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以後想做什麼?」
這是一個我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小時候,我們會無所顧忌地
把自己內心對未來的所有期盼
攤開在眾人面前:
「我想當科學家」
「我想當音樂家」……
人們不會認為我們不自量力,
因為我們還這麼小,
未來又那麼長,
一切看起來都有可能。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小時候被鼓勵的夢想
長大後,只能選現實
甚至,如果我們的理想過於微小:
「我想當司機」
「我想當保姆」……
人們還會鼓勵我們,
「還有沒有其他想做的?比如舞蹈家、作家……」
於是,在被視為權威的大人的肯定下,
我們自己也認為
自己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任何人。
然而,等到我們真的踏入社會,
開始承擔責任,
面臨職業選擇時,
我們必須要務實、理智,
必須選擇最有可能實現而非最喜歡的路,
必須做最應該的選擇而非最弘大的夢想。
「會寫東西的人那麼多,
能當作家的有幾個?
成為知名作家的又有幾個?」
「喜歡唱歌的人那麼多,
但是不是誰都能當明星。」
「你現在的工作這麼穩定,
發展前景又很好,
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呢?」
「你是在開玩笑吧?
你沒有任何基礎,
怎麼做一個畫家?」
他人的質疑
讓夢想變成白日夢?
年少時,我們的理想越耀眼,
越被認為有抱負、有出息;
長大了,我們的目標越遠大,
卻被認為不切實際、好高騖遠。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人們可以哄你、勸你、鼓勵你,
真正面臨選擇時,
不管是出於善意還是惡意,
同樣可以攔你、擋你、否定你。
漸漸地,
我們把內心的渴望、野心擱置,
彷彿只是午夜做的一個夢,
還安慰自己,
「把自己現在的生活過好就是勝利。」
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
出發點不是我們的潛力是什麼,
而是我們的能力是什麼;
不是我們可能做成什麼,
而是我們能夠做成什麼。
我們越是清晰地意識到,
如果我們「離經叛道」,
如果我們發出出乎意料的宣言,
面臨的將是質疑、不屑和輕視,
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是一個傻瓜,
只會做白日夢。
錯的只是
你在錯的圈子分享夢想
我們不想成為異類,
從而自我壓抑,渾渾噩噩度日。
但是,很多時候,
錯的不是我們,也不是別人,
只是我們把自己擺錯了地方,
選擇了錯誤的圈子分享另一種生活期待。
就像一個保姆告訴你
她要做一個偉大的攝影師,
周圍人都在嘲諷。
於是為了贏得圈子的認可而你也假裝贊同,
還轉過頭來自我勸說,
「她什麼都不懂,還異想天開,
簡直是癡人說夢。」
明明你內心對她很讚賞,
還要出聲附和,
順便息了自己挑戰的心思。
於是,我們本可以達成夢想的機會
就這樣被我們放過。
沒有人說過實現理想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如果你從未開始,
就永遠只是一個夢而已,
每每午夜夢迴,
只剩後悔與自卑相伴一生。
在第一本書面世前,
我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
包括家人,朋友。
因為對於我實際所處的生活圈子來說,
文學這件事太過遙不可及,
無異於天方夜譚,
而在過往,
我又未展現過任何與之相關的榮譽和才華。
唯一發生過的關聯,
就是我在高中時偷偷幫一位
被我認為是才女的好友投過稿,
卻石沉大海,
那時我就知道這不是我能夠駕馭的領域。
我怕面對周圍人不理解和不認可的眼神,
所以我選擇沉默,羞於提起。
偷偷地做一件事是疲憊的
無人分享的努力分外寂寞
在稿子被一次次推倒重來,
在靈感枯竭無力為繼,
在收到一封封被據稿的郵件時,
我不止一次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反正也沒有人指望我真的能夠出一本書。」
所幸,在陰差陽錯中,
我加入了幾個作者群。
在這裡,
我們或許連彼此長什麼樣子、
真實的名字是什麼都不知曉,
卻可以毫無障礙的交流。
我們相互支持,給予信心和力量,
不再是孤軍奮戰。
原來,寫作這件事沒有我想像的那麼遙遠,
也沒有我以為的那麼高門檻。
某個大神可能還未高中畢業,
某個專職作家以前可能只是一個農民工,
某個成名作者還有一個小職員的身份……
我認識了很多
被認為理所當然應該成為作家的人,
也認識了很多被認為跟寫作毫無關係的作家。
這時我才意識到,
一些人的「不可能」
或許正是另一些人的人生,
一些人的「奇蹟」
或許是另一些人的習以為常。
我們不是沒才華
我們只是合錯了群
就像天鵝在鵝群中只是一隻「醜小鴨」,
但在天鵝群裡飛翔卻是自我的本質屬性。
我們必須清楚,
任何溝通都需要恰當的對象。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思考方式都不同,
質疑是可以預見也可以理解的。
改變別人的想法嗎?
