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
我們開始學著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
「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不准情緒化,
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
可是,我們真的想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真正聰明的人
是懂得接納情緒的人
最近,機緣巧合,
我結識了一位叫玉婷的姑娘。
她是中科院的在讀博士,
整個人都流露著理性淡然的氣息。
我問她,你是不是從來沒有情緒失控過?
她笑著說,當然不是。
曾經她的學術論文被期刊拒稿,
她在食堂裡一邊吃飯,一邊痛哭流涕。
她告訴自己,不就是退稿嗎,
就算延期畢業又怎樣,
天又不會塌,冷靜些好嗎?
可心裡另外一個聲音卻在說:
「你當然可以難過,這種情況,
你應該感到難過的。」
當接納難過這個現實後,
她竟然慢慢平復了情緒,
心安理得地化解了自己當時的處境。
她的這番話讓我意識到,
原來真正聰明的人,
都是懂得接納情緒的人。
面對情緒,我也曾一度陷入困境:
覺得自己不再那麼容易捕捉
並感知到毫無緣由的快樂;
覺得自己會因為無法抑制焦慮
而在情緒低谷中不斷陷入自責;
覺得自己整天擔心活得平淡
卻又在每次情緒來襲時如臨大敵……
我想變得克制、理性、不動聲色,
卻在這種汲汲以求中,得失心越嚴重。
玉婷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對待情緒,
尤其是負面情緒,除了對抗與壓制,
我們也可以選擇先接納。
接納情緒,
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無能。
不論歡樂還是憂傷,興奮還是焦慮,
它們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內心深處有一種隱性情緒,
叫作傲慢。
今年八月,我參加了陳坤的公益項目
「行走的力量」,在滇西北行走五天。
一起參加行走的華瀟,
在聊天時提到他曾經單獨出遊、
所有行李被洗劫一空的經歷。
相機、護照、備用手機,甚至內褲都通通被偷,
氣憤、失落、迷茫等一系列
情緒瀰漫心頭,甚至想一氣之下掉頭回家。
但一通糾結後,他還是決定
買買借借,硬著頭皮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那趟旅行中,最後我所有的不開心都
被無與倫比的美景所治癒。
而經歷的一切也只成經歷,
成為我現在與你們聊天的內容。」
曾經的經歷與當時的心情,
都會成為我們回首時可貴的體驗。
就如黃永玉先生曾經說的那樣:
「失戀是一種美極了的美感,
可惜當事人從不細細享受。」
換一個角度,負面情緒可能也在為
我們提供深刻內觀與自省的機會,
讓我們得以探索內心的豐富程度。
所以,要學會接納情緒,並好好體驗它。
陳坤也分享了自己一次情緒失控的經歷。
由於發現自己的茶室被人佔用,
他氣急敗壞地向身邊人發了脾氣。
事後,他懊惱並反思,
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憤怒,
最終得出結論,
並坦然告訴了在場的大家
——由於自己內心深處
有一種隱性情緒,叫作傲慢。
我驚訝於他的直言不諱,但更相信他所說的,
每次情緒過後都應該想想情緒為什麼會發生。
「無論我們是在哪個階段
才覺察到它真正攜帶的訊息,
每一次情緒的出現
都是具有智慧和價值的。」
接納情緒,學會反思,
其實更是在認識真實的自我。
接納情緒,並不代表著放任自流。
舒婷說,因為是情緒,所以應是無跡可尋。
情緒往往沒有是非之分,
但它所誘發的行為卻通常有善惡之別。
當我們能夠以坦然的心態接納情緒、
以反思的態度考量情緒時,
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
行者阿瑢姐告訴我,
五年前的一次情緒爆發,
她一怒之下將家裡的液晶電視砸壞,
後來意識到這其實是
一個非常具有傷害性的舉動。
從那之後,每次生氣時,
她都會不由自主地
聯想到當時的狼藉一片,
眼前的憤怒也隨即偃旗息鼓。
參加「行走的力量」過程中,
滇西北的天氣陰晴不定,
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驟雨淋漓。
走過了樹影婆娑,
我猛然想起嚴歌苓曾經說過:
「走過斑斑樹蔭的時候,
像是走過了自己心中明明滅滅的悲喜。」
置身其中,
我似乎感覺自己曾經的困惑有了答案。
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自然的,
我只有接納它們,
才能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
也才能實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看更多好文,成為更好的自己:
- 情緒,就是心魔!當你決定不再在乎的時候,生活就好起來了!
- 每天回家時,把「壞情緒」留在門外吧!家...是我們 最該珍惜的地方。
- 癌症和「情緒」有關! 江坤俊醫師:這8種性格 罹癌機率最高
- 深到骨子裡的成熟:控制情緒!你指責別人,其實是 傷害自己..
- 面對越愛的人,說話要更輕!別讓情緒干擾你,才能把關心,送到對方心坎裡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