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古詩青

古詩青

  • 2020-01-16 19:23
  • 更新:2020-03-24 15:12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圖片來源:小編)

 

農曆年後漲多跌少

從過去經驗來看

通常年後股市的漲跌走勢與美股息息相關

去年春節休市期間美股大漲,台股開盤首日

立刻反應漲勢,突破萬點大關

以目前國際情勢判斷

美伊衝突落幕且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淡化市場不確定性

加上聯準會採鴿派貨幣政策

推升市場資金動能

整體而言,法人普遍樂觀看待年後行情

此外,據過去 15 年數據統計

春節後開盤首日漲多跌少

上漲機率高達 73%,而且放越久漲幅越大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

 

因此在後市看俏的氛圍中,投資人該如何選股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易漲類股下手

統計 15 次春節年後資料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CMoney 決策精靈)

 

可找出年後 5 個交易日中

易漲且漲多的三大類股

包含電機、化學生技醫療以及電器電纜類股

平均上漲機率超過 70%、漲幅介於 2.3%~2.7% 之間

不過這三大類股總共涵蓋 267 檔個股

如何淘汰弱勢股,挑選出易漲個股呢?

 

兩大策略選出 19 檔潛力股

1. 營運狀況良好的公司:前 12 個月營收成長率>10%

2.  高流動性:近 3 日成交量>1000 張,市場投資人已陸續進場卡位的個股

最後篩選出以下 19 檔個股: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具備題材的3檔熱門股

✎ 營運轉機題材

化工股永捷(4714) 力拼轉型

生產可撓式 HC 材料,打入摺疊手機的供應鏈

2019 年底摺疊手機在台灣開賣不到 40 分鐘竟搶購一空

受惠摺疊手機的強勁需求

市場便開始關注永捷(4714) 的產品線

製程技術升級後,將應用於更多折疊方式的產品

如電子紙、智慧型手錶等

預計今年將正式量產出貨

題材話題熱絡

永捷(4714) 股價也在營收公布(1/8) 隔天呈現 1 字漲停

不過隨後幾個交易日出貨賣壓沉重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

 

✎ 外資升評喊漲

外資報告指出,生技股大學光(3218) 受惠高齡化具有龐大的成長潛力

人口老化及老花眼,與臨床強勁的成長畫上等號

對於治療老花的雷射療法需求不斷增加

費用增長率已經從 2-6%,在 2018-2019 年提升至 20%

而大學光(3218) 目前有 62% 營收來自臨床,38% 來自雷射手術

從營收表現來看,2019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9%,遠超過同業的 13%

看好大學光(3218) 的品牌價值,預期未來營收成長將加速

因此外資報告於 1/15 發布,股價連續兩日漲停

突破所有均線,短期多方力道強勢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

 

✎ 大盤波動的避險題材

重電機廠亞力(1514) 近期受惠於

台電斥資 162.6 億元汰換供電設備、

台鐵十年一次的 5,000 億元軌道車輛設備更新

以及國內未來 12 年約有 1 萬輛電動大巴需求

在近期大盤波動的不確定風險下

亞力(1514) 具備綠能、電力與軌道機電建設的龐大需求市場

擁有相對穩定的營收來源,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前 3 個交易日獲三大法人買超 1771 張,籌碼進駐卡位

如何把握年後的開盤行情?汰弱留強壓低長假風險,抱股過年的 3 大易漲類股

(資料來源:籌碼 k 線)

 

快速結論

1. 過去 15 年數據統計,春節後開盤首日上漲機率高達 73%,年後股票放越久漲幅越大

2. 春節後,前三大易漲且漲多的類股為電機、化學生技醫療以及電器電纜

3. 前 12 個月營收成長率>10% 且近 3 日成交量>1000 張的易漲類股共有 19 檔 

4. 近日永捷(4714)、大學光(3218) 及亞力(1514) 為具備題材的熱門股

 

古詩青

古詩青

就讀台北大學經濟研究所 當我跳脫經濟模型的框架,接觸金融市場後 才發現市場不再是完全競爭 價格不只由供需均衡決定 且市場中的行為人也非理性 背後還隱含其他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變數 金融市場的複雜與神秘 讓我為之著迷 所以我更喜歡研究投資的領先指標 提前預測市場趨勢或價格走向

就讀台北大學經濟研究所 當我跳脫經濟模型的框架,接觸金融市場後 才發現市場不再是完全競爭 價格不只由供需均衡決定 且市場中的行為人也非理性 背後還隱含其他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變數 金融市場的複雜與神秘 讓我為之著迷 所以我更喜歡研究投資的領先指標 提前預測市場趨勢或價格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