或者安於現狀嗎?
不!不如找到同類人,
你會輕鬆得多,也會有更多的信心。
保姆想做攝影師,
她跟保姆說會被不屑,
於是只能埋在心裡,
度過平庸且與自我期待背道而馳的一生。
其實,她需要找攝影圈的人,
在這裡才能獲得攝影人贏得的尊重和共鳴。
「道不同不相為謀」
夢想這件事尤其是
夢想需要同路人,指路人,教練和支持人,
這個人絕不肯存在於那些質疑你的人中。
我們應該保持自知之明,
但是也不必妄自菲薄,
更不必因為不同的想法或者評論
就熄滅內心的渴望之光。
我們首先要做的事,
就是對自己坦誠,
才能找到出路。
你有沒有想過,
「我們一直在為誰奔跑,
在巨浪的生活裡,
在唯獨沒有愛過自己的那麼多年裡,
你何時才為自己而跑,
什麼才是你生命的速度? 」
我們要認清自我的本質,
我們要過的不是別人的生活,
把生活過成自己的。
不管是喜是悲,是好是壞,
是窮還是富有,關鍵是心之所向。
別人說什麼,評論什麼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認可自己。
如果一種生活你過的話雖然艱難,
但是不過的話更加痛苦,
你會聽見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然後,找到屬於你的圈子。
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人能輕視你的夢想
「潛力」和「實力」是兩個不同的詞,
在潛力轉化為實力前,
有人會踩我們,
但也有人會支持我們。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先進入這個圈子。
試試和那些具有相同野心的人為伍,
讓你置身於可成長的環境中—
在那種你不僅可以讓自己進步,
其他人也會推動你前進的環境。
在這裡,你會直接接觸到你需要的一切,
你會快速地提升,
你會獲得心靈的共鳴和繼續的動力,
你會有一個看得見的目標
而非別人口中的奢望,
你會獲得更為客觀的評價和自我判斷,
你會獲得歸屬感。
哪怕依然可能面臨別人的貶低和嘲弄,
但至少你知道,
這輕視不是對你的「夢想」,
只是對你的能力。
把時間用在
夢想的路上
為什麼非要在鹽鹼地裡種下種子呢?
也許錯的不是你,
也不是想過的生活,
而是沒有找到適合的土壤。
但是,你可以找到適合的土壤,
讓自己少一些挫敗,多一份鼓勵。
為什麼非要把自己置身於障礙重重呢?
為什麼要自我埋沒呢?
如果你可以飛,
為什麼不展開翅膀,
回歸你該在的地方呢?
打破生活,
把時間用在夢想的路上。
不要再做無謂消耗了。
你需要的是
支持和信任
我們覺得很累很疲憊,
不是夢想太重,或者目標太遠,
而是缺乏支持和別人的信任。
但是你不能有
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心思啊!
我只是需要一個開始,
我正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