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儲蓄險7月後絕跡...想利息比定存高 又不需動腦投資,請把握這最後的兩個月!

快樂der乃皇包

快樂der乃皇包

  • 2020-04-14 11:21
  • 更新:2020-04-14 16:48

調降

 

先說個好消息

站長父親住了一個月的加護病房

今天終於轉到一搬病房了!

不過未來還是漫漫長路

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集氣與祈福 (ó﹏ò。)

也讓站長重整旗鼓

繼續規律地分享財務故事

>>詳情可看:投資賠錢、揹債1,810萬...知名財經部落客:1個信念堅守到底,總會東山再起!

 

之前站長將投資人分成【7個等級】

可以簡單細分成

1.沒投資的人

2.保守投資人(儲蓄者、傷兵)

3.穩健投資人(長期投資人)

4.積極投資人(賭徒、投資家)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獻給保守與穩健者

一言以蔽之:「台灣儲蓄險7月後絕跡 ヽ(゚Д゚)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齡瑯滿目的投資工具中

儲蓄險一直是兩極的存在

為了不嚇跑你們,站長用白話文說明

 

【儲蓄險優點】

1.期滿自動生息一輩子

2.完全不用管理、操作

3.完全不受市場影響

4.期滿利息優於定存或等於收房租

5.隨時可以領出周轉 (保單貸款)

6.有壽險保障,花不完留給家人還免稅#

(#要避免8大樣態)

 

【儲蓄險缺點】

1.要存滿年期才有實質利息

2.比例過高容易錯失市場機會

3.領出後就不能放回去

 

以一位專業的財務規劃師說明

其實儲蓄險只適合五種目的

  1. 自制力薄弱又想存第一桶金
  2. 希望利率優於定存或收租又不用管理
  3. 子女大學教育金(含壽險)
  4. 個人退休金
  5. 財富傳承(含壽險)

假設你的目標不是上面

那建議就不用參考儲蓄險

 

 

台灣人嘴上說討厭保險

身體倒是挺誠實的

去年全台灣新買儲蓄險的金額就 7,800億

歸咎來說除了投資人比較保守

還有業務員都很嘴

更重要的,儲蓄險有他無可替代的地方

就是【可確定性】

因為站長本身是保險從業人員

金管會有嚴格要求不得

在網路上透露、行銷保險或商品

(有看見的趕快去檢舉他們 (・ω・)b

 

【儲蓄險概述】

繳費期

躉繳(一次)、2、3、4、6年,10、12、20年

 

繳費幣別:

台幣、美元 (目前僅推薦這兩者)

澳幣、人民幣(除非手上太多,不然不建議)

 

利息計算與給付方式:

台幣:每年約1.5%-2.25%

美元:每年約1.5%-3.4%

增額型:利息投入本金繼續滾,複利增值

適合不缺現金,需要累積資產的朋友

還本型:每年固定配現金給客戶,本金不太變

適合想每年都有現金可運用的朋友 (出國、繳保費等)

以下就用某公司的真實儲蓄險分別舉例

 

 

【自制力薄弱又想存一桶金】

找6年以下的存就對了,

年期越短,複利時間越快

推薦增額型,存滿放著讓它自己長大

小楊剛出社會22歲,每年存12萬/存6年

28歲時就存72萬,每年開始3.3%複利

小楊30歲時,變83萬

小楊40歲時,變115萬

小楊50歲時,變159萬

小楊60歲時,變221萬

money-bag (1)

 

【希望利率優於定存或收租又不用管理】

選還本型,躉繳或是6年以內

會說比收租好的原因是

台灣平均收租約 2%

還要滿租、無凶宅、房客優

 

35歲的小王跟小陳都有200萬現金

小王買200萬套房收租

每月收租4,000

ROI投報率=2.4%

 

小陳放保單,100萬/2年

生存金每年40,000

配酬率約=2%

 

放到兩人60歲

小王租金收入約120萬

房價看當時狀況,但台灣人口少子化,

房價未來不樂觀

我們抓200萬不變

其中還有修繕成本、凶宅風險與未出租可能

所以小王60歲資本約280萬到320萬

buyhous

小陳保險生存金共領100萬

保單價值每年會微幅提升成215萬

所以小陳60歲資本約315萬

兩者結果差不多

 

但小陳這25年完全不用管理房子

要用錢還可以隨時提領,靈活度高

而且兩人如果都身故

小王的家人要付遺產稅才能拿到房子

小陳的家人卻可以無償獲得249萬現金

bank

 

【子女大學教育金】

【個人退休規劃】

都推薦12年期商品,因為壽險保額高

假設小美女兒剛出生,

小美希望女兒18歲有100萬

她可以選擇現在存,18歲用

或是現在不管,18歲去貸款

選擇儲蓄險的話,每年存6萬3/12年

這樣總存約71萬,第18年就有100萬

無論是女兒上大學、去國外大學

或是女兒不上大學、去讀軍校

小美都有100萬可以運用

重點是!存儲蓄險期間不幸身故、失能

保險公司會直接給小美女兒80萬!

 

退休規劃同上

設定退休年齡、需要金額,

馬上就知道現在要存多少

重點是存錢期間發生風險,

這筆目標現金會直接兌現,這就是【確定性】!

也是儲蓄險唯一跟基金、股票、外匯、房地產不同的地方

 

【財富傳承】

family

就是有錢人要留很多很多錢給孩子

又不想繳很多很多稅給政府

所以會選擇儲蓄險

只要避免 8大樣態就可以了

(所以銀行端賣的大部分無效喔)

8大樣態 (2)

 

儲蓄險說明這麼落落長

本文最後重點來了

因為IFRS17的關係 (不用懂,沒關係)

台灣目前22家保險公司

一致決定7月後調降儲蓄險利息

也就是7月後的新儲蓄險

台幣儲蓄險利息約剩1%

美元儲蓄險利息約剩1.5%

(7月前或是之前買的都不受影響)

調降

基本上這個就完全沒有儲蓄意義了

只剩單純的保險意義與功能

當然,這是先進的保險國家都走上的路

台灣只是現在才要面對而已

 

 

可以預測三件事情

1.銀行理專跟部分保險業務員難生存

2.保守投資人少了一樣工具

3.大家不得不要自主學習投資了

 

最後,對儲蓄險還有興趣的朋友

趁7月前找自己的保險業務員或是站長

諮詢討論與規劃吧!

祝福大家

 

本文授權自:快樂der乃皇包 撰文者:乃皇包

原文標題:《儲蓄者與傷兵最後的兩個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 Murph 

圖片 / 快樂der乃皇包 

快樂der乃皇包

快樂der乃皇包

18歲開始儲蓄、20歲研究基金 22歲買賣股票、25歲進入房市 28歲飛官退役,現任特許財務規劃師 用字遣詞雖非精準專業 只望普羅大眾都能理解 真正的財富自由並非要很有錢 而是擁有不被金錢約束的權利 更多資訊 《快樂der乃皇包》https://www.facebook.com/ynhcat/

18歲開始儲蓄、20歲研究基金 22歲買賣股票、25歲進入房市 28歲飛官退役,現任特許財務規劃師 用字遣詞雖非精準專業 只望普羅大眾都能理解 真正的財富自由並非要很有錢 而是擁有不被金錢約束的權利 更多資訊 《快樂der乃皇包》https://www.facebook.com/ynh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