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犧牲的媽媽,不會給任何人 帶來幸福,對孩子甚至是種 傷害!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 2019-05-13 15:30
  • 更新:2020-09-22 10:36

過度犧牲的媽媽,不會給任何人 帶來幸福,對孩子甚至是種 傷害!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妳是一名犧牲型的媽媽,

拜託妳在看完這篇文章後,

趕緊拋棄這種傷害自己也傷害孩子的生活方式,

別讓妳的愛,變成孩子一輩子的枷鎖!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金雅緣

 

娘家父親在兩年前又開始從事新的工作,

即將年屆七旬的他,

早已過了法定退休年齡,

卻還是堅持繼續工作。

勸父親不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

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仍舊拗不過父親的固執。

 

父親總說

「我要繼續工作才行,

不想造成你們的負擔!」

他這一生的目標就是努力賺錢,

讓妻小不必挨餓受凍、

可以栽培孩子念好的學校、

好好侍奉父母。

白手起家的他,

比誰都還要拚命認真工作。

 

童年的記憶裡,

對父親的印象很模糊。

早上起床眼睛還沒睜開,

父親就已經出門上班;

直到晚上睡著後,

父親才下班回家。

就算是週末假日,

也時常得工作加班,

上班的日子比沒上班的日子還多,

父親在家時反而還會覺得有點不習慣。

父親成天沒日沒夜地工作,

連旁人看了都覺得累,

更何況是他本人。

辛苦努力賺來的錢,

只為了養家餬口,

讓妻小吃飽穿暖、讓父母衣食無憂。

即使有剩餘的錢,自己也捨不得花,

一點一滴存起來,

幫子女們準備結婚基金,

這是他一輩子努力工作的目標。

 

「至少不要讓你們將來

為了養我還要過得這麼辛苦!」

其實不光是只有父親這樣,

在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中生代父親們,

大部分都是如此。

他們除了要撫養年邁的雙親外,

還要養育妻小,

但自己卻不希望

小孩長大了還得要撫養自己。

也因為這樣,

這個世代的人被稱作是「三明治世代」。

 

父親說他不希望

讓我們將來還要背負撫養父母的經濟負擔,

而我也是如此,

也一樣不希望造成子女的負擔,

不希望造成他們的「心理負擔」。

 

母親總是

把最好的留給我們

猶記得學生時期,每到父母節時,

總是會琅琅上口哼唱著一首歌名為

〈母親的心〉的歌。

這首歌據說是在一九三○年代後期所創作的歌曲,

印象中歌詞的一部分是這樣唱的:

「您總把最好的都留給我,

無私為兒女付出一切,

母親恩比山高比海深,

母親的犧牲奉獻真偉大。」

 

歌詞的內容唱得一點也沒錯,

吃魚的時候,

媽媽總是會把魚肚裡最鮮美的肉放到孩子碗裡,

自己吃魚頭;

削蘋果的時候,

她總是把最香甜可口的果肉留給孩子,

自己吃果皮;

每到季節變換的時候,

都會幫孩子添購新衣,

自己一年四季都穿一樣的衣服。

「媽媽呢?」

每次問她,她總是笑而不答。

 

教我們唱這首歌的老師,

也是告訴我們:

「父母親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因此你們要好好用功讀書,

將來好好報答父母。」

 

 

因此,為了報答父母,

我認真念書

為了報答父母,

我努力當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然而,這麼做卻與

原本想感謝父母的心意背道而馳。

比起感謝父母,

更多時候其實是害怕父母對我感到失望。

並不是因為考試考不好而難過,

而是會先想到父母一臉失望的樣子,

心裡面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對父母會產生一種「心理債」。

 

女性學者朴慧蘭曾說,

當媽媽的照顧孩子,也要懂得照顧自己。

我們總以為愛孩子

就是要為了孩子犧牲奉獻,

心甘情願地付出一切。

因此會認為那些稍微有所保留的媽媽,

是自私自利、缺乏母愛的媽媽。

 

犧牲型媽媽

造成孩子心裡負擔沉重

朴慧蘭是一位年屆七旬的老奶奶,

她所說的是上一代的媽媽們,

在這類犧牲型媽媽們底下長大的我們,

心裡面的負擔是很沉重的。

直到後來才知道,

並不是為了子女犧牲奉獻才是所謂的好媽媽,

媽媽的過度犧牲,

反而會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

就如同詩人慎達子所說的一樣,

犧牲型母親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傷害。

 

因此,我希望不要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

希望孩子和我之間能夠維持著互相感謝、

互相支持的關係。

如果要這麼做,就必須先從我開始,

放下所謂的「犧牲」。

當放下犧牲的信念後,

才不會對孩子說出:

「你知道媽媽為了你有多辛苦嗎?」

孩子才不會一輩子都在

「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而努力。

 

不當犧牲型母親

當一個懂得愛自己的母親

生活的重心不該每天圍繞著孩子轉,

只要有盡心盡力照顧好孩子就好,

該適時放手就放手,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

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

彼此互相尊重,

像這樣健康的親子關係才是我想要的。

 

 

婚姻這條路,讓我陪妳慢慢走:

 

本文摘自《媽媽不只是媽媽》

作者:金雅緣 / 譯者:鄭筱穎 / 出版社:采實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

【采實文化】健康生活.心靈勵志.親子童書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靈、更美好的未來。

【采實文化】健康生活.心靈勵志.親子童書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靈、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