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面向看出:沉寂多年的金融股,將重返榮耀 成為股市的重要類股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 2014-08-13 10:22
  • 更新:2018-07-14 22:06

從5面向看出:沉寂多年的金融股,將重返榮耀 成為股市的重要類股

(圖/shutterstock)

 

金融股曾經是股市最重要的類股,在沉寂多年後,

不論從基本面、政策面、技術面及資金面,都有重新起飛的架式,

未來金融業極有可能重返榮耀成為股市衝關萬點的重要類股。

 

文/林文義、尚清林、林果契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平常最主要的運動,就是晚上外出散步健走1個小時,

也因此,他常會在路上遇到不少主動和他打招呼的民眾。

當然,有些熱情股民甚至還會直接問:「主委,現在哪一支股票可以買?」

無奈的曾銘宗只能微笑以對。

 

但即使如此,被稱為史上最靈活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

現在確實就在打造台股萬點衝關的祕密武器-他要盡最大可能鬆綁金融產業,

恢復金融股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

 

「2014-3283」最靈活主委 丟出關鍵密碼

在1990年台股加權指數飆上12682時,那時的金融股在股市曾經是喊水會結凍的族群,

國泰人壽、第一、華南、彰銀、開發工銀、台北企銀(永豐銀前身)股價都曾經上千元,

但隨著股市下滑,金融股也跟著從雲端摔落,一路失色長達25年。

 

6月23日,曾銘宗一早就進總統府。

原來,他這一天要在總統府的月會中,以「金融發展關鍵密碼2014-3283」

(3項趨勢、2個前提、8大策略、3項目標)為題提出政策遠景。

 

這個帶有濃厚作多金融股的政策規畫,也成了隔天財經報紙的頭版新聞。

而這樣的氣氛,也醞釀了金融股蠢蠢欲動的暗潮,

果然,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金融指數大漲,外資更是大幅加碼,

讓人看到新一輪的資金行情布局的重點方向。

 

其實,不論從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還是資金面,

我們都可以清楚看到各方加持的力道,

金融股也在各方期待之下,愈來愈有台股衝關萬點主角的如虹氣勢。

 

政策面當然要看政府的態度。

在年底選舉的壓力下,執政黨毫無疑慮的要作多台股;

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在一次與朋友餐敘中提及,他現在的工作就是要在台股上萬點時,

「設法讓小股民對這一波行情有感」。

而負責金融政策的曾銘宗,也很努力營造這樣的氣氛。

 

政策面:大幅開放鬆綁

鎖定陸客 幫業者打亞洲杯

曾銘宗說,現在正是台灣金融業的大好機會,

而機會就在亞洲經濟發展與兩岸金融的新情勢。

他進一步說,今年各界預估全球的經濟成長率(GDP)是3%,

而亞洲則是6.2%,是全球平均數的兩倍;

到了2050年,亞洲的GDP更將占全球的一半,

但過去台灣的金融業主要的獲利還在本地市場,

「現在,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大,幫業者去打亞洲杯!」

 

在曾銘宗的想像中,像是渣打、匯豐等外銀都已把眼光投注亞洲,

台灣不應再流失這個崛起的良機。

也因此,現在金管會逐漸布下天羅地網,想要一網打盡陸客的理財商機,

為金融業創造新的人民幣商機,進而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理財中心,

協助台灣金融業做大並在亞洲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能抓住這個亞洲崛起的機會,「金融業就有近30年的發展榮景可期」。

 

雖然台灣的金融業始終缺乏創新的動能,

也極少具有特色的金融商品,對外資與陸客難有吸引力;

但曾銘宗認為,很多事情不能只是用線性思考,

我們應該先把網設置好,「魚群來了,自然就有收穫了。」

 

打亞洲杯,其實主要就是打中國杯。

因此目前政策的方向,多集中在打人民幣市場的主意。

例如,依兩岸現行規定,陸客來台投資理財,除了不能買台股現股外,

其他什麼金融商品都可以買,包括各種基金、投資型保單都在開放之列。

因此曾銘宗說,「我們要先把基礎設施做好,也就是把魚網先架好」,

一旦有更多好的金融產品,陸客肯定有意願把部分資產分配到台灣投資。

顯然,每年來台的300多萬陸客,將是台灣金融業未來的新商機所在。

 

而對於金管會的積極態度,國內金融業者都強烈感受到了。

證券業龍頭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即指出,

以前業者多半會抱怨主管機關太保守,

不願意開放,但最近在金管會大幅開放鬆綁的策略下,

變成民間業者要想辦法努力趕上金管會開放的速度,「時代好像真的變了」。

 

技術面:8呈現多頭排列

國泰金領漲 金融指數飆高

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也有同感。

吳一揆之前一直想以創投的形式,

為台灣最具特色的文創產業做點事,也與文化部有較多的合作。

但因之前卡在金管會的意見中總難施展拳腳。

現在,中信金成了金管會力挺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的最佳金控,

這也讓吳一揆點滴在心頭

 

此外,金融股除了政策利多外,

基本面與技術面也開始轉強,並呈現多頭排列。

○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

金融業困境重重,銀行、保險、證券類股都屬重災區,成了落難一族。

但隨著歐美經濟逐漸復甦,國內房市、股市回升,金融類股的獲利明顯好轉,

在龍頭股國泰金帶領下,金融類股指數在最近正式站上1100點,

而且日、週及月平均線都呈現多頭排列形式,

頗有再度挑戰○八年4月1247高點的氣勢。

 

