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當「潑冷水大王」的父母,才是台灣變鬼島的幕後推手!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4-06-06 10:35
  • 更新:2018-07-17 15:02

愛當「潑冷水大王」的父母,才是台灣變鬼島的幕後推手!

(圖/shutterstock)

 

我們都很熟悉這樣的家長:


1. 考試成績一出來,就盯著成績單猛瞧,老是拿自家小孩跟班上前五名的成績比較。

    「你看看王小明,每次都考第一名,你到底有沒有在讀書啊!」
    「隔壁家賣豬肉的那個小美都考得比你好,你真丟臉!」
    「我那麼努力,那麼拚命賺錢讓你唸書,結果你只考十五名?」


2. 永遠只看到小孩的弱科,忽視小孩真正有優勢的特質。

    「你怎麼這麼笨阿,數學怎麼教都不會!」
    「理化這麼爛,出社會怎麼辦。」


3. 全盤否定小孩的所有努力。

    「唸書都念不好,這世人烏有了!」
    「沒路用啦!我看他考不上什麼好學校啦!」
    「一輩子當黑手好了!」


我們都討厭這樣的家長,我們也都在心裡對自己承諾過,以後如果有小孩,絕對不跟他說這樣的話,絕對不再重蹈上一輩的覆轍。

 

但面對這個在太平洋上飄搖的小島,我們,不就正扮演著這樣的父母?

 

我知道在這班上,美國是那個英文和數學都很厲害的資優生;歐洲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就是出生在有錢人家,家世好、教養好、又討老師喜歡的富家女;還有一個讓大家壓力都很大,每天讀書讀到十二點才敢睡覺的中國大陸;以及每次都贏我們一兩名的韓國... ...

 

但因為疲於和這些學生競爭,我們的目光只看到怎麼贏過他們,卻沒看到、也不想瞭解班上有家暴問題每天都帶著瘀青來上課的敘利亞、繳不出午餐費的西非國家、學習進度落後的其他學生... ...我們覺得這些人一點都不重要,當然也就不願意花時間去瞭解他們。

 

我當然能明白「恨鐵不成鋼」、也知道什麼叫「愛之深,責之切」,只是,關起門來面對自家人,一張張羞辱起來毫不嘴軟的面孔、一雙雙不信任的眼神、那些老是說著別人多好的羨慕與忌妒......原來這就是我們說的「愛台灣」。

 

當我們被這樣對待時,我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愛,還是不被理解不被認同不被看見的委屈與自卑呢?

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愛真的就會讓這塊土地更好嗎?


把我們成長生根的土地稱為「鬼島」,這跟把不會唸書的小孩,貼上「沒用」、「壞小孩」的標籤有什麼不同呢?

 

當這麼多人稱台灣為鬼島,那就表示我們認為這塊土地已經「沒救了」,我們看不到任何可以改變的跡象、我們放棄了重新去理解去詮釋的的權利我們看不到未來的可能性。

 

這是我們對待我們小孩的方式。

 

而當這個你認為「沒救了」的小孩很努力的拿著筆,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興沖沖的把作品拿給你看,想得到你得肯定,得到的卻是:

 

「會寫名字有什麼了不起,你寫得出暢銷書嗎?」


這個小孩會因為你對他的嚴厲要求而表現更好嗎?
或許基於自卑心理、基於想要討好的心態,會。

 

但是屬於他原始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呢?我們不就是那個「考不到九十分,少一分打一下」的家長和老師嗎?

 

每個小孩都好希望從父母那裡聽到「孩子,我愛你。你已經很棒了,你的成就,都是你自己努力、不放棄得來的,我以你為榮,你也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你會好好的,未來不管怎樣,我們都會陪著你走過去的。」


台灣這個小孩,是不是也在等著我們跟他說這一句呢?

我們能不能少當一點「潑冷水大王」。

(文章為網路轉載)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