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古鎮的風景 - 蔡誠圃 2015/1/2拍攝)
存錢法的效率與選擇
基準放在:儲蓄比
在 釐清存錢目標 後,接著要在眾多存錢法中
選擇適合自己的存錢方式
本章節除了提到存錢「效率」
還是會著重在「選擇」這個事情上
自從開了 FB 專頁後
陸續有朋友透過專頁詢問
有沒有推薦比較有效率的存錢法
或是我自己覺得最有效率的存錢法是什麼?
由此可知,坊間存錢方式千百種,每種都各有優劣
導致大家開始存錢時容易有選擇障礙
但這跟定存股必看殖利率、本益比一樣
提到存錢法「效率」,我自己首重的選擇指標
是儲蓄比
(贊助商連結)
儲蓄的各種方法
可用儲蓄比直接比較
同樣以目前正夯的 365 存錢法
和我自己在用的 333 存錢法來作案例
從下圖可看到 365 存錢法的儲蓄比
若以月薪 3 萬元來作計算基礎
其實平均儲蓄比落在 18.55%
這也是方法得以被實踐的因素
( 20% 儲蓄比,不太容易過度壓榨生活品質)
所以對剛開始建立儲蓄習慣的人而言
相當適合採用 365 儲蓄法
因為儲蓄比走的是由低至高
在一月份時儲蓄比僅不到 2%
相較其他存錢法,起步簡單、不容易受挫
而到11、12月時,就相當考驗調配薪資的功力
此時儲蓄比分別達 31.95%、36.17%
均值為34.06%,也就是完成 2~3 次的 365 儲蓄法
後續想每月存下 30% 以上的薪資
應該完全不成問題
維持才是效率的關鍵
年存 12 萬的秘訣
自己行之有年的 333 存錢法
加上月初自動轉帳到儲蓄戶頭的方式
就蠻適合作為 365 存錢法的後續接軌
通常在 365 存錢法的最後 2 個月
你就已經能掌握自己儲蓄目標
並抓到能接受的生活品質
這時只要能維持原有的紀律
一個月存下 33%,其實整年存下 12 萬
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分階段執行,不間斷
就是最有效率的存錢法
看到這邊大家會發現,對於存錢法我抱持
「不談好壞,只談階段」的認知去看待
因為在剛存錢的前幾年
我面對最大的心理障礙
竟然是:「儲蓄比一次拉高到 33%」這件事
提高儲蓄比很好,但勢必直接影響生活品質
同樣以 3 萬元作命題的薪資水準
儲蓄比從 20% 拉高至 33%,一個月就差了快 4,000
為了達到存錢目標,你得取消唱歌、霄夜
甚至降低自己的日常開銷等等
放棄心理出現時,先溝通
也是這時最容易有放棄心理
一定要跟自己與身旁的親朋好友溝通好
因為看著別人吃好喝好,心態會出現不平衡
身旁也會有親友關心,怎麼不吃好一些
或是朋友問你好久不見了,這次要出來聚聚嗎
之前提到的目標,就是你這時「選擇存錢」的指南針
假設你為了完成 30 歲之前出國,目標需花費 20 萬
那麼你在 23 歲出社會時
就知道最多只有 7 年時間,去達到存 20 萬的目標
漸進式養成儲蓄習慣
也讓朋友習慣你「正在儲蓄」
剛出社會就先設定高儲蓄比的人是幸福的
因為後續認識的朋友
應該大部分會知道你為了出國在儲蓄
但能在畢業後就找到目標的人比較少
所以朋友詢問存錢法時,我也曾推薦365存錢法
執行存錢時,從低儲蓄比逐漸拉高的過程
除了讓你養成儲蓄習慣
也能讓身旁的朋友習慣
進而養成不間斷的儲蓄習慣
下章,我們將開始談不同的存錢法
邁入下章節之前,留下一個思考題:
你能接受的儲蓄比是多少?為什麼你想拉高儲蓄比?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從理財到投資》衍伸閱讀
記帳:
理財溝通:
沒溝通好 別結婚!踏入婚姻不想後悔,交往時 這觀念請一定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