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注意》「會計新制」上路,壽險股不保了!怪老子:產險公司 獲利、現金股利 相對穩定..

Money錢

Money錢

  • 2019-09-16 17:00
  • 更新:2019-09-18 13:54

存股族注意》「會計新制」上路,壽險股不保了!怪老子:產險公司 獲利、現金股利 相對穩定..

(圖/shutterstock)

 

壽險公司過去銷售但至今仍有效的保單,

是否有預定利率過高、

投資績效不如預期而造成「利差損」,

目前財報上不會完整呈現。

為了讓壽險公司財務更透明,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於 2017 年

發布 IFRS 17 會計準則,

國內最快於 2025 年上路,

將對壽險業帶來巨大衝擊。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近年隨著全球市場波動風險上升,

高度仰賴國內外股債市場投資的台灣壽險公司,

獲利及淨值也跟著大幅波動,

相關壽險金控股配發現

金股利(股息)的能力明顯被削弱,

外資從去年(2018)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連續賣超,

使得壽險相關金控股成為台股弱勢族群之一,

近期賣壓才逐漸緩和,股價也陸續反彈。


近 20年來,

台灣利率水準持續走低,央行遲遲不敢升息,

近期台灣 10年期公債殖利率

來到歷史低點 0.79%(2019年5月),

使得壽險公司早期大量銷售的高預定利率

終身壽險或所謂「儲蓄險」保單,

面臨龐大的到期償付壓力。

 

 

壽險公司以較高預定利率吸金
實際利差損益取決於投資績效

台灣市場利率偏低,

壽險公司必須把大部分保費收入

投入股債市、房地產。

不過,投資總是有風險,

尤其台灣壽險業近年大舉投資海外,

光是匯率避險成本就高漲,

且美中貿易戰、地緣政治衝突、

股市多頭循環接近尾聲等疑慮,

讓市場波動風險上升,

若這些投資未能創造更多收益,

反而出現虧損,問題會很大。


IFRS 17規範保險業的準備金、

負債面要用公允價值呈現,

國際間預定在 2022年上路,

由於衝擊巨大,

金管會規劃給予台灣壽險業至少 3年緩衝期,

最快 2025年上路,

但近年已先行組成專案小組

每年試算及評估潛在的衝擊,

並要求業者逐步增提準備金;

將來 IFRS 17確定「無風險利率」計算後,

各壽險公司必須在 2022年底足額增提責任準備金。

 

 

IFRS 17最快2025年上路
壽險業須提前試算與評估

IFRS 17實際作業複雜,

業界對於未來要如何銜接

這個號稱「魔王」級的會計準則,

目前仍未做好準備,

前不久甚至有國內媒體以斗大標題,

宣稱國內壽險業將面臨「冰風暴」,

未來恐須增資上兆元,

但金管會特別為此發布新聞稿,

強調該金額「並非事實」。

被媒體點名將首當其衝的國泰人壽,

也透過國泰金控的法說會澄清,

強調財報接軌問題沒外界想像的那麼嚴重。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教授兼主任彭金隆日前在媒體專欄為文指出,

IFRS 17要求過去潛在利差損的部分要增提準備金,

但對後續所售低率新保單產生的利差益,

IFRS 17規定實施日前的保單,

若選擇公允價值法(FairValue Approach),

則所有保單都可以視為同一保單群組,

讓高利保單與低利保單間的損益可以互抵,

這樣就能降低對壽險公司淨值的負面影響。

 

此外,

保單的未來預期收益──合約服務邊際(CSM),

在 IFRS 17下雖然是保險負債的主要項目之一,

但在 IAIS所訂保險資本標準

(Insurance Capital Standards)

可以列入自有資本,這些都有助於減緩利差損的影響。


彭金隆強調,利差損在台灣談了將近 20年,

概念上已過於簡化,

但面對像 IFRS 17這樣複雜的新制度,

許多因素必須同步考量,

過度簡化後所產生的過度憂慮,

反而導致保險業經營的扭曲與社會的無謂恐慌,

IFRS 17對壽險負債的衝擊確實必須謹慎因應,

但也毋須恐慌以對。

 

 

國內某大壽險金控的風控部門主管表示,

外界討論的焦點是壽險業的利差損,

卻忽略了潛在的死差益

(人均壽命延長,死亡給付低於預期)、費差益,

相信金管會不會搬大石頭砸自己的腳,

會給予業者足夠緩衝期。

 

統一證券投顧研究員陳晏平表示,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

各國對金融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格,

國內金融業整體財務體質明顯改善,

IFRS17對壽險業的潛在衝擊雖大,

但因有緩衝期,業者有時間調整產品結構

(例如調降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

積極強化財務體質(例如辦理現增),

投資人不必太恐慌。

 

 

現階段避開壽險股
產險股相對適合存股

對於壽險公司、壽險金控的股東而言,

IFRS17最大的衝擊其實是公司必須保留更多現金,

還可能需要多次辦理現增,

以補足財報接軌可能產生的準備金缺口,

如此不僅稀釋其每股盈餘,

更大幅削弱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

存股族最好避開。


雖然國內壽險公司、

壽險金控為了 IFRS 17接軌問題大傷腦筋,

不過國內產險公司因為銷售的保單(車險、火險等)

大都是「一年一約」,所以沒有利差損的問題,

也就不必為此傷腦筋。


「怪老子理財」部落客蕭世斌表示,

相較於國內壽險公司,

國內產險公司的營運槓桿低很多,

營運及財務風險明顯較低,

每年獲利及現金股利的發放相對穩定,

可列為存股的候選標的,但要先做好功課再下手。

本刊在下一篇將進一步探討。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Money 錢 143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更多存股觀點,好文推薦你>>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