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純屬示意
孩子,那天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
你又像往常一樣跑來跑去。
我說:「你能不能不要到處跑,
乖乖地把飯吃完。
你要是總這樣,
長大了誰會喜歡這麼不聽話的小孩?」
然後你說:「媽媽我還小呢,我還沒長大。」
爸爸問你:「那你覺得多少歲是長大呢?」
你說:「我覺得 100 歲就長大了。」
爸爸又問:「要是寶寶 100 歲了,
你覺得爸爸還在嗎?」
你答:「我 100 歲的時候,
爸爸就不在了。」
我們很驚訝,繼續問你:
「那爸爸不在去哪裡呢?」
你面無表情地說:
「我 100 歲的時候,你們就死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我今天要跟你談談
什麼是死亡
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我鼻子突然一酸。
死亡對於你來說,毫無分量,
還只停留在了字的發音上面。
直到那天,帶著你參加了姨奶奶過世的酒席,
你終究還是問了那個所有孩子都會問的問題。
「人為什麼要死?人死很可怕嗎?
媽媽,姨奶奶死了之後她會去哪兒?」
孩子,今天我決定認真地和你談談這個話題。
孩子,在回答 「人為什麼要死」的問題前,
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
希望你能在故事中找到答案。
關於死亡的故事:
孩子不讓死神帶走奶奶
在一條安靜的小街上,
有一棟小房子,
房子裡住著一個老奶奶和四個小孩,
他們相依為命。
只是,老奶奶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了。
終於,死神來到這戶人家,要帶走老奶奶。
死神走進小屋時,
孩子們不願意讓死神帶走奶奶。
其中一個小男孩用小手握住死神的手問,
「為什麼?為什麼奶奶必須要死?」
死神非常心疼孩子們,
決定坐下來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
希望孩子們理解,
為什麼死亡是自然和必須的:
死神:生與死是相對的
沒有死亡,生就沒有意義
很久以前,有兩個兄弟,
一個叫缺憾,一個叫悲傷,
他們生活在一個憂鬱的山谷里。
漂浮在山頂的悲傷之雲遮擋著他們的視線,
他們過著緩慢和沉重的生活。
在悲傷之雲的上面,住著兩個小姐妹,
一個叫開心,一個叫快樂。
兩姐妹過著明亮而充滿陽光的日子。
可在快樂之餘,
她們總感覺生活裡好像缺了一些什麼,
以致於她們不能盡情地享受快樂。
有一天,山谷裡的兩個兄弟
遇見了雲端上的兩個姐妹,
缺憾愛上開心,悲傷愛上了快樂,
他們彼此相愛,成為了夫妻,
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死神繼續說到:生和死也是一樣,
如果沒有死,生還有什麼意思?
如果天從不下雨,誰還會享受陽光?
如果沒有黑夜,誰還會在乎白天?
如果缺憾沒遇到開心,
悲傷沒遇到快樂,
他們就不能體會真正的幸福。
孩子似乎懂了什麼
孩子們若有所思,似乎懂了什麼……
死神最後站起來,慢慢走上樓。
不一會,孩子們聽到奶奶房間裡的窗戶打開了。
房間裡傳出死神低沉地帶著哭腔的吟唱:
「靈魂,飛走吧!
靈魂,飛到遙遠的地方去吧!」
孩子們跑上樓,
奶奶安詳地閉著眼睛,
死神已把她的靈魂帶走了……
窗外的微風拂過臉頰,
孩子們都有著一股溫暖的平靜。
美國偉大的哲學家富蘭克林曾說,
「在還沒死亡以前,
人就不能算作完全誕生。」
人們雖然死了,離開了,
但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生命的補充,
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因此,它是必須的,也是自然的。
所以孩子,我們要認識它,
像小男孩一樣接受它,
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敬。
「媽媽埋到土裡,
我就澆水,讓妳長大」
你說你喜歡大麟子,
那天,我們倆和往常一樣一起窩在沙發上看
《媽媽是超人》。
節目中,鄧莎化了老年妝,
大麟子看到「老年的」媽媽後,
非常傷心地說不要媽媽變老。
鄧莎問:「為什麼不要媽媽變老呢?」
大麟子說:「因為你老了就要埋到土裡了。」
然後鄧莎問:「如果媽媽埋到土裡了,
那你怎麼辦呢?」
大麟子答:
「那我就每天給你澆澆水,讓你快快長大。」
看到這裡,我熱淚盈眶。
你卻若有所思地問我,
「媽媽,變老了就和姨奶奶那樣死了嗎?
