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碼面、技術面可以並重嗎?
我在過去的文章簡單提過
【進場以籌碼面為主 技術面為輔】
【出場以技術面為主 籌碼面為輔】
不過光是簡單兩段話 表達的不夠完善
甚至在很多時候,兩者應說是「相輔相成」
所以上面兩句話就不是絕對了
舉例來說,技術面突破壓力時
要觀察籌碼面的隔日沖主力佔多少比重
才不會在隔天盤中反而買到高點
這時進場就是以「技術面為主、籌碼面為輔」
怕各位因為這些定義搞得太混淆
所以這一集籌碼教室,會針對以下 4 種實戰情況探討
更完整的歸納,所有應該先看籌碼面或技術面的時機
1. 以技術面為主判斷的 2 種情況
a. 進場:突破壓力時,該怎麼進場?
b. 出場:持股要獲利了結時,別看籌碼!
2. 以籌碼面為主判斷的 2 種情況
a. 進場:籌碼集中階段,用技術線型找出買點
b. 進場:特定主力低檔(盤整時)連續布局
(贊助商連結)
以「技術面」為主判斷的 2 種情況
1. 進場:突破壓力時,該怎麼進場?
如果只單看技術面,最主要會出現的問題是
因隔日沖的盛行,常常出現假突破或一日行情
光是這一項隔日沖主力的因素
就會造成很多「壓力突破誤判」(假突破)的問題
以技術面為主、籌碼面為輔
是為了在股價突破壓力時
可以先觀察隔日沖主力比重
以在隔天盤中判斷是否進場的根據之一
如果盤後確定股票有大量隔日沖籌碼
隔天開高可以在盤中先觀察
股價承受隔日沖賣壓後下跌的程度
觀察是否適合進場 → 股價最好要站上前一天 紅 K 之上
若無,最至少也要收在紅 K 的一半以上
甚至在當天隔日沖賣壓消化後直接反彈收紅
才是比較安全的買點,進場同時
記得仍要馬上設定股價 or 時間停損點(進場點 K 棒低點)
以上是建立在手上沒有部位
選到突破壓力股票時,應考量的情形
更多判別隔日沖主力的方法
以及當手上抱有部位時,遇到隔日沖主力怎麼辦?
請看這篇 → 籌碼教室(隔日沖篇)
按讚加入 Peter 投資去,觀看「籌碼異常股」短文!
2. 出場:持股要獲利了結時,別看籌碼!
買賣股票的分點資訊,是台股獨有的福利
但有時也會讓主力反過來利用這點 誘導投資人
可以說是在籌碼資訊透明下的陷阱
怎麼說呢?先從主力對買賣股票的作法開始講起
主力對於 買、賣股票,心態是不同的
在進場或是想拉抬股價時
可能會故意做出明顯的買進訊號
吸引投資人或是其他主力進場
這時,這個主力也許早已在低檔布局完成
但這也不算是壞事,如果真的吸引到更多買盤
甚至是其他主力要進場,勢必對股價是有所幫助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在主力要出場獲利了結時
心態與進場時絕對是相差甚遠
因為若仍使用與進場時用的同一分點來出場
投資人或主力容易發現,到時也會搶著賣出
自然就會引發多方賣壓令股價下跌
這時主力如果還沒賣完股票
反而變成幫別人拉抬股價的作手
所以在這情況,主力能選擇的作法之一是
讓市場以為他的籌碼還在場上
能做到這件事的方法,以「股票匯撥」最有效
只要把在 A 分點的庫存,同時匯到多個分點
再慢慢出場,就達到了「小量出場」的目的
也不容易引發市場關注
所以,如果你緊盯著他的籌碼來判斷出場點
可能永遠等不到出場訊號出現的一天...
所以當你看到主力還在買超股票
或是主力已經停止買超,但是股價已經跌破支撐時
還是要以技術面為主來出場
列舉:5 日線、箱型...等工具
可參考過去的籌碼教室第 6 集(停利)
※再補充一種情況,如果主力是外資
你發現股價在下跌時,外資仍然在買或是不買了
都要以價格作出場判斷為主
外資的資金龐大、操作目的多元
不是一般投資人能與之並行的
以「籌碼面」為主判斷的 2 種情況
1. 進場:籌碼集中階段,用技術線型找出買點
要先釐清一點,這邊講述的狀況
與上方技術面的第一點看似雷同
但是 2 者的前提條件不同
上面是以技術面的「股價突破壓力」為前提
再用籌碼面判斷「隔日沖主力」的籌碼
這邊則是在籌碼集中階段,找到適合進場的點位
再來要知道,什麼是籌碼集中階段呢?
1. 主力買賣超,連買中(至少 2 天以上)
2. 籌碼集中度 5、20 日同時 > 0
3. 籌碼佔股本高比重 5、20 日同時「創 6 個月高」
以上 3 個條件,符合任一就算是籌碼集中,接著找買點
好的買點,就是我在籌碼教室第 8 集 介紹的 5 個買點
裡面所使用的是以「主力連續買超」作為輔助
搭配技術線型上的好買點,那篇內文已有詳細解說
這邊就不再另外提到了
2. 進場:特定主力低檔(盤整時)連續布局
股價還在低檔 或是盤整時
卻有特定主力明顯的連續買進
代表未來可能有什麼事件,或是行情會發生
但是這時如果直接跑進去買
不知道要跟著等到什麼時候
也許會賠掉時間成本
所以如果真的有發現這類主力著墨的股票
就是先加入自選股來追蹤
再以技術面來找到進場點
這個技術面的運用很簡單
只要在特定主力還在連買下
出現表態長紅 K 棒突破 連買的「整理區間高點」
就可以嘗試進場參與行情了
(未來如果跌破長紅 K 棒就停損)
對了,這種特定主力 一定要排除
「庫藏股」與「收購事件」造成的假買盤
例如:近期要被併購的安成藥(4180)
結語
以上就是針對技術面為主 or 籌碼面為主
整理而出的 3 個進場法及 1 個出場法
要這樣釐清技術面、籌碼面的用法
除了要解釋 【進場以籌碼面為主 技術面為輔】
【出場以技術面為主 籌碼面為輔】的兩句話之外
也是要讓大家在分析股價時可以多方判斷
畢竟籌碼或技術面,與指標一樣
在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互相衝突的時候
這時候只要搞清楚,誰是主角就以它為主
盡量不要讓自己在分析時產生模稜兩可的狀態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幫忙按讚 Peter投資去
歡迎你一起來看籌碼~
♘ 2019 正式發車 ! 點此加入全新 Line@ 「理財自強號」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