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當我們的年紀漸老,
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
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
足以讓我們的晚景慘澹。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溫室裡的花朵,
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教育中有一個東西
是萬萬不可缺的。
那就是:吃苦教育。
這五種苦現在不給孩子吃,
將來必吃大苦頭!
年輕的父母值得品鑒。
1.讀書很苦
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有人說:「怕吃苦,吃一輩子苦,
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說得就是讀書這事。
一個人越會讀書,讀書越多,
自身能力就會越強,底蘊內涵越深厚。
眼界以及格局就會更開闊,
看到的世界也會更大。
當孩子通過讀書而獲得更多的機會與磨練時,
之後的人生自然就會開掛。
或許年少時尚未有明顯差別,
但經過閱歷以及年齡的增長,
將會暴露無遺。
像之前新聞報導過一篇,
關於一對雙胞胎兄弟的故事。
讓不少人感悟到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遭遇,
差別竟是這麼大!
雙胞胎家境窘迫,弟弟從小熱愛讀書,
哥哥卻對上學興趣不大。
高中畢業後,弟弟考上武漢大學。
哥哥卻因成績不理想,
16 歲就去了珠三角的工廠打工。
十年後,弟弟成了大學副教授,
因為科研成績突出,
馬上要去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
所有的人,都認定他前途無量。
而哥哥卻早早結了婚,生了小孩,
每天忙於體力勞動,
對兒子的教育,漠不關心。
心情不好,就打老婆。
雖然只有 30 多歲,
人生卻一眼可以看到頭。
為什麼同樣是雙胞胎,
一個人有著無限可能,
另一個人的人生卻已經定型?
原因無他,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你信,它就可以帶你走向成功。
你若不信,
他也可以帶你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唯累過,方知閑。
唯苦過,方知甜。
2.批評很苦
失望的人生更苦
孩子在很小、
是非道德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之前,
總是會用犯錯誤來得到一些體驗。
如果這個時候,
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選擇無視
或者不捨得批評,
很容易養成他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
將來長大了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
所以父母就要在孩子一開始「犯熊」的時候,
捨得批評,懂得正確的批評。
記得有一次,我跟大米一起去商場買衣服,
大米在自動電梯那裡開始玩了起來,
一會上去一會下來。
這個時候過來了一個孕婦,
大米動作很莽撞,差點撞到了孕婦。
我當時很生氣,大米卻嘻嘻哈哈的。
於是,我就把他拉到了孕婦的身邊,
跟孕婦說:「你好,對不起,
我兒子剛剛太調皮,沒有傷害到您吧?
實在不好意思。大米,快跟阿姨道歉!」
孕婦笑笑說:「沒事沒事。」
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我希望能夠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
讓大米明白犯錯後要及時道歉。
而且後來,我又跟大米說在公共場合
要懂得照顧大家的感受,不能隨心所欲。
還告訴他媽媽批評你,
是因為你是個好孩子,懂得對錯,
免得將來後悔。
從那以後,
大米再沒在公共場合做過莽撞的事情。
柴靜曾經說過:
「批評你不可怕,
對你失望才可怕。」
可見,一旦別人對你產生了失望的心情,
一切就都沒用了。
所以家長就要從小給孩子吃些批評的苦,
而且還要讓他吃得心滿意足。
將來,孩子才不會因接受不了批評,
而失去更多的機會,毀了他的人生。
3.失敗很苦
爬不起來的人生更苦
成功是千載難逢,
而失敗才是人生常態。
尤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就是從無數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
得到總結,才學會長大。
但生活中,
還是會有很多孩子不願意接受失敗,
只想要成功。
寫字寫不好,不寫了,放棄;
畫畫,畫得不好,放棄;
就連拼個玩具,如果失敗了,也會放棄。
可如果只知道失敗,
不在失敗後奮起直追,
跨越它,
怎麼能離成功近一點?
就像我們熟知的科學家霍金,
雖然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但小時候,失敗也沒少找他。
霍金小的時候學習能力並不強,
成長到很晚才學會閱讀,
上小學在班級裡的成績也從未進過前十名。
老師都覺得他已經無藥可救,
同學也都嘲笑他。
甚至在他 12 歲時,
班上的兩個男孩子還用一袋糖果打賭,
說他永遠不能成材。
但父母卻從未責罰過他,
甚至知道他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頗有興趣,
還為他擔任起了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從那以後,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我們大家也都知道做科學研究,
失敗幾乎是隨處可見,
可霍金還是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失敗。
於是在 20 多年後,
霍金搖身一變
成為了物理界一位元大師級人物!
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
失敗不苦,因失敗後放棄
再也爬不起來的人生更苦。
因為,你永遠也嘗不到
何為成功的快樂!
4.教養的過程很苦
但肆無忌憚的人生更苦
我們總說,窮養富養都比不過教養。
但何為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品格修養
映射于外的優雅和從容之美,
能讓一個人從骨子裡飄出芳香來。
而通常,擁有一個良好教養的孩子,
也更受大家的青睞。
但孩子在形成良好教養的過程中,
卻是非常苦的。
要學會克制,學會隱忍,
學會隨時為他人考慮,
學會舍小我,顧大我。
總之,好的教養,
一定是在苦與酸中
細細打磨出來的一根銀針。
看似作用不大,
卻能在關鍵時刻決定命運的走向。
很久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
說是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因為薪資微薄,房租昂貴。
在幾個月後終於因
承擔不起房租而流落街頭。
但後來,卻碰到一家非常有教養的人
願意收留他一段時間。
雖然後來大學生呆了不久後,
就選擇了離開。
但他每年都會去拜訪那家人,
利用他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大學生說:「因為他們有著良好的教養,
讓當時的我感受到了最溫暖的回應,
所以我願意用我的所能去回報他們。」
有著良好教養的人,
總是能給人一種如沐清風的感覺,
很舒服,很溫暖,也很動人。
相反,那些毫無教養、
做事肆無忌憚的人,
卻總是承受著世間最醜惡的人事物。
所以父母要記得,
寧願讓孩子從小吃些教養過程的苦,
也不要讓他長大因沒教養
而吃到更多的苦頭!
5.分離的感覺很苦
但分不開的人生更苦
《李宮俊的詩》裡曾說過:
「所有的分離,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
總有人會願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
而「那個人」裡一定有父母。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
註定要承受分離的痛苦,這是無法避免的。
而孩子,越早獨立,
接受分離的痛苦,
長大後才不會輕易崩潰,
變得堅強而自信。
但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分離時的哭鬧,
總會覺得於心不忍,
讓孩子和自己都備受煎熬。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如果你因上班而需要暫時離開孩子,
就可以抱著孩子告訴他:
「媽媽沒有永遠的離開你,
只是我去上班,晚上回來接你放學。
同學和老師也都非常關心和照顧你,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都可以告訴他們。」
給與孩子安全感的同時,
又能讓他逐漸接受分離的苦,
讓他明白分離是必然存在的,
要學會接受。
只有這樣,他在今後的人生,
才敢獨自去面對困難,應對人生的挫折。
也會記得,無論有多難熬,
背後總有一個人在支持著他,
那就是他的:父母。
有人說過一句話:
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
而我們所有的努力,
都是為了讓自己少吃一些苦。
每個看似都很苦,往往卻是苦盡甘來!
所以苦過孩子,才能讓他們成長;
窮過孩子,才能使他們強大!
看更多好文,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