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只知道「旺旺」但你不知道蔡衍明。
這位奇葩富二代
不僅自己不愛讀書
還讓自己的孩子
滿了 18 歲就別再讀書了。
因為他說
「學歷高的人定性不夠,
都不夠瞭解自己,
要求的待遇比別人高,
卻不懂得要求自己;
反而是學歷低的人,
比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
工作起來比學歷高的人更努力!」
一起來看看他的傳奇人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簡單來說,蔡衍明的一生,
可以用「三多一少」來形容:
一多錢多:
他爺爺,他爸都特別有錢,
作為富二代,他 19 歲接管家族企業,
1 年就虧了 1 億,
要知道,那可是 70 年代的 1 億元,
不是你想虧就能虧的!
而他自己,靠著幾十年的積累,
現在身家達到 600 億元,
連續兩年成為台灣首富!
二多女人多,三多孩子多:
據說,蔡衍明曾經和 7 個女人
生了 10 個小孩,
最小的孩子2014年才 3、4 歲,
比他的孫子還要小。
一少:讀書少
蔡衍明從小不愛讀書,
在街上當小混混,
高中乾脆直接輟學,
更奇葩的是,他自己不讀書,
也不讓孩子讀書,
甚至定下規矩:
孩子年滿 18 歲便不再升學了!
這在台灣富豪圈裡面是絕無僅有的。
從台灣走到大陸,
靠著一包又一包米果創業
成為全球知名的「米果大王」!
就是這樣一個
「敗家子」、「小混混」,
他的傳奇是如何煉成的?
1957 年,蔡衍明出生在臺北一個富貴家庭,
因為是最小的孩子,
所以深受父親的喜愛。
但是他卻不愛讀書,
不是呼朋喚友在街頭晃蕩,
就是在父親的劇院看電影,
一天能夠看上 10 部電影。
高中時,由於先後和學長發生兩次衝突,
本來就不愛讀書的蔡衍明乾脆退學,
剛好那時候父親從朋友手中
接過宜蘭食品廠,
不想看著他整天遊手好閒,
就讓他去接管廠子。
那時候,蔡衍明只有 19 歲,
沒有文化,也沒有管理知識,
完全找不到頭緒,
用他的話來講就是:
「我帳也看不懂,
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
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就這樣一個啥都不懂的毛頭小子,
膽子倒是不小,
當時台灣的食品廠主要是做代工生產,
但他偏要做自己的品牌產品。
他說:
「代工要看別人的臉色,
要被壓價,
甚至隨時都可能踢你出局。」
第一次創業失敗
還差點想不開輕生
於是,他傾全廠之力,
做起了「浪味魷魚絲」,
但是做品牌哪有那麼容易,
那時候的台灣人只愛吃日本的零食,
結果一年下來,錢一分沒賺到,
反而賠了一億多新台幣,
不僅把廠子搭了進去,
還讓家裡貼了一大筆錢補救,
蔡衍明也落下了個「敗家子」的稱號。
當時的宜蘭食品廠人生首次做生意,
就嘗到了如此大的失敗,
蔡衍明的心情極為低落,
他很長時間都不敢和家人對視,
覺得別人看他就是在笑他,
甚至還得了抑鬱症,
一度想跳樓自殺。
寵物犬黑皮救了他
黑皮自蔡衍明 7 歲時就一直陪伴著他,
雖然個頭小小,但是非常好鬥。
蔡衍明回憶,
「他的雙眼炯炯有神,
很自信,也很敢鬥。
從小就找比他大的狗相咬,
有兩次被咬得送進醫院。
但每次從醫院回來,
他還是要找大隻的鬥。」
在愛犬的陪伴下,蔡衍明逐漸康復,
性格也發生了變化,
「我以前很樂觀、很招搖,
拜把子一大堆。
從那時候開始就自動收斂,
因為一個人成功,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
他決心從頭再來。
投身米果東山再起
一舉占領95%的市場!