我害怕,我不要你死」
並一頭扎進我的懷裡大哭起來。
當時我告訴你,
「孩子,不怕,死不可怕的。」
(中略)
人死了可怕嗎?
不可怕的
人恐懼死亡,
不過是愛惜生存的緣故。
詩人歌德說:
死,對於智者並不是恐怖,
對於善者並非是終點。
生與死本就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
我們給死亡賦予的儀式感,
正是因為我們熱愛生命。
倘若我們能直面死亡,它就不是恐懼,
也不是終點,而是親人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如同姨奶奶走了,
但是她仍活在我們心裡,
活在我們身邊。
上次,在姨奶奶的葬禮酒席回來的路上,
你如往常一樣又拉著叔爺爺給你講故事,
可惜還沒講完你就睡著了。
其實,這個故事正是關於生命與死亡的,
現在,媽媽再講給你聽。
有個人死了
佛祖給了他一箱遺物
有個人死了,
他才剛剛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暫。
這時,他看見佛祖手拎一個箱子向他走來。
佛祖說:「好了,我們走吧。」
男子說:「這麼快?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呢。」
佛祖說:「很抱歉,但你的時間到了。」
男人問佛:「你這箱子裡是什麼?」
佛祖說:「是你的遺物。」
男人疑惑地說:「我的遺物?
你的意思是我的東西,衣服和錢嗎?」
佛說:「那些東西從來就不是你的,
它們屬於地球。」
男人又問:「是我的記憶嗎?」
佛祖說:「不是,它們屬於時間。」
男人猜測:「是我的天賦?」
佛祖回答:「不是,它們屬於境遇。」
男人問:「難道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佛說:「不,孩子,他們屬於你走過的旅途。」
男人追問:「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們?」
佛說:「不,他們屬於你的心。」
男人說:「那麼一定是我的軀體。」
佛祖:「不,你的軀體屬於塵埃。」
最後,男人肯定地說:「那一定是我的靈魂!」
佛祖一笑而過:「孩子你完全錯了,
你的靈魂屬於我。」
打開箱子
裡面什麼都沒有
男人眼含淚水,
從佛祖手中接過並打開了箱子——
裡面空空如也!
他淚流滿面,心碎地問佛祖:
「難道我從來沒擁有過任何東西嗎?」
佛祖:「是的,世間沒有任何東西是真正屬於你。」
死者:「那麼,什麼是我的呢?」
佛祖:
「你活著時候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你的。」
「未知死,焉知生」
孩子,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未知死,焉知生」。
大概意思是倘若一個人
對死亡沒有充分的認識,
怎麼會明白生活的意義,
更不會珍惜活著的時光,珍惜生命。
孩子,媽媽今天跟你說的這個話題
可能會是大人間比較忌諱,
在你看來是件神秘恐怖的事情。
但當你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後,
媽媽更想讓你明白的道理是:
願你不懼死亡,珍惜當下。
因為,你活著時候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你的。
「媽媽,等你死了,
我就用火把你燒成灰」
記得一位阿姨曾感慨地說
她女兒對她說的一段話,
讓她一生難忘,也同樣讓媽媽很感動。
6 歲的女兒有一天說:
「媽媽,等你死了,我就用火把你燒成灰,
然後把這些灰收起來,放在花盆裡。
你喜歡什麼花?百合?
好的,我就在花盆裡種好多百合,
然後等百合花開花了,
我就把花剪下來,插在花瓶裡,
放在屋子裡。這樣我就能每天看到你。」
倘若那一天終將到來,
我希望能如申京淑書里所說的那樣:
有一天,在某個下雪的早晨,
我在這張書桌上寫字或讀書的時候,
靜靜地俯下身體,閉上眼睛,
我希望那是我在人間的最後模樣。
我也願意被你種下,
生長出你喜歡的茉莉花,
守護在你身旁,留你陣陣芬芳。
生與死,都是愛。
媽媽愛你!
本文由嬌嬌媽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簡介:嬌嬌媽(ID:jiaojiaoma8);
嗨,我是嬌嬌媽,專注於服務數百萬媽媽的平台。
我的文,偶爾理性冷靜、偶爾溫暖深情,
只為讓您在路上少走彎路,做個最懂孩子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