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融資常被視為「散戶指標」
因為很多股票在融資餘額來到相對高時
往往都是股價高檔的轉折點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其實近年來
融資已經沒有這麼「反指標」了...
(贊助商連結)
融資、融券,簡單講就是:
向券商借錢、借股票
融資=借錢 → 買股票
融券=借股 → 賣股票
如果看好股價會漲,就使用融資
自備 4 萬元可買到 10 萬元的股票
融資的目的就是將操作槓桿放大
假設今天自己手頭上只有 4 萬元的資金
但卻想買到 10 萬元的股票,就得使用「融資」
這樣就可以交易 4 萬 / 0.4 = 10 萬元的股票了
買股票使用融資,自備款是 4 成,也就是上方除以 0.4 的原因
剩下的 6 成則是向券商「借來的」
剛剛的 4 萬可以操作到 10 萬元
所以說如果自備款是 10 萬元的話
就可以操作到 10 萬 / 0.4 = 25 萬元的股票
當然,因為資金是「借來的」,所以當然要付利息
目前融資的利率大約在 7% 左右
(說實在的,這成本還真有點高...)
所以除非有周全的策略,否則一般別亂使用融資來交易
認為股價未來會下跌,就使用融券
但自己得要準備 90%的「保證金」
與融資相反,如果看壞未來股價的發展
可以使用「融券」來向券商「借股票」賣到市場
融券的獲利機制是這樣子的
假設我們借到股票時,股價為 100 元
未來當股價下跌到 95 元
融券回補就是用 95 元在市場上買回股票還回
所以這 5 元的價差就是投資人賺到的
使用融券也要準備自備款
這邊的自備款稱為「保證金」
在一般的狀況下,保證金成數都在 9 成左右
所以上面那張 100 元的股票
投資人就要準備 (100-10)*1000 = 9 萬元的本金才能融券
※順帶一提,整體盤勢不佳時,保證金成數可能會提高
所以要以「證券交易所」公布的為主
「融資的使用者」
高度影響『股價的發展』
當融資餘額大增,甚至來到新高時
為什麼常常是股價高點的位置?
其實市場常將融資視為「散戶指標」是有原因的
試想一下,「融資」的本質是借錢
會借錢買股票的人,不外乎就是
急於獲利的散戶,但苦於手中錢不夠而借錢
這種交易心態就是導致虧損的要素
嚴重一點當股價下跌時,還會「越攤越平」
繼續觀看 11 檔「主力融資股」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