱卻出現一些變化,
首先是營收要到 2021 年初才能看到顯著貢獻的 MiniLED 族群,
開始出現法人提前獲利了結的訊號,導致股價無法突破 6 月份高點,
其次是 Q2 營收繳出亮眼成績單的商用筆電題材,
不僅股價在 Q2 財報發布後利多不漲,部分上游零組件業者甚至出現營收月減的狀況,
似乎反應商用筆電的需求已經在 Q2 見頂。
需求可能提前在 Q2 反應
今年疫情讓沉寂多年的筆電市場突然熱絡起來,
相關零組件業者動輒年增 50%、100% 的營收,
彷彿回到 20 年前電子業尚未傳產化的時期,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消費者是因為突然需要在家上班,
才趕快升級多年未換新的筆電,雖然下半年疫情還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多間美國大企業也宣布繼續維持員工在家上班的政策到明年,
但有辦公需求的人,大多已在 Q2 購買商用筆電,
且以往也些人會到 Q4 聖誕節的時候才將筆電換新,
今(2020)年 Q2 就購買商用筆電,反而是把往年 Q4 的需求提前拿到 Q2 反應,
要期待 Q4 還能維持 Q2 的年增率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下半年營收看旺的個股 7 月營收尚未顯現
考慮到商用筆電需求高峰已過,加上歐美疫情未見趨緩,
今(2020)年 Q4 歐美連假的消費行為可能會與往常有所不同,
過去 11 ~ 12 月,歐美民眾習慣趁著連假期間出遊,
在疫苗出來之前,連假期間只能先待在家裡,加上電影院又沒有開門,
民眾只能在家改裝自己的房子或升級影音設備,
家用娛樂電子產品的需求可能會因此上升,
包括電競相關、電視、家用投影機甚至是耳機、音響,
雖然截至 7 月份,只有電競相關產品營收明顯上升,
其餘娛樂類消費性電子廠商的 7 月營收都還是小幅年增或年減的狀態,
但從各家公司 7 月底到 8 月初發布的展望來看,
8、9 月開始,營收年增的族群可能從商用筆電零組件移往這些產業的公司。
7 月營收月增、年增股
本文透過五個條件篩選出 7 月營收月增 + 累計年增股雙強股,
並搭配 7/15 ~ 8/11 漲幅,投資人自行判斷
7 月營收是「已反應」、或「已經在出貨」
1. 2020 年 7 月營收月增率 > 0%
不少筆電零組件上游,7 月營收都比 6 月低,代表筆電的拉貨高峰可能已落在 5 ~ 6 月,
年增但月減的營收,讓這些股票近期出現越攤越平的盤跌走勢,
該篩網直接排除這一類的股票。
2. 7 月營收單月年成長 40%
法說會看旺下半年的公司,有些 7 月份營收還沒上衝,
有些則已經開始反應,並打破五窮六絕七上吊的營收慣性,
7 月就開始大幅年增,這裡使用單月年成長 40% 作為篩網。
3. 過去 3 個月累計營收為年增 40%
營收連續年增代表並非一次性訂單,而是有連續性的需求帶動公司營收,
使用 3 個月累計營收年增 40%,找出累計 3 個月營收表現強勢的公司。
4. 股價於月線(20MA)之上
技術面有時候會走在基本面之前,如果一家公司營收一直年增,
股價卻表現疲軟,甚至跌破均線,可能是市場提前反應後續營收將走軟的事實,
透過該篩網,將 8/11 股價已低於月線的股票排除。
5. 過去 60 日平均日成交量大於 2 千張
這個篩網很簡單,除了營收好、業績好,還要是市場上的熱門股,
冷門股容易出現股價對營收毫無反應的尷尬狀況。
(圖片來源 : 小編整理)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1. 微星(2377)
輝達 Nvidia 在 2018 年推出 RTX 顯示晶片,但其過高的定價以及挖礦熱潮的結束,
讓相關合作的主機板、顯示卡業者銷售遭遇滑鐵盧,
微星(2377)、技嘉(2376)也被迫花費 1 年半的時間去化庫存,
板卡族群也暫時從台股的鎂光燈前退了下來,
去(2019)年 AMD 結合台積電(2330) 7 奈米製程,大舉搶佔 Intel 缺貨所空出的 DIY 市場,
也讓相關板卡業者出貨量回溫,並重新受到法人重視,
今(2020)年 Q1 雖然受疫情影響,營收略減 3.3%,
但微星(2377)商用筆電系列卻在 WFH 需求下銷量逆勢上升,
帶動 Q2 營收大幅年增 35%,7 月份營收動能不減,繼續保持月增及年增 41.82% 的步調,
展望今年下半年,雖然商用筆電動能有疑慮,但歐美 Q4 娛樂性產品需求續旺,
加上 AMD 出貨放量、輝達推新一代顯卡兩大利多加持下,
法人看好微星(2377)業績可望較去(2019)年同期成長。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 圓剛(2417)
圓剛(2417)及聰泰(5474)是台股兩間長期專注於影音視訊技術與產品的公司,
過去該產業雖然毛利率高達 40 ~ 50%,但礙於市場小眾,營收規模始終無法擴大,
今(2020)年疫情爆發後,相關遠距教學、異地辦公、視訊會議、活動直播等需求突然暴增,
疫情之下時勢造英雄,這兩家公司搖身一變成為電子業的合一,
除了營收動輒年增 100% 以上,漲幅也是用倍數計算,
聰泰(5474)股價從股災最低 49.5 元衝到 8 月初最高 283.5 元,
圓剛(2417)也由 8.1 元漲到 8/11 最高 49.5 元,圓剛(2417)昨(8/10)日發布 7 月營收,
月增 76.18%、年增 203.16%,不過相關遠距硬體的建置與消費性電子不同,
大多為一次性購置的設備,投資人須密切關注 Q3 之後是否會跟商用筆電一樣需求趨緩。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3. 精元(2387)
自從蘋果去(2019)年宣布鍵盤改版後,台股就出現了所謂的鍵盤三雄,
分別是作導光板的茂林-KY(4935)、按鍵薄膜的科嘉-KY(5215)以及這兩間業者的下游組裝廠精元(2387)
這三間公司雖然不是鍵盤產業的大頭,但卻都是蘋果鍵盤的供應商,
2020Q1 開始,蘋果改版後的 Mac 筆電,出貨量受居家辦公需求帶動上升,
而針對 iPAD 推出的巧控鍵盤,4 月份推出後也同樣受到消費者喜愛,
鍵盤三雄中的業績出現跳躍式成長,與其他商用筆電族群不同,
Mac 筆電相關供應鏈一直到 7 月份都還沒看到營收動能趨緩的現象,
除了傳出可能被搶單的茂林-KY(4935)股價走弱外,
科嘉-KY(5215)及精元(2387)一直到 8 月中都還維持多頭走勢。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購買 籌碼 K 線APP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