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首圖來源 /shutterstock)
今年上半年最火紅的電視劇,
非《我們與惡的距離》莫屬。
這齣戲令人不禁聯想到近幾年的重大意外事故,
當我們不幸遇上這類事件,保險的理賠足夠嗎?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播出後
引起許多共鳴,是因它讓人聯想起,
近年來國內多處公共場所發生的意外事故。
其中,2014年的鄭捷事件,
更是引發社會不小的震盪。
Amy就是在這場意外中幸運生還的受害者,
這起事件造成她身心重創,
而放棄了早已安排的留學計劃。
事發後,她重新檢視、調整保單,
會這麼做,是因為她在遇害後,
並未獲得足夠的醫療理賠。
「一開始,捷運公司理賠了30萬元,
並且說保險公司會負責後續的醫療費用,
包括傷口重建等。」
但保險公司卻來電說整形外科,
包含醫美修復都不理賠。
當時Amy手中有一些保單,
但只有醫療險能申請理賠。
3張醫療險保單,
1張附約型的醫療險日額給付、1張終身醫療險,
另外則是學生平安保險,
加總起來,理賠金額不到 5萬元,
對於光打一劑免疫球蛋白,
就要花費 2萬 6千元的她而言,
賠償的錢根本不足以支付後續的醫療費用。
事發後5年,談到此事,
她仍感慨地說,其實一般人不會記得,
或是知道自己究竟買了什麼保險,
「保險合約條文繁雜,買的人不會仔細看,
而業務員又一直更換,等到事件發生後,
根本找不到人可以幫忙。」
挑選大眾運輸增額保險
每日2 元可獲100萬理賠
意外的發生就在你我身邊,
去年普悠瑪列車出軌翻覆事故震驚全台,
造成18人死亡、187人輕重傷送醫。
我們無法預知是否會遇上意外,
但可以事前做好防範。
首先,
檢視購買的意外險是否有足夠的保障。
以交通運輸所發生的意外來說,
目前針對捷運、火車、客運、飛機等公共運輸系統,
政府都有強制投保「旅客運送責任險」,
而各縣市政府消費營業場所
同樣也有強制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
若遭遇意外,
公共運輸或消費營業場所皆可以先代償,
再和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除此之外,
民眾也可根據不同身分獲得額外理賠,
如學生族群,可以透過教育機構
投保的「學生平安保險」獲得賠償;
上班族則可透過勞工保險、
企業團體保險申請理賠;
公教人員也有公教人員保險可以協助理賠。
若還是不放心,
也可以加強自身意外險保障。
CFP蔡睿王寅就指出,
「一般來說,在非疾病、外來因素、突發事件
3種情況遭遇事故,若符合因果關係,
意外險都會理賠。」
但若想要加強公共交通運輸意外的保障,
則可以挑選含「大眾運輸增額給付條款」的保單
或保單方案。
透過產險公司購買 1年 1約的意外險,
以低保費獲得高保障。
根據公勝保經的意外險推薦王資料庫可以發現,
2019年保費最低廉、含大眾運輸工具特定傷害
事故增額給付的意外險,年繳保費僅要783元,
等於每天只要付2元。
留意保單條款
特定事故僅賠付一項
不過投保這類保險仍須注意,
多數保單皆有標註,
若被保險人同時蒙受大眾運輸工具、火災、
雷擊或地震等特定傷害事故、一氧化碳中毒等
其中 2項以上而身故或失能時,
以給付一項金額較高者為限。
此外,也要特別留意保單的條款與名詞定義,
部分含大眾運輸增額條款的意外險保單,
會限制乘客身分。
舉例來說,
保單條款中會寫明以「乘客身分搭乘大眾
運輸工具,遭遇直接交通意外傷害事故⋯⋯」,
也就是說,假設飛機墜機,
因機組員非乘客身分,所以無法獲得理賠,
同理在其他運輸工具上也是如此,
投保時若身分特殊必須特別注意。
本文由 Money 錢 141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
更多保險觀念,好文推薦你》
- 艾蜜莉:先保險、後投資!小資族選購保單 4重點,降低投資風險 也絕不吃悶虧!
- 一張圖比較 2種壽險,買錯恐少存 230萬!檢視財務漏洞看這裡,專家點名「4大保單錢坑」繳多又賠少
- 體況不佳也能買保險?保險專家帶你看懂「弱體保單」,即使曾罹患三高、生過病仍可投保!
- 害怕班機延誤、海外突然發病嗎?專家 5攻略,教你如何用旅平險,300元也能擁有高保障!
- 3 種長期照護商品:長照險、失能扶助險、特定傷病險,理賠標準大不同 帶你一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