尤其,這一波金融業的強勁,並非無基之彈,

其體質的強健,更是過去10多年來少見。

首先,原本是多家金融業心頭大患的四大慘業-

DRAM、TFT-LCD、LED及太陽能數千億元聯貸曝險部位,

因歐、美、日等經濟體持續朝復甦之路邁進,已宣告觸底回升,

股價亦紛紛大漲,使得國內銀行業的壞帳陰霾一掃而空,金融類股也蓄勢待發。

 

若就本國銀行來看,根據金管會統計,

去年稅前盈餘合計達2576.48億元,年增率7.27%,創下○八年以來新高;

而且逾放比僅0.38%,也創下○八年以來新低;

至於備抵呆帳覆蓋率則由○八年的69.54%,提高至去年的319.18%,

顯示本國銀行的獲利及資產品質明顯改善。

 

基本面:死水變成活水

呆帳陰霾掃除 獲利轉強

由於本國銀行今年前5月累計稅前盈餘已達1360.2億元(年增率14.82%),

逾放總額進一步下降至732億元(逾放比0.3%),也再創歷年新低。

因此,在全球經濟景氣持續復甦,放款總額增加且逾放比下降之下,

本國銀行今年的獲利將會再創新高,使得金融類股的股價欲小不易。

 

除銀行業獲利明顯好轉外,

壽險業在房市、股市回升下,資產品質及獲利也漸入佳境,

就以國泰金旗下的國泰人壽而言,

今年上半年自結稅後純益達195.7億元,年增率超過150%,

使得國泰金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54元;

至於富邦金旗下的富邦人壽,

今年上半年自結稅後純益達130.1億元,年增率超過40%,

富邦金上半年的EPS因而達到2.67元,持續領先國泰金。

 

此外,近1、2年深受證所稅風波困擾的證券業,

因為今年初金管會開放現股先買後賣當日沖銷,

加上年底九合一選舉即將登場,政府明顯作多,

台股成交金額由谷底回升,獲利也跟著水漲船高。

其中旗下擁有證券業龍頭元大寶來證券的元大金,今年上半年EPS來到0.61元,

近期外資頻頻買超,股價表現強勢,除息後已經順利填息。

其他如統一證、元富證及宏遠證等,

今年上半年的EPS都超過0.5元,獲利均明顯優於去年同期。

 

資金面:外資拚命買

出脫電子 轉進被低估金融

由於獲利展望不錯,外資近1、2個月已經連續買超多家金融股,

其中自7月以來,外資淨買超中信金將近29萬張,淨買超元大金及兆豐金也都超過10萬張,

而中壽及玉山金,外資累計持股甚至已經超過50%,

顯示外資是這一波金融類股指數攻上1100點的最大推手。

 

這次金融類股指數能夠攻上1100點,背後最大功臣非外資莫屬。

然而,向來被視為避險工具的金融股,

為何外資一改常態,選擇在台股站上9000點後點火金融股,

時間點上讓人充滿著想像力,到底金融股背後藏有哪些大利多?

 

熟悉外資操作的法人指出,外資一直以來都在做配對交易(pair trading),

簡單來說就是同一籃子的持股中,出脫高估的持股,轉入被低估的持股。

若用這方式就不難理解為何金融股最近這麼強。

 

因為相較於台積電ADR(美國存託憑證)這一個月內跌了3.16%,

這逼得外資不得不大舉減碼台積電了。至於資金該轉向哪裡呢?

用財報數字觀察,目前市值超過6000億元的國泰金,排名台股權值第六大,

上半年獲利數字就賺了306.1億元,年增率高達104%,

成績直追○七年一整年所賺的307億元歷史最佳紀錄。

 

排名第二的富邦金也不落人後,上半年獲利達273.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3%。

但回過頭來看,電子股上半年的獲利成長幅度遠不及金融股,

但台積電今年以來漲幅已經超過3成。

 

因此,當台積電一旦出現雜音,成為外資最佳的提款機後,

這時候透過配對交易的外資,反手頻頻大買國泰金、富邦金就不感到奇怪了。

若站在股價位置上,外資樂觀預估台積電今年每股稅後純益挑戰10元,

股價也早已超越○八年金融海嘯水準,總市值更衝上10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相形之下,今年國泰金的獲利也將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但股價距離海嘯時的近百元相比,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這時候外資大舉加碼金融股,風險的確相對偏低許多。

 

 

題材面:資產肥滋滋

坐擁雄厚不動產 增值可觀

金融股也不缺多頭題材。其中,資產題材就是金融股另一讓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在1980、1990年代,

金融股曾經是帶領台股從不到1000點一路狂飆至12682點的最大推手。

其中三商銀(彰銀、一銀及華銀)及國壽(國泰金前身)更是多頭急先鋒,

股價紛紛在八八年飆破1000元大關,

國壽甚至在八九年6月寫下1975元(總市值超過5000億元)的天價紀錄。

 

由於金融股的獲利普遍成長,

而且在都會區擁有雄厚不動產,這些不動產近年來的增值又很可觀,

使得集諸項利多於一身的金融股,

未來將有機會和電子股一起扮演台股萬點攻堅的急先鋒。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 從各產業分析趨勢:

資金追逐新焦點,傳產金融類股的大反擊!

5大指標選出 成長傳產股 養股讓你多賺頭 少盯盤

新一代兆元產業 這11檔電子商務概念股,你手中有幾檔?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官網連結 : http://www.wealth.com.tw/ 數十年來始終秉持「引領趨勢、創造財富,掌握政經、放眼國際」的核心價值,報導領域涵蓋財經趨勢、投資資訊、企業動向、產業動態、政情研判等,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