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 月 24 日美股重挫第一根以來,波動就變得異常劇烈,
2/24 ~ 3/4 八個交易日內,只有一天的漲跌點低於 200 點,
動輒千點的漲跌幅有如 2018 年貿易戰初期再現,
不過相較美股大怒神般的走勢,台股就顯得穩健不少,
年後 1/30 第一個交易日重挫 696.97 點後,
點數就在 11,000 ~ 12,000 之間箱型震盪,
昨(3/4)日道瓊指數收盤大漲 1173.45 點,
今日台股開高收高,早盤上漲 112.92 點開出,
收盤漲幅小幅擴大到 122.47 點,
上漲家數 723 家,下跌家數 127 家,
成交量受觀望氣氛依舊濃厚影響,
僅有 1438.67 億,未站上 1,500 億。
(資料來源 : 證交所 )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川普推文希望繼續降息
早在美國聯準會(Fed)宣布降息 2 碼之前,
就有一大票熱錢在預期心理驅使下跑來亞洲買亞幣,
造成日幣、台幣在股災期間反而升值,
但美國總統川普卻認為降息 2 碼還不夠,
在 Fed 宣布降息的第一時間,川普就在自己的推特發文,
表示美國的利率還是高於美國的競爭對手(暗指日本、歐洲國家),
這對美國而言並不公平,
希望聯準會採行更激進的寬鬆政策。
(圖片來源 : 川普推特)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灣降息可能性低
外資雖然 3 月 4 日及 3 月 5 日兩日買超 72.42 億,
但對比 2 月下旬賣超千億的規模,
多數外資機構仍然沒有回補股票的動作出現,
但也沒有把資金匯出台灣,就這樣以新台幣的形式放著,
昨(3/4)日雖然傳出央行擬用道德勸說的方式,
或是下逐客令,逼迫從炒股變炒匯的外資離開,
但截至 3 月 5 日收盤,台幣依然撐在 30 元左右,
於是又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台灣央行也可以降息,
這樣外資就不會把台幣當成避險貨幣,
自然或摸摸鼻子離開,同時還可以把銀行裡的存款逼進股市,
不過這個說法其實不切實際,
首先台灣的利率已位於低檔,再降半碼就突破歷史低點,
其次是降息在台灣往往與炒房畫上等號,
降息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房地產而不是股市,
為了應對弱勢美元硬降息,社會觀感反而不佳。
下圖:2 月下旬開始,股跌匯漲,外資熱錢跑來台灣卻不買股票,市場對此議論紛紛。
(圖片來源 : tradingview)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內資聯合逼外資買股
外資賣掉股票後,遲遲不進場的操作,
讓內資在 3 月 5 日出現集體逼外資買股的行為,
投信及自營商累加起來買超 22.33 億,
外資卻只買超 9.65 億,似乎看準外資在場外流了大把銀彈,
想趁美股反彈時,也在台股製造上漲行情,軋空手外資,
並在外資把資金投入買股後,把股票倒給外資。
(圖片來源 : 證交所)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外資轉賣為買
之前整理了過去 5 個交易日外資累計賣超,
投信卻買超的股票,我們假定這些賣股的外資都是單純看美股大跌才賣股的國際機構,
買的都是中大型股,因此只看市值 200 億以上的公司,
3 月 4 日外資轉賣為買後,
再加上一個條件,即 3/4 ~ 3/5 外資累計為買超,
也就是 4 個篩網:
1. 外資過去 5 個交易日(2/26 ~ 3/4)累計賣超
2. 投信過去 5 個交易日買超 1 千張以上
3. 公司總市值大於 2 百億(熱錢進出以中大型股為主)
4. 3/4 ~ 3/5 外資累計為賣超
篩選出來的幾乎多是金融類股
1. 第一金(2892)
因法規規定投信只能持有 30% 現金,
等於是強迫投信即使盤面不好也要買股,
導致肺炎疫情爆發後,不受復工議題干擾的金融股,
成為投信搶買的標的,
投信幾乎年後每個交易日都小量買進第一金(2892),
外資則大動作賣超,但即便外資在 2 月下旬大砍持股,
股價仍支撐在 23 ~ 24 元區間,
如果熱錢被逼的一定要買股,
波動較低的金融股就可能出現外資回補行情。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第一金(2892)為公股行庫之一,財政部持股 11.49%,
2019 年稅後淨利 194 億元,年增 11.5%,
雖然旗下有銀行、證券、投信、壽險多個子公司,
但主體仍是以第一銀行為主,
而第一銀行主要獲利來源為放款利差與手續費
雖然因低利環境導致存放利差依舊落在低檔,
但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台商近 2 年大舉回台設廠,
資金需求上升,放款仍成長 4.2% 至 1.77 兆元,
公司於 2/27 法說會上表示,武漢肺炎爆發後,
對整體 2020 年會造成甚麼影響還無法評估,
但法人認為 2020 年台商回流的趨勢不會改變,
放款業務有繼續成長,預估 2020 年 EPS 小幅成長至 1.61 元。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