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有義務替你管小孩! 這 6種失敗的教育方式 注定毀了你家小孩!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7-24 17:01
  • 更新:2018-07-25 15:18

沒人有義務替你管小孩! 這 6種失敗的教育方式 注定毀了你家小孩!

(圖/shutterstock)

 

最近看了一本書《俗物與天才》,

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

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正確科學的教育,天資普通的孩子將來也能耀眼一方,

錯誤狹隘的教育,再聰明的孩子也能淪為庸才。

作為父母,我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如何使孩子成功這類話題,

往往忽略它的對立面;

家長帶著孩子一門心思向成功終點奔跑,

卻常常忘了反思自己的行為。

 

沒有父母是天生的精算師,

太多不可預測的事情隨時會發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上,我們都會犯錯,會栽跟頭,

如果只是追求速度,一心往前奔,

那麼一旦有環節出錯,還不及時修正止損,

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可以預見的是,

就算你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

你的錯誤行為也會把孩子拉回起點,

甚至南轅北轍,與成功漸行漸遠。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父母哪些不正確的養育方法,

會拉孩子後腿,認真對照下,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 只說不做

思想和行為不一致

有個詞語叫“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意思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這自然是很美好的品質,

如果用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沒什麼毛病。

但有意思的是,我們的很多父母,

常常是“嚴於律娃,寬以待己”。

他們最擅長打親情牌,

我做這做那全都是為你好,我為你可是操碎了心:

不讓你別玩手機,是為了你的眼睛著想,

不讓你看電視,是怕影響你寫作業,

讓你多讀書,是為了你能開闊眼界,

讓你好好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找到好工作......

 現實情況是,不讓娃玩手機,自己狂刷手機,

不讓娃看電視,自己看不停,

讓娃多讀書,自己從不讀書,

讓娃好好學習,自己不思進取......

只說不做,紙上談兵,孩子長大一點明白你的套路後,

他也會跟著有樣學樣,你肯定不希望,

自己的孩子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吧,

那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行為,

記住身教重於言傳,

說一千遍,

不如親身示範一遍來得有效果。

 

2. 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這類父母通常會比較強勢,

對孩子成才的渴望遠遠大於對孩子情感的呵護。

在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內心壓抑敏感,無形中失去很多童真和快樂。

不過這種父母的私心和慾望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表面來看,他們確實為孩子做了很多,

每天都有打雞血的熱情和拼勁,

為孩子的成才費盡心思,

“看起來很勵志”的背後,也以孩子不快樂,

不自由,沒主見,活得累為沈重代價。

孩子不是你的私人木偶,他有血有肉,人格獨立,

你為他設計好的路,他能走多遠呢?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最好的愛是默默注視,適時放手。

 

3. 不讓孩子經歷任何風險

溫室裡的花朵,最容易被風雨摧殘,

時時都在父母庇護下長大的孩子,

最容易被困難壓倒。

有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受一點罪,什麼都提前準備好,

早早的築起一個堅固溫暖的小窩,

每天給他供應充足的陽光雨露,

不讓花花綠綠的外界干擾他。

過度的保護等於切斷了孩子以後自力更生的道路,

當別的孩子脫離父母的懷抱,

準備去社會舞台大展宏圖的時候,

你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會,

這種看得見的反差只會令他一蹶不振。

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裡說: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

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

不摔頭,不碰壁,

不碰個頭破血流,

怎能煉出鋼筋鐵骨,

怎能長大呢?

 

4. 唯成績論,只看重結果

在這個多元化發展的時代,

個人的成長也有多種可能性。

但無論思想怎麼進步,

高考制度依然存在,父母對考分的執念消散不去。

我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有很多父母,

在陪孩子領期末成績單時,臉上都會寫滿焦慮,

如果孩子考得好,那張焦慮的臉就舒展開來,

如果考得不好,焦慮會轉化為深深的失望。

他們不會關心孩子現在情緒如何,

最近學的怎麼樣,在他們心裡,

成績就是一切的說明。

考分固然重要,但父母面對孩子成績正確的態度更重要。

孩子未來成功與否

不僅拼的是自身實力,

也拼的是家長的整體素質。

 

 

 

5. 嬌慣縱容,

對於孩子的錯誤避重就輕

嬌縱孩子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由於從小溺愛,

長大以後成為歪瓜裂棗的也大有人在。

就算有那麼多的前車之鑑,

無限度縱容孩子的家長依然不以為意。

你的嬌慣縱容,也許當時會掩蓋一些不美好的景象,

可是時間不留情,當你一次次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一次次救他於自己闖的禍,製造的麻煩時,

等他羽翼豐滿,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更不知道闖禍的成本,那麼到他步入社會,他的處境會很危險。

社會不是你家,別人不是你媽,

家人可以無限包容你,社會可不會。

如若父母還是無原則嬌慣,

小心你精心伺候的小皇帝,

長大變成可怕的大惡魔。

 

6. 以孩子為中心,

放棄自我修煉

有的媽媽為了給孩子全天候的愛,

放棄自己的工作社交,

以孩子為圓心,360度的晝夜旋轉。

其實為了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選擇做個全職媽媽無可指摘。

但如果做一個把日子過得枯燥乏味,

毫無趣味可言的全職媽媽,

總有一天會成為牢騷滿腹的怨婦媽媽。

很多全職媽媽離開工作,

回到家庭生活中來,

也一樣能把日子經營的風生水起,

她們把對工作的熱情,

轉移到平淡的日子裡,不斷修煉自己,

不斷學習進步,

也給孩子做出了積極的示範。

 

以上的這六件事,

具有很深的潛伏性,殺傷力也極大。

不過因為表面“看起來很美”,

引不起父母的重視,

而且每一件事都打著“為孩子好”的招牌,

讓我們容易放鬆警惕。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沿途曲折坎坷,

如果走錯了,不要著急,

適時調整,及時反思,

不要等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才心生悔意,

到時恐怕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本文授權轉載自 藍小仙,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