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潤泰集團的泰福-KY(6541)
泰福-KY (6541)為潤泰集團轉投資的生物相似藥廠,
該公司董事長趙宇天曾在美國創立學名藥廠華生製藥( Watson Pharmaceuticals ),
華生製藥在 2012 年以 42.5 億歐元收購瑞士學名藥廠 Actavis,
之後又在 2015 年被以色列藥廠 Teva 以 405 億美元收購,
可以說泰福-KY(6541)的創辦人創造了一間市值 405 億美元的公司,
也就是因為這個成功經歷,
讓泰福-KY(6541)剛上興櫃時一度受到市場追捧,
但近期該公司的股價卻連番重挫,深不見底...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2015 年上興櫃
泰福-KY(6541)在 2015 年上興櫃,
當時台灣的新藥市場表現火爆,
尤其是潤泰集團轉投資的浩鼎(4174)與中裕(4147)更是受到市場追捧,
這讓同樣身為潤泰關係企業的泰福-KY(6541)甫上興櫃就受到市場注目,
除了創辦人本身在美國的成功經驗,
該公司不同於其他生技股主打新藥,
而是主打生物相似藥,也是讓部分大戶對它投以不同眼光的原因之一。
生物相似藥
「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類似,
都是第三廠在原廠專利權到期後,推出類似的藥物,
但由於原廠的藥是「生物藥物」,
而「生物藥物」不同於小分子的學名藥,
是由基因工程改良的生物(細菌)為來源製作的大分子蛋白藥物,
原廠通常又將生物藥物的製造過程列為商業機密,
這讓第三廠複製類似藥物的搶佔原廠市場的難度大增,
等於第三廠要自行用基因工程摸索出一個方法來複製原廠的生物藥物,
而該藥物在安全性與有效性上面又要與原廠相同,
但只要能開發成功,後續的市場規模都有一定的保證,
畢竟通常都是銷量不錯的藥物,
才會讓第三廠在專利到期前虎視眈眈。
難度不亞於新藥
乍聽之下,生物相似藥似乎是一個毛利率更高的學名藥,
只要第三廠能夠複製出類似藥物,
很快就可以看到營收與獲利,
也因為這層想像,讓泰福-KY(6541)在興櫃掛牌第一年,
股價就從 100 元初頭衝上 344 元,
即使 2017 年掛牌時生技熱潮已有所退燒,
掛牌價仍有 100 元,市值高達 3 百億,
但市場很快發現,泰福-KY(6541)的燒錢速度以及難度不亞於新藥族群。
燒錢速度驚人
泰福-KY(6541)在 2017 年掛牌後,
淨值一舉從 8.7 元拉升到 18.51 元,
帳上的流動資產(現金及約當現金 + 定存)高達 30 億之多,
公司 2012 - 2015 年,平均每年營業利益為負 5.07 億,
30 億的資金足夠支撐營運 6 年之久,
加上泰福-KY(6541)鎖定的第一個生物相似藥預計在 2019 專利到期,
按理說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從 2017 年掛牌後開始,
公司同時開展多條生物相似藥研發線,
燒錢速度遠超過募資速度,只能被迫再進行大規模增資。
下圖:泰福從 2016 開始燒錢速度驚人
(資料來源 : Cmoj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上市後辦理兩次增資
泰福-KY(6541)上興櫃後,從 2016 年到 2018 年,
三個年度累計虧損金額高達 45.46 億,
不僅虧損速度遠高於 2015 年以前,
且依照這個速度,帳上現金根本撐不到原廠專利到期,
為此辦了兩次大規模增資,
兩次增資分別為 2017 年第四季(上市增資)及
2018 年第三季,分別募集 16.51 億及 21.25 億,
總計募集金額為 37.76 億,
其中 2018 年的增資與當前的股價崩盤有密切的關係。
引入高盛策略投資
泰福-KY(6541)在 2018 年第三季辦理 2.5 萬張現金增資,
增資價格為每股 85 元,並於同年 8 月 23 日公告,
公司董監事放棄認購新股 8,020 張,
並由董事長洽高盛集團等特定人按發行價格全數認購之,
也就是說美商高盛以每股 85 元的價格成為泰福-KY(6541)的股東。
