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有一則點擊過千萬的帖子:
“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
同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提問者顯然是被曾經
並肩作戰過的夥伴們打擊到了:
發現若干年後有的人碌碌無為,
有的人卻已展翅高飛,
彼此間竟然出現了無法逾越的鴻溝。
有人說:
「人生難免失意,
各自有各自的緣法。」
的確,一時的窮困潦倒不算什麼,
可十年如一日地原地踏步呢?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人和人的差距為什麼會越來越大?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得好,「窮則思變」。
一個人若是囿于「貧窮思維」,
便永遠逃脫不了
「貧窮」的藩籬。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職場上貧窮思維第一條:
目光短淺。
春節前夕,碰到大學學生會的會長老何,
畢業還不到10年的時間,
再見面老何卻成了一個
“膀大腰圓”的中年大叔。
剛到晚上的飯點,
我便邀他一起吃了頓飯。
一杯酒下肚,他開口便給我來了一句。
「哥們,現在我真得有些後悔了。」
後悔?悔從何來?
他和我細細回顧了這些年來的變化,
對我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那時候我們剛剛畢業,
各自海角天涯地去闖蕩。
後來他獲得了一個去國內某知名英語
教育培訓機構任教的機會,
筆試過了以後,
他們這群新人要進行為期兩周的系統培訓,
之後再進行第二輪的面試。
剛開始他還興致勃勃地去報到,
但是沒過幾天他便開始抱怨起來,
什麼工作壓力太大啊,
二面又不一定能通過啦,
學生不好教啊……
如是種種,最後竟然半途而廢,
做了“逃兵”,
被一家不知名的外貿公司一個
看上去頗為清閒、收入不錯的
行政崗位給“誘惑”過去了。
然後,這一干,就是七八年,
工資沒見長多少,
身材卻越來越富態了。
而當初和他一起
參加培訓的那些同學,
很多都已經在這家
教育培訓機構嶄露頭角,
月收入在這座內陸的
二線省會城市早就過萬,
尤其是假期努力點,
授課費拿個三五萬也不成問題。
人和人的差距為什麼會越來越大?
因為平臺真的很重要。
職場中貧窮思維第二條:
安於現狀。
那頓飯老何最後有些喝多了,
因為知道他心裡苦悶,
所以我也心甘情願地給這個老大哥作陪。
其實這麼些年,
他也不是沒有半點“跳出去”的念頭。
但是一想到安穩的工作,
還算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便一次又一次地按捺下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直到去年,他驀然回首才發現,
自己在這個舒適區待得太久了,
公司的效益每況愈下,
很多人早早地另謀高就去了,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會遇到一些困難,
但是現在沒有一個比他混得差的。
老何說到這兒的時候,
我的腦海中忽然回閃起一個人。
1999年,一個29歲的年輕人,
領著500元的工資,
“流竄”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而在不久前,
他還是一名月收入5位元數
的網路科技公司的高管,
而他現在的頂頭上司前陣子
還在搜狐的一次面試中“敗退”。
當時沒有人看好他們,
但是多年以後在這個
以西湖聞名於世的城市,
卻因為他們誕生了
另一座“地標”——“阿裡巴巴”。
那個29歲的年輕人
名叫謝世煌,他的老闆叫馬雲。
也許很多人對謝世煌
這個名字並不熟悉,
但是在業內他卻有另外
一個稱謂“馬雲影子”,
他的名字在阿裡巴巴和馬雲並駕齊驅。
「我小時候,家境貧困,父親是鐵匠,
兄妹四人全靠父親力氣活來養活。
在我心底,十分嚮往安定的城裡生活。」
這是謝世煌最初的夢想,
這是一個“怕窮”的孩子。
但是你能想像在1999年那個每月拿著
幾萬元穩定收入的高級白領,
卻心甘情願領著500元的勞務費
和一個剛剛“失敗”的老闆去創業嗎?
沒有誰不怕窮,
只不過有的人知道
什麼時候該負重前行,
而有的人卻選擇了安於現狀,
能夠一直往前走的那個即使
走得踉蹌也最終會步入遠方。
人和人的差距為什麼會越拉越大?
因為發展前景很重要。
職場中貧窮思維第三條:
放棄自我增值。
送老何回去的時候
他已經有些口齒不清,
但是他說的每一個字卻都
一粒粒地砸在我的心頭。
「工作這麼多年,
最後竟然發現什麼也不會,
這份工作如果幹不下去了
真不知道怎麼辦?」
我們的學校雖然比不得北大清華,
但是好歹也算一個重點,
老何當初也是學校裡的學霸,
可是一晃近十年時間過去了,
學校裡學得東西早忘得差不多了,
朝九晚五、貪圖清閒,
更是沒能讓他學會什麼一技之長。
正如他自己說的,
三十大幾的年紀,
再想換一個行業從頭再來,
和那些年輕人比,
也喪失了太多的競爭力。
這樣的老何讓人看得有些心疼,
也讓人唏噓。
但是在我的心底還有一個聲音
告訴我另外四個字:
「自作自受。」
眼前這個遭受生活暴擊的老何,
不就是幾年前我自己的模樣嗎?
如提線木偶一樣把上下班當做日常任務,
完全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心裡想著反正日子就這樣了,
還廢那麼大勁兒努力幹嘛。
那時候的我,
和鹹魚沒什麼兩樣。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27歲女生,
「一想到以後就迷茫,看不到未來。」
慶倖的是,三年前我幡然悔悟,
重新拾起了書本,
每天堅持利用空餘時間讀書寫作,
即使弄丟了上一份工作,
如今也掌握著依靠文字活命的技能。
胡適先生曾說過,
看一個國家的文明,
只需考察三件事,
其中一件他鄭重其事得寫到:
看他們怎樣利用
閒暇的時間。
寫出《湯姆叔叔的小屋》的
哈麗特·斯托,是一名
擁有繁重家務負擔的主婦;
《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是一位牧師,
同時他還是攝政官秘書和聯邦秘書;
伽利略是一個外科醫生,
但是他卻努力擠出時間從事科學研究,
最終以天文鉅子的英姿為世人所銘記;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
關鍵就在於他從不放棄
任何一點可以提升自己的時間。
熱播劇《老男孩》中有一段經典臺詞:
「你只看見了這水面上游水的天鵝,
顯著那麼高貴,你知道,
他們水底下那兩隻腳在幹什麼嗎?
在一個不停地撲騰呢。」
人和人的差距為什麼越來越大?
因為學習很重要。
拋開「貧窮思維」吧!
那頓晚飯後的第三周,
老何忽然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他告訴我他準備辭職了,
然後報了一個英語進修班,
他說他準備好好將自己
最擅長的技能拾掇起來。
電話裡男人堅定的語氣,
和當初借酒消愁的
那個中年大叔判若兩人。
再後來,我又聽說他
又要去考教師資格證。
最後的結果怎樣,
其實我已經不用去細細關注了。
人和人的差距的確會越來越大,
這和「窮人愈窮,富人愈富」的道理一樣。
只要你的腦子裡裝著“貧窮思維”,
就算給你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
你也不一定能夠接得住;
但是只要你開始努力奔跑,
至少不會被別人甩進塵埃裡。
正如汪國真的那句名言:
「你要活得隨意些,
你只能活得平凡些;
你要活得輝煌些,
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
與君共勉。
下班後的生活
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
立即加入享下班LINE好友
每日提供『精選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