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你什麼都幫,反而會成為縱容那些惡人的幫兇...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12-11 17:21
  • 更新:2018-12-17 17:17

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你什麼都幫,反而會成為縱容那些惡人的幫兇...

(圖/shutterstock)

 

 

我們都知道善良是一種美德,

對人要和睦,處事要豁達。

但是,我們還要知道,

善良不是義務,

我們之所以心存善念是因為這是一種德的體現。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章來源)

 

就像金星說的:尊老愛幼是美德,

人可以善良,

但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鋒芒。

有時候我們助人為樂是出於情,而非義,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待任何人任何事,

都必須要伸出援助之手,

因為這是我們的權利。

 

 

我沒有義務要幫助你

前幾天,一個知名律師在火車上換鋪的事件,

引發了一大波討論。

律師帶了兩個孩子坐長途火車,

他買了2張上鋪。

於是,上車後,他開始找人商量換個下鋪。

第一個男生,開始答應,

後來說自己腿受過傷,便不換了。

第二個男生,則直截了當地拒絕了。

最後,兩個女孩給他換了下鋪,

也沒要求補差價。

 

事後,這位微博擁有將近200萬粉絲的律師,

寫了一段《火車換鋪有感》:

律師帶著兩個孩子,又買了兩張上鋪,

一定覺得:找人換個下鋪,

簡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沒想到,前兩個大學男生都拒絕了。

即便後來和兩個女孩成功換了下鋪,

但律師被拒絕的委屈,並沒有得到安撫。

他在結尾寫道:至於那兩位男生,

你們的做法也沒錯。

只是有朝一日,你們也會為人父,

也有帶著孩子出現的時候。

希望你們不會遇到當年的自己,

遇到的都是樂於助人的女孩。

言辭看似溫和,

字裡行間卻在陰陽怪氣地指責、

咒怨那兩個不願意換鋪的男生。

在開學季,長途火車下鋪票常常一票難求。

上鋪空間狹小,對高個子的人來說

難以舒展,十分痛苦。

所以,為了一張下鋪票,

有時候還得加價、開會員,

甚至換班次,改時間。

別人辛辛苦苦搶到的下鋪,

你一句「我帶著孩子,不方便」,

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換走,

不換就變成了冷漠、不善良,還要被指責。

 

 

給你幫助,

變成了理所當然

在律師的微博裡,

好心換鋪的女生一筆帶過,

合理拒絕的男生要被暗暗諷刺,

給你幫助,變成了理所當然,

不能委屈自己幫助別人便成了「道德問題」。

有些人,一味譴責別人不幫助自己,

卻不想自己一開始,

就是抱著佔便宜的態度而來。

胡適曾說:一個骯髒的國家,

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

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

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

而一個乾淨的國家,

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

最終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所謂的偽君子,網上有一個很好的詮釋:

當事實對自己有利時,就強調事實,

當法律對自己有利時,就援引法律,

當道德對自己有利時,就鼓吹道德。

其實,我們身邊,總有這種人,

不懂得感恩,還把被人的幫助當做理所當然。

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的,

用道德約束他人,

來謀取自己利益的人,

才是世間最大的冷漠和不善良。

 

 

 

 

不給別人添麻煩,

是一種教養

為人父母,都知道帶孩子出門,要操心很多。

提前安排好,不讓孩子在旅途中受罪,

是家長的責任。同樣是帶孩子出行,

之前,在寧波飛往西安的航班上,

一位媽媽獨自帶孩子坐飛機,

怕孩子吵鬧打擾到其他乘客,

專門給周圍的旅客送上了

「防噪耳塞」和致歉小紙條。

一個小小的舉動,溫暖了飛機上每一個人。

比起什麼都不做,

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他人的父母,

孩子更需要這種以身作則的父母。

有一種文化叫:「不麻煩別人」。

不到萬不得已,就儘量不要麻煩別人。

一旦有人求助於你,你就要盡力而為,

因為他一定是碰到了什麼棘手的問題。

如果有人著急趕時間想插一下隊,

態度很客氣,剛好被插隊的人時間充裕,

也願意讓他先行。仔細想來,

讓插隊的人站在自己的前面,

那就是後面所有的人都往後一個位置,

等於插的不是一個人的位置,

而是後面所有人。

 

其實,助人為樂和不麻煩別人,

本身就是一條道德準繩上的兩方面。

兩者保持平衡,生活才能和諧有序。

一味地索取或者一味的付出,

對每個人來說,都不公平。

 

 

舉手之勞,

是助人者的謙詞,

不是受助者的理由

道德綁架,是一種私刑道德綁架,

像一把無形的殺人利器,

而手執利刃的人,

卻從來都覺得自己是代表正義的一方。

在電影《搜索》中,

高圓圓扮演的葉藍秋突然獲知自己身患癌症,

她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輛公車。

沉浸在突如其來的人生悲劇中,

她拒絕了給一位老大爺讓座。

乘務員幾番催促葉藍秋給大爺讓座,

藍葉秋都面無表情,一動不動。

這種情況下,大爺說話了:

「大姐,不就一個座位嗎,

就當我呀,讓給這個女孩了。」

一時間,圍觀者們開始幫腔,

有人拿起手機開始記錄。

 

隨後,視頻蔓延,

引發了一場社會大搜索,

網路上開始了對葉藍秋的集體討伐和謾駡,

在指責和病魔的雙重打擊下,

她最後選擇了自殺。

葉藍秋的死,每一個參與這場討伐的人,

都是間接的施害者。

他們根本沒想過自己看到的只是局部的真相,

也不在乎被攻擊者的感受,

他們只覺得自己代表了道德和正義。

其實,內心深處,這些人更多的是

在宣洩自己生活中的壓抑。

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幫助,

但是可以盡力做好,

自己責任之內的事。

道德,從來都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而不是要求別人。

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用道德去逼迫別人獻愛心。

在這些基礎上,才會滋生真正的善良。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