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2個原則 成為下一個巴菲特;做喜歡的事,成功隨之而來

Hands Up 創業智庫

Hands Up 創業智庫

  • 2014-07-31 13:38
  • 更新:2018-07-14 14:52

 

巴菲特的不僅是好的投資人 也是優秀的企業主

巴菲特的財富是從他的投資績效而來,

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同時也是一個相當優異的企業主。

普遍對他不了解的人都以為他是靠股票買賣賺錢,

但實際上,他是靠擁有企業帶來的現金流,

持續不斷收購優異公司,

靠複製更龐大的現金流而獲得的致富途徑。

 

他曾說過:「正因為我是個好的投資人,

所以我也是一個優秀的經理人;

正因為我是優秀的經理人,所以我也是好的投資人」

因此,我們可以從他的投資原則學習如何評估一間企業,

雖然創業與 已經穩定經營、且擁有某種程度規模的企業不同,

然而這2項原則可以成為新創團隊或是一般公司追尋的目標。

以下我們就來談談巴菲特挑選股票的2個原則:

「企業原則」與「管理原則」

新創團隊可以將它應用在經營公司上,

也可以成為像巴菲特一樣 優秀的企業主!

 

巴菲特挑選股票的2個原則

一、企業的原則 

1.這企業的產品是否簡單易懂?

巴菲特只投資在以他的產業和財務知識上,

足以理解的公司,他稱之為「核心能力範圍」。

他多年的投資經驗顯示,

一個人若不了解某個產業,就無法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

比方說,他投資汽水、報紙、糖果、傢俱等…公司的股票,

卻不碰科技公司,即便是好友比爾蓋茲的微軟也不例外。

同時這也告訴我們,即便是已經有一定規模與資源的企業,

巴菲特都認為他們應該維持「簡單易懂」的經營邏輯。

 

那麼對於新創團隊而言,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

就更應該讓產品與服務一開始就「簡單易懂」。

不要試圖讓自己複雜,

那可能意味著接踵而來的龐雜成本與風險,

而這對新創事業而言,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2.這家企業是否能穩定創造獲利?

巴菲特不喜歡一窩蜂的「熱門股」,

也不喜歡經常改變基本方向的公司,

更是刻意避開宣稱正在「轉虧為盈」的企業。

這就好比一個高中三年成績都墊底的學生,

告訴你他大學考試會高中前幾名的學校,

雖不是不可能,但機率太低,

以至於巴菲特不喜歡去「賭」這樣的企業。

 

對於新創團隊而言,

你也應該讓自己先擁有幾項初步的成功結果,

而非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

就對外不停宣告你們擁有光明的未來。

這若不是欺騙自己,就是欺騙投資人。

於此同時,

儘快獲得第一筆、第二筆、第三筆訂單或收入,

讓自己能穩定的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而非以獲得最大資金投資為成功定義。

 

3.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巴菲特偏好具備「消費性壟斷」力量的企業,

他們的產品或服務被消費者高度需要,沒有替代品,

而且不受政府政策管制或總體環境影響太大的企業。

巴菲特形容,企業的長期發展優勢,

就好比城堡的「護城河」,

這護城河應該越寬越好,越深越好,

甚至裡面還養好幾頭鱷魚,以抵禦外來的入侵。

 

同樣的,新創團隊也應當朝向這樣的目標邁進,

檢視自己是否擁有夠深、夠廣的「護城河」,

好讓自己在競爭之中存活下來。

事實上,每一個新創事業,

都應該盡速建立一兩個顯而易見的「相對優勢」,

無論是在成本上贏過對手,

或者在技術專利、行銷、人脈、資金、規模、會員數等等,

逐步增加多項優勢,

將能大大提高存活的期間與成功機會。

 

二、檢視企業管理的原則

1.經營團隊是否夠理性?

 

關於這點,巴菲特是以企業應用盈餘的方式,

來判斷經營團隊是否俱備理性。

若企業將賺到的盈餘再投入而能獲得高報酬,

公司就該將盈餘保留之後再投資;

反之,若公司坐擁大筆現金卻無法創造高回報,

理性的做法就是發還給股東。

 

以類似的概念來看待新創團隊,

最需要被注意的就是新創團隊使用資金的方式。

草創初期的團隊,

最需要重視的就是成本控管。

團隊一定要非常清楚,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

這點說起來簡單,

然而就筆者所瞭解的許多新創團隊,

沒錢可花的當然不用說,

但那些獲得投資人注資的創業團隊,

卻有絕大多數都沒有把錢當錢來使用。

 

巴菲特曾說:

「真正好的經理人,

可不是一覺醒來後心血來潮地說:『今天我要砍成本』,

這就好像他睡醒後才開始決定練習呼吸一樣荒謬。」

請創業團隊記得,所有的事情都有替代方案,

解決方法不需要完美,

只要對比之下可盡量節省成本,

那就先以這樣的方案去做。

碰到問題不要先想到花錢解決問題,

而是考慮是否有替代方案可執行,

雖然比較不方便一些,

但可以為團隊多保留現金,就是好的開始。

 

2.經營者對股東是否誠實坦白?