沉寂了兩年時間,
蔡衍明終於找到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1980 年的台灣,
正處於經濟繁榮時期,
休閒食品,特別是米果,
如同今天的咖啡館,
是一種時尚和潮流,
但台灣人吃的都是日本零食,
並沒有本土品牌。
因此,蔡衍明決心進入米果領域,
而且他不信邪,不做進口,
一定要自創品牌。
雖然之前虧了 1 億,
但蔡衍明依舊相信這個路子是對的,
只是當年自己太過毛躁,
把事情搞砸了。
他吸取了當年失敗的教訓,
決心證明自己。
質量優先,誕生了
旺旺仙貝 和 雪餅
為了保證自身產品的質量,
年僅 22 歲的蔡衍明專程來到日本,
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塚制尋求合作,
希望能夠引進技術。
但 64 歲的楨計作社長連連拒絕,
怕小夥子辦事不牢,壞了自己的名聲。
但蔡衍明並沒有放棄,整整兩年時間,
他每月去一次日本,
每週都給楨計作寄一封信,
不斷表達著引起技術的渴望。
終於,他的誠心打動了楨計作,
把米果製造技術交給了他,
這就有了後來我們熟知的
「旺旺仙貝」和「旺旺雪餅」。
打響品牌,誕生了
『旺旺』這個品牌
產品有了,叫什麼名字好呢?
為了想出一個好聽、
上口又吉利的名字,
蔡衍明連續一個星期都沒怎麼睡覺,
前前後後想了上千個名字,
但都沒有一個滿意的。
據說,有天夜裡,
蔡衍明好不容易睡著,
突然聽到狗叫,
像是在呼喚自己,他驚醒之後,
立馬跑到家附近的靈犬廟祭拜,
再加上想起了自己心愛的寵物黑皮,
蔡衍明就把狗叫聲諧音「旺旺」,
當成了公司的新名字。
有了新名字、新產品,
蔡衍明立刻投入大筆資金做廣告,
由於廣告宣傳有效
結合了台灣民間信仰的祭拜習慣,
旺旺的米果產品一上市,
立刻引起了搶購風潮。
而且,因為旺旺是自有品牌,
在價格上擁有極大的空間,
蔡衍明主動發起價格戰,
迫使老牌食品大廠統一與義美
相繼退出競爭。
在台的市場佔有率一度高達 95 %!
獨具慧眼在湖南開廠
靠免費試吃打開市場
1992 年,35 歲的蔡衍明
已經在台灣難逢敵手,
適逢鄧小平南巡,
他嗅到了大陸將要加大開發的商機,
決心進軍大陸市場,
做「更刺激的生意」。
在那個年代,
外資選擇在大陸投資,
一般都是選擇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城市,
因為那裡是特區,
已經發展起來,交通便利、
政策優惠力度大。
但蔡衍明偏偏不走尋常路,
他把投資地點選在了湖南,
那裡遠離沿海,沒電沒馬路,什麼都沒有。
大家都說蔡衍明瘋了,
但其實他的算盤打得很精,
湖南稻米資源豐富,
能夠為米果生產提供原料,
勞動力也充足。
更重要的是,旺旺當時的投資只是千萬級別,
在外資雲集的沿海城市,
勢必不會得到政府的重視,
但在湖南,作為第一個投資,
勢必能夠得到很多的優惠政策。
果不其然,旺旺選擇在湖南建廠,
當地政府立馬投資了公路、
發電廠等基礎設施,
讓旺旺可以安心生產。
不過,旺旺在內地的開局並不順利,
有趣的是,正是這場不順利
讓旺旺在大陸打開了局面。
工廠建成之後,
旺旺就拿到了 300 貨櫃的訂單,
本來協議已經說好是款到發貨的,
可是交貨時,大陸經銷商卻要求賣完再付款,
不然就不要貨了。
蔡衍明一下子傻眼了,
但他拒絕妥協,只給到款的經銷商供貨。
但剩下的貨怎麼辦?
蔡衍明一咬牙一跺腳:
把這些貨都送出去!
於是,這些貨被運到了
上海、廣州、南京、長沙等地,
免費送給了當地的中小學生試吃,
學生們人手一包,
沒想到這樣反倒打開了當地市場。
趁熱打鐵,蔡衍明又趕緊砸錢做廣告,
「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廣告詞很快人盡皆知,
旺旺食品獨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裝
也廣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最終,投產當年,
蔡衍明就創收 2.5 億人民幣。
有人來搶生意?
