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薪假人數破萬,一週標增 6000人…疫情衝擊下如何飽住飯碗?專家傳授職場 4秘訣!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20-04-20 14:43
  • 更新:2020-04-20 14:44

台灣無薪假人數破萬,一週標增 6000人…疫情衝擊下如何飽住飯碗?專家傳授職場 4秘訣!

 

作者:王淑華(小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從去年底中國武漢開始至今,

已蔓延至全世界,無一國家倖免。

為了防堵疫情繼續擴散,

各國政府陸續宣布封城、禁足令、

關閉境內外海關、邊界,

幾乎所有的製造、商業活動被迫停止。

對於經濟破壞力

主要源於為了防堵疫情擴散,

所採取的封閉措施,

對於全球經濟的實際損失,

目前仍無法準確估算。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中國裁員可能超過 4百萬人

中國是第一個採取封城令嚴格管制措施,

從武漢擴及湖北其他城市,

導致許多工廠、企業被迫停止營運,

阻斷商務、貨物、勞動力流動;

除了營運收入驟減,

有些公司開始大幅裁員,

甚至有些已宣布倒閉。

根據最近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針對千家中小企業聯合調查,

將近7成企業表示,

手中握有現金只能再撐2個月。

 

北京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分析,

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衝擊

趨近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王丹也表示,

如果新冠疫情無法在第二季達到有效控制,

中國失業人數將突破4百萬人,

經濟成長也將倒退至30年來的新低。

 

中國經濟受創主要源自

(1)消費需求大幅減緩,

如百貨購物、餐飲娛樂、交通運輸

(2)產業供應鏈停擺,

中國已是世界工廠,

武漢更是半導體重鎮。

根據 《彭博》最新預估,

2020中國 GDP將下修至少 50%幅度,

甚至有可能趨近於零;

如果以 2019年中國佔全球GDP超過16%來計算,

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為負值。

 

美國失業率恐飆至新高 20%

雖然美國國會已在3/24

通過2兆美元振興經濟方案,

股市也隨之反彈超過千點,

但因疫情發展仍繼續擴大且惡化,

財長梅努欽(Steven Munchin)

認為這次的經濟影響,

可能更甚於2008金融海嘯。

 

隨著確診、死亡病例急速攀升,

疫情擴散遠超乎川普政府預期,

目前最嚴重地區包括紐約州、

加州、華盛頓州,

當局為了防堵疫情,

已要求人民在家自主隔離、避免外出;

許多企業採取在家工作、

取消大型會議、海外差旅,

商業活動受到巨大影響,

預期3、4月就業市場將大幅衰退。

同樣地,消費娛樂性、

運輸交通相關需求,

也因管制措施大幅減少。

 

更令人憂心,

世界強國美國這次面對COVID-19衝擊,

曝露出國家防疫政策不足、

醫療人員及醫療設備短缺,

導致確診案例倍增,

預估最高峰期可能延至6月。

 

 

歐洲落後防疫觀念

成為全球疫情重災區

浪漫歐洲人這次受到COVID-19衝擊,

無法純粹用感染人數、

經濟數字顯示受創程度,

從人民不重視公衛生活習慣,

到政府輕忽、慢半拍處理態度,

就像一隻大象突然招受火蟻攻擊,

看不見也不知從何下手反擊。

 

我們很難想像德國、

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疫情發展如此嚴重,

主要可歸咎於全體防疫觀念的落後。

可以看到許多留學生在網路討論,

走在歐洲街上「戴口罩被歧視」,

大多數歐洲人

「認為是中國、亞洲國家的問題」,

甚至輕忽「只是一個流感」,

當政府緊急宣布封城令、禁足令,

歐洲人竟然回應「無自由吾寧死」。

 

世界NO. 1 防疫能力,

台灣仍躲不過

經濟衰退 & 失業潮來臨

年前受惠於中美貿易大戰,

台商回流投資擴大,

許多分析師當時預估

台灣2020經濟發展應該可以穩中求成長;

從今年開春至今,

因新冠疫情擴散,

台股最高跌幅已超過3成,

許多上市公司股價甚至腰斬,

台股重挫反映投資人預期心理;

另外兩岸產業依存度高,

尤其中國供應鏈的停擺,

衝擊到製造、生產及零組件供應,

台灣代工廠首當其衝。

 

雖然台灣政府已提出經濟振興方案,

面對仍無法正確估算經濟損害、

可預期大量失業潮,

政府、企業和勞工

都必須做好最壞打算 & 最佳應變方案。

到目前為止,

台灣受創最嚴重的產業包括 :

交通運輸

境內境外管制措施下,

航空公司停飛大部分國際航線;