(資料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美商高盛持股張數
一般來說,投資人可以透過每年股東會的年報找出大股東的持股張數,
但泰福-KY(6541)的大股東主要是董事長趙宇天家族,
不同於其它新藥公司,趙宇天因為在華生製藥賺得百億身家,
所以董事長家族本身也是泰福-KY(6541)的大股東,
攤開泰福-KY(6541)2019 年 4 月 21 日的十大股東名單,
第一大股東為潤泰集團旗下的鵬霖投資(持股 28.92%),
緊接著是董事長擔任代表人的 Tanvex Biologics,Inc(持股 15.5%),
一直排到第十大同樣是潤泰集團的宜泰投資都還看不到美商高盛,
由此推斷美商高盛雖然有參加 2018 年的現金增資,
但認購張數應該低於宜泰投資的 2,607 張。
(資料來源 : 泰福 2019 股東會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藥物上市前
遭 Amgen 控告
前面提到過,泰福-KY(6541)的第一個生物相似藥預計在 2019 原廠專利到期,
只要 2019 年能順利取得藥證,就有望讓虧損縮減,
但生技股往往都會發生意外,
就在今(2019)年 9 月 25 日,泰福-KY(6541)接獲美國 FDA 通知,
原先針對美國藥廠安進 Amgen 公司生物藥劑 Neupogen 開發的 TX01 生物相似藥,
申請的藥證暫時無法通過,
FDA 同時要求公司進一步補充製程相關資料後再送件,
而在 FDA 退回申請的前 2 個月,原藥廠 Amgen 在 7 月對公司在加州提出專利訴訟,
認為泰福-KY(6541)的生物相似藥仍侵犯了某些 Amgen 尚未到期的專利,
要對泰福-KY(6541)提出損害賠償,雖然公司在公告內沒有說明,
但似乎 FDA 要求提供補件與 Amgen 控告侵權有一定的關聯,
至此,事情已經從原先藥物開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上升為侵權問題,也引發股東一片恐慌,
泰福-KY(6541)股價從 9 月開始一路崩跌,
總計從 9 月 19 日的高價 71.9 元算起,到 12 月 9 日跌停 40.45 元,
2 個半月的時間內跌幅高達 43.74%。
(資料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美商高盛奪門而出
照理說,像泰福-KY(6541)這種股權大多落在公司派手中的生技股,
即便是有利空襲擊,只要大股東都不賣股,
也不至於造成股價大幅崩盤,畢竟該公司開發的不是新藥,
而是類似學名藥的生物相似藥,
但股價崩盤必定是有籌碼上的鬆動,
前面提到過,公司在 2018 年的現金增資引進了美商高盛,
而這恰好就是目前籌碼鬆動的原因之一,
公司股價在 9 月侵權利空傳出後,從 70 元重挫至 50 元初頭,
但就在此時,美商高盛居然選擇將增資取得的股票停損,
至此賣壓更為沉重,直接導致 12 月 9 日在 40.45 元跌停,
而美商高盛短短一個月拋售2,164張,根據本文前面的推斷,
估計高盛手中庫存已快出清完畢。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泰福-KY由華生製藥創辦人趙宇天成立,主攻生物相似藥,潤泰集團為最大股東
2. 市場原以為生物相似藥相比新藥,風險較低,也能快速獲利
3. 泰福-KY掛牌三年虧損 45.6 億,說明市場對生物相似藥有誤解
4. 公司為了讓現金能撐到藥物上市,辦理兩次大型現金增資募集 37.7 億
5. 在第二次現增引入美商高盛作為投資人,但張數低於 2,607 張
6.生物相似藥 TX01 原本預定在 2019Q4 拿到藥證,現在藥證拖延還被捲入與原藥廠 Amgen 的官司
7.美商高盛發現利空一波波,股價跌到 50 元後跳車,讓股價進一步跌到 40 元,截至 12 月 9 日還在賣
8.美商高盛短短一個月拋售2,164張,由於張數低於 2,607 張,估計高盛手中庫存已快出清完畢。
📣歡迎加入【股市小P】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