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在投資中,你感覺到滿意的投資產品往往都不會是幫你獲利的產品 ”
---美國知名財經專家Robert Arnott
最近有朋友問我
金融機構的理財人員
大力推薦他購買某個基金產品
說這個產品現在賣得很好
問我對這個基金的看法
我告訴這位朋友
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
通常熱賣的基金產品
將來的投資報酬率都不會很好
資金湧入越多的基金產品
越應該要避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永遠要反過來想
股神巴菲特的長期事業夥伴
查里曼格先生( Charlie Munger )
有句知名的經典投資智慧 :
反過來想
永遠要反過來想
但說的容易
做起來卻相當的困難
因為這違背了人們的直覺想法
人們總是喜歡去追逐市場上熱門的投資產品
而且當短期的大量資金湧入某個資產的時候
也會將該資產繼續往上推升
投資人看到短期的獲利
信心自然就更加充足
又湧入更多的資金
反之
市場上冷門的投資標的
投資人看不到短期的獲利
資金撤出導致該資產下跌
投資人的信心更加缺乏
更多的資金跟著撤出
如此的資金效應
往往讓熱門的投資標的
最終變得非常昂貴
投資人很難獲利
而冷門的資產變得更加的便宜
反而獲利空間加大
當市場氣氛改變的時候
追逐熱門產品的投資人
終將嘗到苦果
而投資冷門資產的投資人
卻會開始享受收成的好處
通常熱賣的基金產品
將來的投資報酬率都不會很好
美國知名基金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
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
該機構每年將『資金撤出最多』的基金類別歸類成
「投資人最不喜歡的類別(Unloved)」
而將『資金湧入最多』的基金類別歸類成
「投資人最喜歡的類別(Loved)」
接著將兩者做比較
如果投資人每年分別投資在
Unloved 與 Loved 中
然後持有 3 年
3 年後在重新將資金分別投資在
當年最不喜歡與最喜歡的類別中
結果發現
從1994年到2017年底這段時間
投資人最『不喜歡』的基金類別
平均能夠比投資人最喜歡的基金類別
多產生每年5%的報酬率
而且這樣的投資策略
在過去 24 年期間
有 22 年都會是比較好的投資策略
只有 2 年的期間沒有產生較高的投資報酬率
過去歷史的經驗已經清楚地告訴了我們
如果你真的想要挑選未來可能報酬率會較好的基金產品
選擇冷門的投資標的
遠比選擇熱門的投資標的來的更好
所以熱賣的產品其實是你應該要避開的選擇
反過來想,永遠要反過來想
你學到了嗎?
本文授權自 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原文標題:反過來想,永遠要反過來想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