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引領「它」飆速成長 但背後卻叫苦連天...即將走入夕陽產業!?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8-04-03 18:40
  • 更新:2018-07-17 09:32

電商引領「它」飆速成長 但背後卻叫苦連天...即將走入夕陽產業!?

(圖/shutterstock)

【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

 

近幾年來網購蓬勃發展

每個電商平台為了競爭

打出免運的優惠吸引消費者,

但背後卻苦了這些物流業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大家都愛網購

引領 電商 高速成長

在資策會的統計下

連續 4 年來,台灣電子商務市場產值

年成長都在 10 % 以上,

可以知道網購

其實已經占有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這樣趨勢的帶動下

像是 富邦媒 (8454 ) 在 2017 年

合併營收達 332.4 億元、年增 18.4 %

每股盈餘 9.07 元,創下公司的歷史新高,

而另外還有近年來打趴 PChome 一舉崛起的蝦皮

還有旋轉拍賣,

皆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電商高速成長下

拉攏下游的 物流業者 直接受惠!

像是黑貓、宅配通(2642)嘉里大榮(2608) 以及新竹貨運

這幾間都是常看到的物流業者,

這裡我將只會提嘉里大榮

由於 宅配通 主要是配送全家的貨物

而他的競爭對手就是黑貓

(統一超 (2912) 底下的物流公司,

宅配市占率高達 35 %)

想要贏黑貓的話其實非常難

你想想看,如果你要寄店到店的話,

你第一個會想到哪間超商..

那新竹貨運未上市先不提。

 

大榮(2608) 來說

以運費低的優勢逃出黑貓和宅配通的夾擊

5 年累積報酬 53.23 % 受惠於網購貨運需求

他主要是與黑貓和宅配通走不一樣的路線

他主打 B2C (商家對個人)

並不是後者的 C2C (個人對個人),

雖然不像黑貓與宅配通,

具有超商通路的收件優勢,

但憑藉著較低運費而廣受商家喜愛。

 

在市面上可以看到,

多大型家具的運送都是大榮所包辦,

如:MOMO購物網、Yahoo! 奇摩拍賣 等

由於大榮運費成本的優勢,

打出了自己的市場。

統計至 2017 年初

近 5 年的平均每股盈餘、

股東權益報酬率與發放股利,

皆受惠於網購貨運需求而

呈現成長的趨勢。

 

(統計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

 

 

但是依照 2017 下半年股價來看

你會發現其實股價走勢是往下的

最主要原因

應是在去年一例一休的政策推動

導致大榮的人事成本高漲

再加上為填補人事成本空缺

只能無奈地調漲運費,影響營運。

2017 年 EPS 達 2.54 元

相較 2016 年的 2.68 元來的少了。

 

 

而 2018 年初勞基法「七休一」的鬆綁

和輪班間隔減至 8 小時等,

嘉里大榮(2608)今年的營運調度彈性加大,

再加上 2、3 月處於旺季,股價也漸漸回升回穩。

 

但是 電商競價 + 一例一休

讓物流業者開始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電商的蓬勃發展領著產業下游向上爬升,

看似需求遠大於供給,

但在無情的競爭中,

各家電商為吸引消費者力拼免運、

24 小時到貨,甚至還有半天就到貨,

這樣的銷售策略時在讓物流業者們大大地吃不消!

 

例如蝦皮時不時會推出

滿 99 元就免運的活動

曾多次導致全家物流瞬間爆量甚至癱瘓,

讓晚收到貨的消費者抱怨連連

賣家們也無可奈何

眼看物流人手已經相當不足

再加上「一例一休」的重大衝擊

整個物流產業正在面臨一項很大的挑戰。

 

 

有人說 物流 將是未來的夕陽產業

你怎麼看?

近幾天,我讀到一篇文章是在說

作者面對物流的自身經歷

他從宅配員的態度進而深談整個產業

 

就讓我想到

我之前在網路商店買了一雙球鞋

那家店只給宅配的選項

當時也勾選了送貨時段,

但東西來了,宅配員卻不是在我選的時段送來

反而要我配合他們的時間

可見這些送貨司機的背後,

有多少貨物等著他們運送

最後我真的沒辦法,自己去物流中心取貨。

 

以這樣的經驗可以看出什麼呢?

物流業者無法負荷電商打出的優惠

進而沒辦法滿足消費者購物心理,

歸咎的主要原因就是物流成本太高

想要壓低又很難,只能靠漲運費來填補

整個物流產業被環境所逼迫,

相信那篇文章作者所說的

宅配員可能會受不了一個個離職。

 

但我想物流應不會走向夕陽產業

反而會開始逐步轉型

怎麼說呢?

2016 年美國的 7-Eleven 

已完成 77 次無人機送貨

代表隨著科技的進步

或許我們可找到更好的方式去

替代人力、增加效率。

有了這樣的創舉

想必業者們也會開始思考

如何結合智能互補人力,

找出產業新的出路。

 

如果眼看問題發生 卻不想辦法解決

就真的等著坐以待斃吧!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