不用怕,和他硬碰硬!
生意紅火,自然有人爭搶,
看著旺旺米果大賺特賺,
康師傅等上百家企業也不甘示弱,
紛紛建廠,到了 1994 年,
全國居然有 200 多個廠商加入了「米果大戰」。
在激烈的競爭之下,
米果的價格也從最初的一公斤 50 元,
直降到一公斤30元!
面對危機,蔡衍明一邊祭出價格屠刀,
接連推出了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
一口氣把自家產品的價格降到了 5 元一公斤,
狠辣得令人咂舌。
他說,「除根之後,才好做」。
另一邊,他又利用各地政府高漲的招商熱情,
接連在各地投資辦廠,
完成了製造端的快速擴張,
加大產量,減低成本。
此時,米果的價格已經恢復原先的水準,
但旺旺的市場地位從此再也無人能撼動。
就這樣,靠著一包一包的米果,
蔡衍明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2015 年,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的資料顯示,
旺旺集團蔡衍明坐擁 610 億元人民幣的總資產。
2016 年,蔡衍明力壓郭台銘,
再次蟬聯台灣首富!
誰說小混混不能做大生意?
街頭智慧照樣可以稱霸商場!
蔡衍明雖然是個富二代,
但是因為不愛讀書,總是混跡街頭,
所以他的行為處事總帶有一種「江湖氣」
鄙視陳規陋習,
講求實際,重情重義。
用200 天讓公司市值上升
旺旺曾經在新加坡上市
一直只有 15 倍的市盈率,
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
市盈率一度達 40 倍,
但旺旺每年的凈利率依然高達 16 %,
但就因為比不上康師傅,
蔡衍明打算轉投港交所,
他還說:被提起說差人家很多,
成就感沒有了,叛逆感出來了,
所以一定要去香港!
而且,蔡衍明不甘心與投行分利潤,
居然用自己的團隊代替專業私募,
結果要用私人名義,
以每天 15 萬美元的高額利息
向銀行借款 8.5 億美元,用於股權私有化。
這一回,蔡衍明不僅讓外界體驗到了
他的決策之大膽,
還看到了其行動之迅速。
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錄港交所,
旺旺前後只用了 200 天,
公司市值也從 35 億美元
提升至 51 億美元。
「街頭一年,
更勝讀書三年」
蔡衍明不讀書也取得成功,
要求孩子年滿 18 歲便不再升學,
直接進入企業學習經營。
有人反對,他不屑一顧地說:
哪個學校的老師,
比得上我親自教做生意?
外界傳言,他有過 7 個女人,
共生了 10 個孩子,
雖然他一直沒有結婚,
但是他坦言,無論是否登記過,
只要是自己的女人生的孩子,一概都認。
對於曾經幫過自己的人,
蔡衍明一直銘記於心
譬如向旺旺提供技術的楨計作,
就被蔡衍明視為「旺旺之父」。
他也把楨計作的雕像,
和他父母的雕像,
一同陳列在公司。
還有曾經陪伴他、啟發他的愛犬黑皮,
他也沒有忘記。他花了數百萬人民幣,
請畫家為黑皮畫了一幅油畫,
高達 7 米,陳列在公司裡面。
每個客人到訪,他都會引導客人來此處合影。
對於蔡衍明,不少人都對他的
「街頭智慧」不屑一顧,
覺得沒怎麼讀書、又是個小混混,
走到今天全靠運氣。
從敗家子到米果大王
但就是這樣一個「敗家子」、「小混混」,
卻在幾十年的商界浮沉中,
靠著街頭特有的智慧和堅持,
一步一步成為了今天的「米果大王」。
蔡衍明曾說:
「學歷高的人定性不夠,
都不夠瞭解自己,
要求的待遇比別人高,
卻不懂得要求自己;
反而是學歷低的人,
比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
工作起來比學歷高的人更努力。」
幾十年來,他也用自己的經歷證明瞭這一點,
他失敗過,也抑鬱過,
但他始終靠著骨子裡面不服輸的勁頭,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所以說,沒讀書又怎麼樣,
混街頭又如何?
只要有心、有膽識、有恆心,
你也能成為首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