 

巴菲特說:

「公開誤導普羅大眾的執行長,總有一天會誤導自己而出錯」,

他的恩師葛拉罕,

曾說過一段類似這樣概念的有趣故事。

一位石油開發商蒙主寵召到了天堂,

他遇到了聖彼得,但卻有個壞消息。

聖彼得說:「你有在天堂居住的資格,

但是,就像你看到的,

保留給石油商的住宅已經滿了。

沒有地方可以再塞你進去。」

開發商想了一下,跟聖彼得說,

只要讓他跟現有住戶講一句話就好。

聖彼得覺得沒什麼大礙就答應了,

因此開發商把雙手攏在嘴邊,大喊:「在地獄裡發現石油了。」

隨即住宅的大門打開了,所有的石油商往陰間前進。

聖彼得感到驚訝,

他邀請那位開發商住在天堂,就當在自己家一樣。

但那開發商頓了一下,然後說:

「不,我想我還是跟其他的人一起去好了。

畢竟謠言有可能是真的。」

 

新創團隊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對內與對外的誠信,

而且絕對不要試圖用假數據或假績效去哄騙投資人,

以及任何與你合作的伙伴。

當你說了一個聳動的謊言,

別人就會注意到你的驚人說法而給予肯定,

久了之後,你甚至連自己都深信不疑,

卻忘了這原始的說辭只是一個謊言。

接著你就會因為這樣的錯誤印象作出錯誤判斷,

而這就是你失敗的開始。

 

3.經營者是否會盲從?

巴菲特發現,

許多經營者常常產生「從眾行為」,不論該種做法有多不理智。

最主要理由是,當自己跟著其他公司做相同的事,

比起花時間、花心思去獨立判斷、調整方向容易,

更棒的是,這比較容易讓自己安心。

 

新創團隊最不該做的,就是在你什麼都還不是的時候,

就時時刻刻盯著你的競爭對手,別人做什麼,你也跟著做什麼,

仿佛這是一場模仿比賽,而不是一個創業競爭。

記得,你需要花時間關注的,是你的客戶對你的看法,

而不是你的競爭對手做了什麼。

只有當你成長到一定規模之後,

你才會有足夠資源,

並且才有需要,去分析競爭對手與你的互動方式,

在此之前,請不要浪費時間去模仿同業,

那並不是你該做的事。

 

做我們所喜歡的,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綜上所述,這些原則對創業團隊的啓示是,

草創時期的團隊務必要讓自己的產品簡單易懂,

好讓市場容易接受與理解,

並且以儘快獲利為主要目標,

而非被大筆資金挹注作為成功定義;

此外團隊必須持續累積競爭優勢,

同時控管成本與花費,

務必讓自己能用最小的成本穩定生存與發展;

最後,無論對內或對外,始終保持理性與誠信,

關注在顧客與市場對你的評價,而非競爭對手的行為。

 

最後,既然你都已經創業,

就不要像在公司上班一樣,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而應該選擇讓你感興趣,讓自己有熱情的事。

誠如巴菲特所說:

「哲學家告訴我們,做我們所喜歡的,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作者:Hands Up 創辦人 洪大倫 本文章經過授權同意轉載 原文於此


小編的話

在檢視過巴菲特的思考、投資原則之後,

其實可以發現好的投資人,同時也會是好的經理人,

也因此在我們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投資的同時,

我們也能在其中摸索到正確的經營管理方式與思考方式。

看看更多創業的文章:

《給年輕人的1句話》宏碁創辦人 施振榮:舊舞台沒變大,就去搭新的舞台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請幫我按個『讚』吧! 是我繼續寫的動力歐~

Hands Up 創業智庫

Hands Up 創業智庫

Hands Up協助創業人克服困難,用不同思考方式與行動,積極改善創業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創業成功機會。 Hands Up 創業智庫提供最低成本的工作空間,最專業的法務財務諮詢,並整合多方創業資源,歡迎聯繫 http://www.handsup.cc/

Hands Up協助創業人克服困難,用不同思考方式與行動,積極改善創業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創業成功機會。 Hands Up 創業智庫提供最低成本的工作空間,最專業的法務財務諮詢,並整合多方創業資源,歡迎聯繫 http://www.handsu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