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聽過 ETF
但是實際操作的人少之又少
當跟很多朋友提到指數投資,
雖然越來越多人聽過 ETF 這種產品,
但在身邊看到實際會執行的卻是少之又少。
今天借到一本這領域很有名的書
「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
(英文書名比較有名)
邊看就邊在想,
為什麼身邊很少人會買單指數投資。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但是 ETF 對於「投資菜鳥」
是最簡單又最能達到
理想報酬的方式 !
類似「Winning the loser’s game」的書籍很多。
從伯格,到漫步華爾街,
到威廉伯恩斯坦,到國內的綠角,
以及近期越來越多透過 ETF
配置投資的達人們,
陳述的大致都是類似的觀念,
簡單容易理解的投資哲學。
這些哲學包含重視成本、
避免主觀選時選市、
重視風險、資產配置與投資目的,
照理來說對於不善於投資的投資人
應該是最簡單能實踐,
又最能達到理想報酬的方法,
但為什麼很多人不容易接受。
為何這麼少人願意投資 ETF ?
原因可能是這 2 個...
我想了一下,大概原因可能是:
1. 賺不到快錢
指數投資主要看的是長期報酬,
如果單看股票中 ETF 才 6 % ~ 9 %
如果單看股票市場的長期報酬,
也許差不多 6 - 9 %,
債券就更低,
配置成股債的投資組合,
可能報酬率會比股票更少。
面對這種看起來數字頗低的投資報酬率,
跟坊間書籍介紹投資達人的
每年 15 % ~ 20 %,甚至翻倍相比,
自然就不太具吸引力。
保守一點的投資人
可能寧願買一些儲蓄險或是長期公司債。
對於希望投資賺到快錢,早日發財退休的人,
自然不到最後關頭,不會選擇這種投資方式。
2. 看不出獲利邏輯
一般人投資獲利有兩種模式分別為
賺股利和債息、賺差價
有種投資是賺股利、債息,
每年知道股票會配股多少錢,
或是知道每月債券會有多少利息入帳。
另外一種投資是賺價差,
專注在價格的走勢變化,
知道哪個數字買,哪個數字賣能夠有利潤。
但指數投資比這更複雜
想用指數賺到錢得靠
整體經濟與企業本身的成長
也是許多數字的結合體,
指數的表現包含涵蓋企業本身的經營成效,
也包含了市場對企業的看法,
一個指數的長期報酬,來自於諸多因素,
以至於不容易去解釋。
巴菲特說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秤重計,
就因為短期間內市場指數報酬
受投資人樂觀與否的影響大,
但長期報酬則主要來自於
經濟與企業本身的成長。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
如何長期參與經濟成長
還太過遙遠...
但這不容易感受到,
因此在推展指數投資時,
大多數的投資人還是
習慣用傳統的投資思維去操作,
譬如買 0056 賺股息,
或是買槓桿反向當成股票操作賺價差,
至於如何長期持有參與經濟成長,
對很多人來說仍太遙遠。
但若是投資經驗變多、金額變大的時候
投資人會漸漸發現
「資產配置」與「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不過很有趣的是,
當投資經驗增加,當投資金額變大,
似乎就會越來越發現
資產配置與長期投資的重要性。
既然將錢分別投資不同公司
不如直接投資「指數」 ,
風險還比較低 !
基金哥 不藏私
讓你省下聽課的錢、找資料的時間,
一起成為投資界的「哥」
本文授權自:投資客日誌 撰文者:Albert Hung
原文標題:為什麼接受指數投資不容易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雲雲