因為在家自主管理、在家工作,

減少對計程車、陸上運輸需求。

在沒有營收情況下,

企業只能減薪、裁員、

尋求國家協助度過難關;

自營商只能停工自救、咬牙苦撐。

 

觀光休閒

觀光旅遊業受害最深,

包括旅行社、飯店、旅遊運輸、

餐飲、遊樂休閒等,

因為等不到客人,

許多店家自行縮短營業時間,

降低營運成本,

或乾脆選擇關門,

旗下員工被迫放無薪、減薪假。

 

百貨零售

害怕群眾聚集感染,

不論百貨公司、KTV、酒吧等,

看不到逛街消費人潮。

為了減輕營運成本,

許多業者已配合政府政策,

自行休業讓員工放無薪假。

 

 

因為COVID-19疫情快速擴展,

同時再次提高台灣人民對於醫療、

自身健康防護意識,

從中可能受惠的產業包括:

醫療保健

從口罩到相關防疫醫療物資被瘋狂搶購,

生技醫療相關產業再次受到青睞,

尤其是疫苗研究、

藥品開發都受到國家重視;

除了投入政府基金,

派駐醫療研究專家,

希望透過產官合作快速發展出解決方案。

 

網路電商

不敢出門怕被感染,

大家只好待在家

滑手機上網購物或外賣服務,

消費形態改變,

從線下實體大量轉為線上消費,

包括線上課程、影音串流等,

最近新客戶數明顯成長。

 

人身保險

因為疫情感染率大增,

提升國人對於人身保險意識、需求,

尤其COVID-19

已被政府列入法定傳染病,

也進一步提升醫療險的銷售。

 

物流服務

網路電商業務量暴增,

也幫助了物流業發展;

短期內,我們可以預期

物流商家需要招募更多人力,

投入外送、宅配服務。

 

面對即將到來失業潮

台灣勞工該如何應對?

104人力銀行3月

針對現有會員進行調查,

資料顯示有6成會員已經開始找工作,

近3成想要轉職但仍在觀望,

4成會員考量到疫情影響,

不敢採取任何行動。

反觀就業市場,

的確有4成企業表示今年徵才計畫將受波及,

大都延後招募行程;

不過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

3月線上工作數比起以往反而增加約12%,

徵才企業數也從3.2萬家上升至3.4萬家。

 

雖然看起來工作數量似乎沒有因為疫情減少,

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已有許多企業、商家為了降低營運成本,

紛紛關閉讓員工放無薪、減薪假;

尤其是受創嚴重產業如觀光、交通運輸,

除了工作職缺減少,

現有員工即將面臨裁員後轉職問題,

我們該如何面對失業,減輕自身衝擊?

 

做好心理建設

已被停薪、減薪的勞工,

在面臨短期經濟壓力、

對未來前途茫然的焦慮,

除了透過心理諮商輔導,

你們要主動尋求公司、政府協助,

例如延遲繳納信用卡、房貸款項、

申請失業補助、與公司協議,

將勞資合約從正職轉為兼職或時薪支付方式,

讓雙方都可以渡過短期經濟衝擊。

 

避開受創產業

年輕人較喜愛從事行業如餐飲娛樂、

觀光零售業,

這次受創最為嚴重,

建議求職、轉職者要避開這些行業。

以工作內容作為轉職主要考量,

例如原本從事觀光業客戶服務,

可以選擇到電商客服部發展。

 

提升多元職場能力

利用這段空檔,

檢視自己的專業,

加強工作上的多元能力。

多上網了解求才單位資訊,

針對這次受惠於疫情影響所釋出的工作職缺,

準備好履歷,盡快提出申請。

 

接受不同的工作型態

景氣好的時候,

企業可以提供全職、大量工作機會,

一旦碰到經濟反轉,

企業無法正常獲利情況下,

勢必採取緊縮策略,減輕營運負擔。

這時,雇主、勞工互相共體時機,

企業提供不同工作型態

例如時薪制、彈性工時、兼職等,

除了能維持客戶服務品質,

也能有效控制營運成本;

勞工接受不同工作、薪資條件,

讓自己可以維持生活開銷,

渡過失業難關。

 

當年SARS疫情影響範圍主要侷限在中國、

港澳地區以及台灣,

經濟上影響屬於區域性;

但這次COVID-19將會是全球性經濟損害,

而且影響更甚於SARS。

 

台灣政府對於新冠疫情採取超前佈署,

贏得世界各國齊聲讚揚,

我們也期盼政府及相關勞工單位,

針對這次預期的大量失業潮,

也能超前佈署,

及時提供就業輔導、失業補貼配套方案。

 

本文由 小黛超乎想像 轉載授權,原文於此

粉絲專頁:小黛超乎想像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