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存錢計畫總是亂了腳步?
是因為你少了對待錢的「態度」!
沒有儲蓄是因為放棄,還是長久養成的壞習慣?
台灣人總是希望能快速致富
大家期待財經專家分享的
都是當下應該投資什麼才會賺錢
但正確的理財應該是
「堅定自己的生活態度,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地向前進!」
繼續閱讀....
( 贊助商連結 )
存款帳戶分「 3 種」
管理資產簡單懂!
首先
請問大家總共持有個存款帳戶呢?
想必大多數的人一定不只一個帳戶
而利用有效的帳戶管理
將銀行帳戶當成另一種「錢包」
因為帳戶和錢包一樣
都是收納、保管金錢的工具
但帳戶還有一項錢包沒有的功能
就是規劃管理的功能
因此
適當的分配用途
不但有助於整理思緒
也可更加容易存到錢!
我們可以將帳戶依照功能
簡單地分成「3」大類:
1.支出
2.存錢
3.資產運用
並不是單純將帳戶分類
重點在於每個帳戶的使用方式
尤其是個帳戶的「存款順序」最為重要
接下來
就帶領大家了解其中的訣竅吧!
( 由於作者為日本國籍,因此舉例皆為日圓。 )
支出帳戶:第一個必須確保的帳戶
這個帳戶的目的
主要用於該月份的所有消費支出
例如房租、伙食費、日用品....等
相當於一個支出錢包
支付每月所需的「必要支出」。
第一個步驟
是必須在這個帳戶中
先存入至少 「1.5 個月」的收入
假設月收入為 30 萬日元
那麼就要存入 45萬日元
不過不代表可以全部花光
預算上限還是 30 萬日元。
而為什麼是 1.5 個月,不是 1 個月呢?
每個月的支出不會總是固定的數字
生活伴隨著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
例如有婚喪喜慶
或是突然生病了需要額外支出等.....
為了能以因應各種日常意外的「小筆」支出
這麼一來
就算超支也不需要動用其他帳戶
「支出帳戶」的錢就能幫你度過難關
也可以順便檢視當月份的支出!
存錢帳戶:第二個必須開立的帳戶
將第一個「支出帳戶」裡
每個月花費所剩餘的金額
轉移過來作為「儲蓄」的功能
並且將存入目標金額
設定在至少「 6 個月」的收入
假如月收入是 30 萬日圓
就必須努力至少存到 180 萬日圓。
「存錢帳戶」是為了應付突發狀況
而準備的生活預備金帳戶
與「支出帳戶」的預備金不同在於
「存錢帳戶」是
為了應付「大筆」的意外花費產生而準備
例如突然失業、重病住院等......
有了這筆「儲蓄」
才能讓你在絕望時
也不會感到如此無助!
資產運用帳戶:最後必須設立的帳戶
當達成「 6 個月」的存錢目標後
每個月所剩餘的錢
就可以存入「資產運用帳戶」裡了!
這樣的帳戶
你可以選擇具有投資功能的
例如:證券戶
這樣得目的並不是鼓吹大家
進行高風險賭博式的投資行為
而是可以選擇一些
風險較小、報酬率沒有那麼高
但報酬率比銀行定存好
成長相對穩定的投資標的
例如:定存股、基金....等
至於這筆資金的運用
因人而異
假如你有明確的目標
例如,可以拿來規畫明天來一趟旅行、
計畫小孩 3 年後的學費、
後年要買一輛車....等
有系統的使用各個帳戶
相信以上 3 個帳戶
只要能按部就班
依照目標好好地完成每個步驟
「錢」,沒有你想像中難存
真正能讓人內心安定的,
不是錢,
而是對金錢的態度!
本文 擷取自:
《當「低價買進」即將到來,你應該有的 存錢態度 沒有儲蓄是因為放棄,還是長久養成的壞習慣?》
作者: 橫山光昭, 伊豫部紀子 出版社:大樂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本書中,推薦給大家!
此文由大樂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授權。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Elr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