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鄭敏200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新聞系,
她和另外五個同是Z姓開頭的女生一同入住129寢室,
六個女生遂決定將每年的12月9日定為寢室日。
畢業後每一年的“寢室日”,她們都會提前約好在某個城市見面。
大學畢業後,從青澀少女到人妻、人母,
六個姑娘早已散落在不同城市,
也有了各自的小家庭,但這一儀式竟然無一年中斷,
堅持了整整十四年。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們所以為的永遠,
往往撐不了幾年。
鄭敏有一句話很觸動我心弦,
她說:千萬不要再說下次,
下次再約就永遠約不上了。
一年有363天我都可以忙,
但一定要留下兩天給我們自己。
而鄭敏的室友小奕則說,
這裡是她心裡最後的屏障,
最後的防線,是永遠沖不垮的。
畢業十幾年,每一年全寢室的人還能集合在一起見面,
聽上去似乎不算太難。
但只要想想自己已經多久沒有跟朋友見面時,
就會知道能做到每一年的團聚有多不易了。
別說十四年,畢業後四年還能繼續
保持聯繫的朋友還有幾個?
只要你留心數一數,
這個數字恐怕會少得讓你膽戰心驚。
不是鄭敏她們的情誼比
我們的友誼來得更珍貴,
而是她們從來沒有再等下一次。
而我們太多人的感情,
最後都敗給了下一次。
我們不會知道,
當下一次我們再見面的時候,
都已經是何等模樣。
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
才有下一次見面的機會。
所以,能夠在今天見就見吧,
這一次與下一次中間,
充斥了太多變數。
微博上曾有一張圖片,讓無數人淚目。
“畢業那天,六個人的背影,
分別回到五個省,最遠新疆,
最近河南,宿舍裡我是唯一一個本地人,
把她們依次送走,
送走最後的室友之後一個人在火車站哭到起不來。
不知道這輩子還能再見幾次,
願我愛的這些姑娘,一個個都能過得好。
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很難受。”
那些以為永遠會在一起的人,
最後都不知飄零去了何方。
我們所以為的永遠,往往撐不了幾年。
畢業,其實,也是一種無聲的告別。
這些曾經睡在上下舖的兄弟姐妹們,
在此次離別後,竟無法再參與她今後的人生。
少女兔有一段話說得好:
當我們不斷長大了,
而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波散在大學那關。
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
甚至不同的國家,時間和空間的差異,
讓我們的關係自然從朋友變為舊人。
第二波散在工作那關。
我們工作的內容完全不一樣,
職業規劃也南轅北轍,
你匆匆趕著你的文案,
我忙著談我的客戶,
把所有的聚會時間都推到了下一次。
第三波散在婚姻那關。
成家立業後,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
有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昔日的朋友只能排到最後去了。
關於他們的一切我都是從朋友圈知道的,
甚至無暇去問問老友,最近過得好嗎?
是你變了或者我變了嗎?都不是。
而是我們以為還有大把的時間
可以再見面,還有無數個改天。
改天請你吃飯,改天來我這裡玩,
改天一起聚聚,可是無數個改天之後,再也沒有那一天。
明天和意外
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我曾有一位同學,
不幸患上家族遺傳病,
發病那年正值大學畢業第二年。
那一年暑假,我們幾個朋友約好一起去探望她。
當時,她已經在醫院做完手術,
據說手術很成功,恢復情況也不錯。
看著她帶笑的臉,我們都天真的以為,
只要再休養一段時間,
她應該就能回到我們的身邊。
可當我們問及她打算何時重新工作時,
她只是笑著把這個話題帶過去了。
走的時候已是傍晚,
太陽仍然很烈,但她堅持要送我們。
大夥兒都認為她現在身體虛弱,
應該多多休養,完全沒有必要頂著大太陽曬這一遭。
但她堅持一定要送。
我至今都記得她說的那句話:
我想送送你們,送完這一次,
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次。
車子開了很遠,我們回頭看時,
她竟然還在原地站著,
笑著對我們揮手,
夕陽把她的影子拉得孤單又漫長。
而我們沒有一個人料到,
距看望她還不到一個月,
她就因病情復發當晚就去世了。
那個活蹦亂跳的姑娘,
已經再也見不到。
當初她說過的話,竟然一語成讖。
每當我回憶往事,
想起她那天在太陽下的影子,
便忍不住淚如雨下。
見完這一次,或許再沒有下一次,
這是一種何等的悲涼?
明天和意外,
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我們所能做的,是珍惜每一次,
而不是把希望寄託於每一個“下一次”。
與其寄託於下輩子,
為何不在這輩子多見見呢?
其實,喜歡說下一次的人
往往開出的都是空頭支票,永遠無法兌現。
可你沒有想過,當你一次又一次的
說出今天忙,改天再聚時。
很多人和事都已面目全非。
所以,正如《後會無期》裡所說的那樣:
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有兩個老婆婆,其中一個是來送另一個的,
倆人緊緊握著手,一直在聊天,
眼神裡盡是依依不捨。
要發車的時候,一個老婆婆不得不下車了。
她邊走邊回頭說了一句話——姐啊,
今年我89歲,你90歲,
這是我們這輩子最後一次見面了。
這句話當時就讓許多人淚目了。
人生已經將燃燒到盡頭,
這是我們這輩子最後一次見面,
下輩子還能再相聚嗎?
但與其將希望寄託於下輩子,
為何不在這輩子多見見呢?
有人曾說:回聊啊,再約啊,改天聯繫啊,
下次一起玩啊,回頭請你吃飯啊,晚點給你電話啊,
有空出來喝啊,有時間去看你啊,
哪怕有一句能成真,
我們的關係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淡。
可見,人生真的沒有那麼多下一次,
這一次不見,下一次可能真的就約不到了,也無法再相見了。
而我們之間的情誼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
“下一次”中,變成真正的“淡如水”。
想見你的人,24小時都有空;
願意陪你吃飯的人,酸甜苦辣都愛吃;
想送你回家的人,東西南北都順路。
生活不易,有時候的下次再約,是無法避免。
但如果可以,趁著青春尚好,
情誼仍在,我滿心希望我們之間:
能這次約就不要再推到下次。
真的,誰也沒有那麼多的“下一次”!
不要下一次了,我今天就有空。
本文授權轉載自 桌子的生活觀,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