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如果你見到朋友一件事還沒完成,就想放棄,你會怎麼勸他?
在<我們與惡>的前幾集,李大芝因故要辭職,她的主管宋喬安是這樣回應她的:
「才工作沒幾個月就要走,你們現在是怎樣,都是草莓族嗎?」
你會怎麼勸朋友?
如果今天是我們的子女想放棄一件事?
如果今天是我們的閨密想放棄一件事?
如果今天是你在乎的人想放棄一件事?
你會怎麼勸他?
「不要想太多啦!」
「再試試看啦!」
「你很沒用耶,這樣就想放棄?」
應思悅是這樣安慰人心的
在<我們與惡>裡,應思悅聽到李大芝要辭職,他這樣跟他說:
(應思悅開的飲料店下班熄燈之後,他倆一起站在店門口,看著這間飲料店...)
(以下非電視劇原文,我只是摘要大意)
應:「當初我要開飲料店的時候,也是百般掙扎,但我告訴自己,先試試看,不要一開始就放棄。」
「我跟房東的合約是五年,因此我告訴自己,給自己五年的時間,這五年內都先不要說放棄;給自己五年,五年內就是好好衝刺,努力把它做起來。」
股票教學|打造你的交易系統-點石
時間停損
「給自己五年」,是這段對話的關鍵,這是一種時間停損的概念。
在來我交易室一起聊(療)天的投資人裡
有很多人也遇到類似問題:
「想開始一件事,但裹足不前。」怎麼辦?
或者,反過來...
「想終止一件事,但裹足不前。」怎麼辦?
面對投資人、朋友們的難題
我當然沒像宋喬安那般嘲諷他人@@
但若我們也跟平常安慰人的方式一樣...
「就試試看啊」
「你會成功的」
這種話確實一點惡意都沒有
但說真的,也沒有什麼幫助。
知止而後能定
「給自己五年」這句話本身帶有「止」
止在哪裡?止在五年。
也就是說,若五年未到,先不要輕言中止。
而一但心中知止,心就會定。
(大學:知止而後能定)
絕望療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不正式的技巧叫做:「絕望療法」
概念上就是...
有事想跟爸媽說,但又不敢說
最後鼓起勇氣的來源是...
☛「說就說啊!大不了就是被罵嘛!」
想請假出去玩,但又不好意思請
最後鼓起勇氣的來源是...
☛「請就請啊!大不了黑掉!反正也沒在乎」
宋朝文天祥被元世祖勸降,他哪來的勇氣就是不屈服?
☛「不屈服就是不屈服!人生自古誰無死?!」 大不了就是命一條給你
無欲則剛,無所求的人勇氣最大。
這種以「大不了就...」為題的思維方式
就是一種「無欲則剛」的概念
他們不是「絕對」無所求
而是在「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內」無所求
股票教學|打造你的交易系統-點石
想改變交易習慣,怎辦?
好比有學員很想停止當沖亂交易
但卻沒有勇氣停下來
那我給他的建議
不是就繼續沖,或者就不繼續沖。
我只能給他「勇氣」
我讓他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停損」,譬如半年。
這半年內,在總資金做好風控的前提下
繼續沖...先不要斷定放棄或不放棄
但若半年到了
檢視績效發現
確實沒在這半年靠當沖賺到多少錢
那半年一到你會有勇氣「不再當沖」
想換工作,很猶豫,怎辦?
換個場景
如果今天是工作到一半想離職,卻又很猶豫?
也可以不必在這刻就馬上說走或不走
我們可以給自己「時間停損」
給自己、給公司三個月或半年的時間
如果這段時間狀況都沒好轉(或者有好轉)
那時間一到你就會有離職(或者留下)的勇氣
回到原本例子
應思悅如何安慰李大芝?
應當然沒有嘲諷她草莓族
但也沒有熱情的勸留她
而是跟她說個人
當初是靠給自己一個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先不輕言放棄
(或句話說,時間到了,可以放棄)
最後她熬過了創業的掙扎期...
今日學習:設一個時間停損,你會無比勇氣。
當身邊親友甚至我們自己
也遇到猶豫不決、裹足不前的事情時
想放棄,又不想放棄...
不想放棄,卻又想要停止...
與其每天在那邊每天鬼打牆、搞鬱悶
不如在最壞底線都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設定一個「時間停損」
時間未到,就先維持原狀...
這樣一來
你會有勇氣在這會兒繼續面對此事
你更會有勇氣在未來果決了斷此事
ps.在我教投資人風控的過程裡,常常分享一句話:
「盡情奔跑吧!你不可能從地面上摔下去的。」
這意思是說,當最壞底線就是這樣,是可以接受的狀態下,那事情就不會再壞到什麼地步了。
既然事情不會再壞,那你就可以盡情地、恣意地大幹一場,因為最壞就是這樣,但你卻可以透過努力,讓它變得更好。
YT有更多影片一起「學習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